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禹宏专利>正文

一种抗静电的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802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的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原料为聚丙烯20~40份、改性碳纳米管1~2份、聚己内酰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的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的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及塑料制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普通塑料制品不导电,在使用过程中电荷易于产生并在塑料表面累积,尤其是在干燥环境中,电荷累积量大时,会造成静电放电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火花、引发爆炸等,严重危及生产生活的安全稳定。
[0003]为充分发挥塑料制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减轻塑料静电吸尘对塑料制品外形美观的影响、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对塑料进行抗静电改性是势在必行的。现有对塑料的改性多为添加抗静电剂,如在塑料中添加导电的炭黑、石墨烯,也有在塑料中少量添加导电金属的做法,然而,现有抗静电剂多在添加过程中存在于塑料相容性差,易团聚、不能形成完整均匀的导电网络结构,添加抗静电剂的塑料抗静电性能不均匀或不好等,此外,抗静电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塑料的性能,造成塑料整体性能的下降,如易断裂、抗压能力降低等。
[0004]因此,增加塑料的抗静电性能,改善抗静电剂或导电材料与塑料的相容性,增强导电材料在塑料中的分散性,使得导电材料在塑料中均匀分布,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结构,使得电荷能够在导电网络中流动,避免电荷累积,对提高塑料的抗静电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提高导电材料与塑料的连接性能,发展多种适用于塑料的抗静电剂并协同使用,对保障塑料整体性能的稳定,进一步提高塑料的抗静电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的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聚丙烯为基本材料,以改性碳纳米管、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纳米铜粉为导电介质,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造抗静电的塑料,形成均匀的导电网络结构,为电荷转移提供通路,电荷不易聚集在塑料表面,提高了塑料的抗静电性能。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抗静电的塑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20~40份,改性碳纳米管1~2份,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2~4份,纳米铜粉1~3份,分散剂2~6份,抗氧剂0.5~1份,助剂0.5~1份;
[0008]抗静电的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取质量份数的聚丙烯和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熔融,形成熔融混合物A;
[0010]步骤二:取质量份数的改性碳纳米管,缓慢加入质量份数的纳米铜粉,混合均匀后,加入质量份数的分散剂,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物B;
[0011]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混合物B、质量份数的抗氧化剂、质量份数的助剂加入
到步骤一中得到的熔融混合物A,继续熔融共混30~60min,转移到双螺旋挤出机中,挤出,得到抗静电塑料。
[0012]进一步优选,改性碳纳米管,为取一定质量的碳纳米管,加入无水乙醇,超声分散30~60min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硅烷偶联剂,继续超声30~60min,后水浴加热到80~90℃,保温1~2h,降温至30~40℃后,加入一定质量的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超声30~60min后,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0013]进一步优选,改性碳纳米管制备中,其中碳纳米管、无水乙醇、硅烷偶联剂、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碳纳米管:无水乙醇:硅烷偶联剂: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1:20:0.3~0.5:0.3~0.5。
[0014]进一步优选,改性碳纳米管制备中,硅烷偶联剂为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甲苯溶液,使用3~5倍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甲苯溶液,加热下溶解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得到。
[0015]进一步优选,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是由已内酰胺加热到熔融状态在真空氛围下和4倍已内酰胺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已内酰钠,之后加入0.1~0.4倍已内酰胺质量的活化剂酰氯或异氰酸酯,与5~7倍已内酰胺质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开环聚合成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涉及到的反应有:
[0016][0017]进一步优选,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酯乳液、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进一步优选,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按照质量比为1:1~3混合而成。
[0019]进一步优选,助剂包括润滑剂或增溶剂;润滑剂为聚丙烯蜡、硬脂酸醇、硬脂酸酰胺、硬脂酸丁脂中的一种或混合;增溶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聚丙烯酸钠、丙烯酸接枝聚丙烯中的一种或混合。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以聚丙烯为基本材料,以改性碳纳米管、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纳米铜粉为导电介质,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造抗静电的塑料,添加分散剂提高导电介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散性,添加抗氧剂提高抗静电塑料的抗氧化性能;其中改性碳纳米管,表面接枝有硅
烷偶联剂和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增加了碳纳米管在聚丙烯的相容性,使得改性碳纳米管在聚丙烯中能够均匀分布,形成三维的导电碳纳米管网,纳米铜粉分布在导电碳纳米管网的间隙,增强导电碳纳米管网的导电性能;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在与聚丙烯熔融共混过程中,均匀分布在聚丙烯中,形成三维导电结构,配合三维的导电碳纳米管网,加速聚丙烯表面和内部的电荷传到,提高聚丙烯的抗静电性能。
[0022]2、本专利技术采用改性碳纳米管,先使用硅烷偶联剂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后使用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再次改性,使得碳纳米管表面接枝有硅烷偶联剂和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增强了碳纳米管在聚丙烯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避免了碳纳米管在加入过程中发生团聚现象,同时质量轻,均匀掺杂在塑料中,能够在聚丙烯中形成均匀的导电网络结构,为电荷转移提供通路,电荷不易聚集在塑料表面,提高了塑料的抗静电性能。
[0023]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为在熔融和真空的条件下,开环聚合制成的,与聚丙烯相容性好,且在形成塑料过程中,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先与聚丙烯熔融,形成熔融混合物,使得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在聚丙烯中均匀分布,最终在聚丙烯的内部和表面分布,形成从内部到外部的导电通路,有利于聚丙烯内外部电荷的传导;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好,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聚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的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20~40份,改性碳纳米管1~2份,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2~4份,纳米铜粉1~3份,分散剂2~6份,抗氧剂0.5~1份,助剂0.5~1份;所述抗静电的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质量份数的聚丙烯和聚己内酰胺

聚醚共聚物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反应容器中,加热至熔融,形成熔融混合物A;步骤二:取质量份数的改性碳纳米管,缓慢加入质量份数的纳米铜粉,混合均匀后,加入质量份数的分散剂,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物B;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混合物B、质量份数的抗氧化剂、质量份数的助剂加入到步骤一中得到的熔融混合物A,继续熔融共混30~60min,转移到双螺旋挤出机中,挤出,得到抗静电塑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纳米管,为取一定质量的碳纳米管,加入无水乙醇,超声分散30~60min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硅烷偶联剂,继续超声30~60min,后水浴加热到80~90℃,保温1~2h,降温至30~40℃后,加入一定质量的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超声30~60min后,得到改性碳纳米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的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纳米管制备中,碳纳米管、无水乙醇、硅烷偶联剂、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碳纳米管:无水乙醇:硅烷偶联剂: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1:20:0.3~0.5:0.3~0.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禹宏许梅婷
申请(专利权)人:陈禹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