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92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包括泵体、叶轮、泵轴、滑动轴承总成、内磁转子总成、隔离套、外磁转子总成和联接架;所述泵体的内腔中部具有隔挡支撑座,两端分别安装有前泵盖、后泵盖,所述泵轴通过滑动轴承总成安装在隔挡支撑座、后泵盖的轴承腔内;所述叶轮安装在泵轴上,包括分别设置在隔挡支撑座两侧的泵腔内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所述泵轴的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所述联接架内设有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外磁转子总成,所述外磁转子总成套设在所述内磁转子总成的外部,两者之间设有隔离套。该切线流泵提高了泵轴和泵体运行时的稳定性,通过两级叶轮输送液体得到较高的扬程,可满足小流量、高扬程的工艺要求。高扬程的工艺要求。高扬程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


[0001]本技术涉及切线流泵的
,特别是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核工、液氯、制药等行业中,往往需要选用大量流量小、扬程高的泵类设备,但由于这些泵类的比转速较低,选型非常困难。为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往往选用多级离心泵、漩涡泵、计量泵和高速泵等产品,但这些泵类并不完全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主要缺点包括:多级离心泵设计、制造、使用及维护上都比较麻烦,一般情况下要打回流,浪费资源,多级泵轴向力更是一个难题,可靠性差,机械密封承受高压易造成输送介质泄漏;漩涡泵对叶轮与前后盖板、隔舌间隙要求较高,因此要求泵的制造精度较高,如果维修时间隙控制超差,性能将大幅下降,造成工艺流程不能正常运行;计量泵因柱塞与定向套等部件之间有相对移动,极易磨损、维修麻烦,且输出液体存在脉冲,对工艺装备的影响极大;高速泵(一般大于6000r/min,可达25000r/min)要牵涉高速轴承、高速机封和高速齿轮箱这些配套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等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能够提高泵轴和泵体运行时的稳定性,通过两级叶轮输送液体得到较高的扬程,可满足小流量、高扬程的工艺要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包括泵体、叶轮、泵轴、滑动轴承总成、内磁转子总成、隔离套、外磁转子总成和联接架;所述泵体的内腔中部具有隔挡支撑座,两端分别安装有前泵盖、后泵盖,所述泵轴通过滑动轴承总成安装在隔挡支撑座、后泵盖的轴承腔内,所述滑动轴承总成包括分别安装在隔挡支撑座、后泵盖上的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所述叶轮安装在泵轴上,包括分别设置在隔挡支撑座两侧的泵腔内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所述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背靠背布置,所述泵轴背向叶轮的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所述后泵盖通过联接架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联接架内设有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外磁转子总成,所述外磁转子总成套设在所述内磁转子总成的外部,两者之间设有隔离套。
[0005]作为优选,所述泵轴内设有轴心孔,所述轴心孔的一端连通一级叶轮所在的泵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后泵盖与隔离套之间的腔室,所述后泵盖上还开设有循环孔,所述循环孔的一端与二级叶轮进料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后泵盖与隔离套之间的腔室。
[0006]作为优选,还包括叶轮螺母,所述叶轮螺母安装在泵轴的端部,用于固定叶轮,所述叶轮螺母的外周边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泵轴的轴心孔相连通的侧边通孔。
[0007]作为优选,还包括腔室联接管、导淋口,所述腔室联接管设置于泵体的下部,并连通一级叶轮出水腔和二级叶轮进料腔,所述腔室联接管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导淋口。
[0008]作为优选,所述后泵盖的外壁与泵体内腔之间安装有若干个O 型圈。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外侧的推力盘总成,所述泵轴的外部套设有轴套总成,所述轴套总成与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配合安装。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背靠背两个叶轮设计,利用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提高泵轴和泵体运行时的稳定性,通过两级叶轮输送液体,得到较高的扬程,满足小流量、高扬程的工艺要求。采用磁力驱动机构实现无接触传动,使得被输送流体被封闭在泵体中,解决机械密封泵的跑、冒、滴、漏等问题,达到无泄漏、运行稳定可靠的目的。
