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进行转炉冶炼;S2、终渣渣系目标达到[CaO]:(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
,尤其涉及一种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耐候钢指具有保护锈层耐大气腐蚀,可用于制造车辆、桥梁、塔架、集装箱等钢结构的低合金结构钢。其耐腐蚀性能优于一般钢结构的钢材,主要成分包含了铜、铬、磷、钛、镍等金属,并与金属表面形成一道保护层以提升钢材的耐腐蚀性能。除此之外,耐候钢的低温冲击韧性也优于一般钢结构。在当前钢铁行业微利背景下,成本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是耐候钢,其钢铁料消耗和合金成本居高不下。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控制工艺,为满足耐候钢SPA
‑
H耐腐蚀性性能特殊要求涉及的钢水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钢种SPA
‑
H的生产过程为例,钢水成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C:0.08%~0.11%,Si:0.35%~0.45%,Mn:0.43%~0.53%,P:0.075%~0.100%,S≤0.010%,Cr:0.30%
‑
0.36%,Cu:0.25%
‑
0.31%,Ni:0.05%
‑
0.09%,Alt:0.015%
‑
0.050%,余量为铁和微量的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方案的主要工艺特点为:精准的终点控制及出钢合金化工艺,生产低消耗、低成本的洁净钢水;为满足耐候钢的成分要求,通过控制相关工艺,采用合适的转炉终点控制(高拉碳工艺)提高残Mn回收率、出钢合金化优化、出钢过程特殊的工艺调整(使用烧结矿脱C)、LF精炼(前期脱C工艺)、软吹工艺、连铸浇铸等工艺达到生产低成本耐候钢的目的。但该工艺受C含量影响铬铁合金采用低/中碳铬铁,且转炉终点C含量波动性大,极易出现C含量超标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控制方法,以达到在质量稳定前提下以解决生产耐候钢成分控制稳定性差、钢铁料消耗及合金成本高等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进行转炉冶炼;
[0008]S2、终渣渣系目标达到[CaO]:(35
‑
45)%,[SiO2]:(15
‑
20)%,[MgO]:(6
‑
8)%,FeO≤14%;
[0009]S3、出钢时间4
‑
7min;出钢口良好,出钢时间≥4min,钢流不出现散流现象,出钢挡渣;
[0010]S4、出钢过程加入加顶渣石灰300Kg进行渣洗;
[0011]S5、出钢合金化:仅使用高碳铬铁和烧结矿,在出钢见红后加入,转炉出钢过程不进行其余元素合金化,仅根据终点[C]进行Cr合金化。
[0012]S6、在LF炉进行精炼。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步骤中进行转炉冶炼过程出钢温度:≥1650℃,T
[O]:200ppm
‑
350ppm,[C]:0.10%
‑
0.15%。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出钢合金化具体的:
[0015]若出钢C:≤0.10%,高碳铬铁加入量4.2kg/吨钢;
[0016]若出钢C:0.10%
‑
0.12%,高碳铬铁加入量3.5kg/吨钢,烧结矿加入量1.0kg/吨钢;
[0017]若出钢C:0.12%
‑
0.14%,高碳铬铁加入量3.0kg/吨钢,烧结矿加入量2.0kg/吨钢;
[0018]若出钢C:0.14%
‑
0.15%,高碳铬铁加入量2.5kg/吨钢,烧结矿加入量3.0kg/吨钢;
[0019]若出钢C:≥0.15%,采用点吹处理后放钢。
[00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6步骤在LF炉进行精炼时,包括对精炼时间、精炼到站温度、精炼加热时间、精炼C含量进行控制的步骤,具体如下:
[0021]精炼时间控制:精炼时间40
‑
50min;
[0022]精炼到站温度控制:≥1560℃,;
[0023]精炼加热时间控制:≤20min;
[0024]精炼C含量控制:LF根据到站C含量,若C≥0.11%,采用升温大搅工艺进行脱碳。
[00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精炼过程头批石灰加入量≥500kg,保证埋弧效果,控制电石加入量≤100kg,减少电极和电石增C。
[00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步骤在LF炉进行精炼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7]过程补铝:钙处理前8min中内严禁补铝,保证钢水可浇性。
[0028]气体控制:LF精炼过程全程微正压控制,喂线过程氩气保护,过程增N<10ppm;
[0029]终渣渣系目标:[CaO]:(45
‑
55)%,[Al2O3]:(10
‑
15)%,[SiO2]:(15
‑
20)%,[MgO]≤8%,FeO+MnO≤2.0%;
[0030]软吹及钙处理。
[003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吹过程中软吹时间:一次软吹≥5min,流量100
‑
150NL/min;二次软吹≥7min,流量50
‑
100NL/min。
[003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钙处理过程中钙处理标准:喂线量70
‑
100m/炉,钢水异常适当调整喂线量20
‑
30m;保证出站Ca:10
‑
15ppm,或Ca/Als:≥0.06软吹及钙处理过程禁止补铝、合金及加热操作。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0034]通过精准的终点控制及出钢合金化工艺,生产低消耗、低成本的洁净钢水;为满足耐候钢的成分要求,通过控制相关工艺,采用合适的转炉终点控制(高拉碳工艺)、出钢合金化优化、出钢过程特殊的工艺调整(使用烧结矿脱C)、LF精炼(前期脱C工艺)、软吹工艺等工艺达到生产低成本耐候钢的目的,按吨钢增效80元/t,年耐候钢销量100万吨计算,可增效8000万元/年。同时,采用此专利技术也可生产其他对成分C要求严格的钢种,通过终点高拉碳工艺降低钢铁料消耗,使用低价的高碳合金代替高价的中低碳合金,进一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进行转炉冶炼;S2、终渣渣系目标达到[CaO]:(35
‑
45)%,[SiO2]:(15
‑
20)%,[MgO]:(6
‑
8)%,FeO≤14%;S3、出钢时间4
‑
7min;出钢口良好,出钢时间≥4min,钢流不出现散流现象,出钢挡渣;S4、出钢过程加入加顶渣石灰300Kg进行渣洗;S5、出钢合金化:仅使用高碳铬铁和烧结矿,在出钢见红后加入,转炉出钢过程不进行其余元素合金化,仅根据终点[C]进行Cr合金化;S6、在LF炉进行精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进行转炉冶炼过程出钢温度:≥1650℃,T[O]:200ppm
‑
350ppm,[C]:0.10%
‑
0.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出钢合金化具体的:若出钢C:≤0.10%,高碳铬铁加入量4.2kg/吨钢;若出钢C:0.10%
‑
0.12%,高碳铬铁加入量3.5kg/吨钢,烧结矿加入量1.0kg/吨钢;若出钢C:0.12%
‑
0.14%,高碳铬铁加入量3.0kg/吨钢,烧结矿加入量2.0kg/吨钢;若出钢C:0.14%
‑
0.15%,高碳铬铁加入量2.5kg/吨钢,烧结矿加入量3.0kg/吨钢;若出钢C:≥0.15%,采用点吹处理后放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规板坯耐候钢低成本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在LF炉进行精炼时,包括对精炼时间、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金柱元,陈统,魏代斌,赵文,李晓冬,邵华,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