【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集流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生活以及工业应用中均存在大量的二次电池使用场景。以锂电池为例,其拥有巨大的能量密度,但锂离子传输的动力学缓慢,特别是在北方高原地带等高寒地带(
‑
20℃)会使得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大降低。
[0003]固态电池体系中,电池的工作一般需要较高的温度,应用前景较好的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其有限的室温离子电导率(10
‑8至10
‑6S/cm)也是棘手问题之一。辅助加热系统(如环境箱、烘箱或温度培养箱),通常是在发挥固态电池先进性能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些加热系统很难在不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情况下集成到实际应用中,除了体积庞大之外,这些系统同时还存在加热缓慢、不均匀和热损失严重的问题。专利CN114335815A提出了在一种电池堆内设置加热带的加热方式,使加热带与电池至少有一个加热面的接触,然而该方法使用的外部加热方式会导致电芯内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聚合物基底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叠层结合;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聚合物基底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面,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层包括多物理场耦合功能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主体上的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沿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主体长度方向且在其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主体包括基底以及分散结合于所述基底内的纳米金属粉末和非金属导电粉末;绝缘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层背离所述聚合物基底层的一面;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封装层背离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层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选自聚酰亚胺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酯薄膜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层厚度为30
‑
15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物理场耦合功能主体中,所述基底的重量份数为40
‑
90,所述纳米金属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0
‑
20,所述非金属导电粉末的重量份数为5
‑
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属粉末包括纳米银粉、纳米铝粉、纳米铁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非金属导电粉末包括石墨烯、富勒烯、氧化铟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6.一种用于制备多物理场耦合功能化集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聚合物基底层上负载第一电极层;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有机聚合物粘结剂40
‑
90份加入到150
‑
450份有机溶剂中溶解获得聚合物溶液,称取1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阳,王启跃,王国光,张文魁,刘亚宁,孟华东,陈德军,张俊,徐君,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