[0011]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包括泵体1、叶轮2、泵轴4、滑动轴承总成7、内磁转子总成11、隔离套12、外磁转子总成13和联接架14;所述泵体1的内腔中部具有隔挡支撑座,两端分别安装有前泵盖3、后泵盖9,所述泵轴4通过滑动轴承总成7安装在隔挡支撑座、后泵盖9的轴承腔内,所述滑动轴承总成7包括分别安装在隔挡支撑座、后泵盖9上的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所述叶轮2安装在泵轴4上,包括分别设置在隔挡支撑座两侧的泵腔内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所述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背靠背布置,所述一级叶轮设置在隔挡支撑座与前泵盖3之间的泵腔内,所述二级叶轮设置在隔挡支撑座与后泵盖9之间的泵腔内,所述叶轮2采用放射状全开式叶轮,背靠背安装叶轮,轴向力基本平衡,所述泵轴4背向叶轮2的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11;所述后泵盖9通过联接架14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联接架14内设有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外磁转子总成13,所述外磁转子总成13套设在所述内磁转子总成11的外部,两者之间设有隔离套12。
[0014]进一步地,所述泵轴4内设有轴心孔401,所述轴心孔401的一端连通一级叶轮所在的泵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后泵盖9与隔离套12之间的腔室,所述后泵盖9上还开设有循环孔902,所述循环孔902的一端与二级叶轮进料腔901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后泵盖9与隔离套12之间的腔室。通过在泵轴的中心开设一个轴心孔401,高压流体通过循环孔902进入后泵盖9与隔离套12之间的腔室,再由轴心孔401回流到泵的二级叶轮和一级叶轮的进口,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回路,有效带走泵运转产生的热量,实现了自循环冷却。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叶轮螺母5,所述叶轮螺母5安装在泵轴4的端部,用于固定叶轮2,所述叶轮螺母5的外周边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泵轴4的轴心孔401相连通的侧边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叶轮螺母5采用特殊结构设计,圆形封头不开通孔,侧边通孔沿径向布局;使得泵轴4的轴心孔401内循环介质不与泵入口流体形成对流,不对入口流场造成影响,介质直接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叶轮叶片,有利于提高磁力泵汽蚀余量和效率。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腔室联接管101、导淋口102,所述腔室联接管101设置于泵体1的下部,并连通一级叶轮出水腔和二级叶轮进料腔901,所述腔室联接管101与泵体1一体连接,无需额外接管,所述腔室联接管101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导淋口102,所述导淋口102设置于最低位置,用于停机时排净残液。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后泵盖9的外壁与泵体1内腔之间安装有若干个O 型圈1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道密封,防止内漏。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外侧的推力盘总成6,所述泵轴4的外部套设有轴套总成8,所述轴套总成8与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配合安装。
[0019]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泵体、泵盖、背靠背两个叶轮、内外磁转子等组成的小流量、高扬程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通过背靠背两个叶轮设计,利用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提高泵轴和泵体运行时的稳定性,通过两级叶轮输送液体,得到较高的扬程,满足小流量、高扬程的工艺要求。
[0021]本技术对叶轮的支撑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叶轮(2)、泵轴(4)、滑动轴承总成(7)、内磁转子总成(11)、隔离套(12)、外磁转子总成(13)和联接架(14);所述泵体(1)的内腔中部具有隔挡支撑座,两端分别安装有前泵盖(3)、后泵盖(9),所述泵轴(4)通过滑动轴承总成(7)安装在隔挡支撑座、后泵盖(9)的轴承腔内,所述滑动轴承总成(7)包括分别安装在隔挡支撑座、后泵盖(9)上的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所述叶轮(2)安装在泵轴(4)上,包括分别设置在隔挡支撑座两侧的泵腔内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所述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背靠背布置,所述泵轴(4)背向叶轮(2)的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11);所述后泵盖(9)通过联接架(14)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联接架(14)内设有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外磁转子总成(13),所述外磁转子总成(13)套设在所述内磁转子总成(11)的外部,两者之间设有隔离套(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磁力驱动切线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4)内设有轴心孔(401),所述轴心孔(401)的一端连通一级叶轮所在的泵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后泵盖(9)与隔离套(12)之间的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剑马艳凤
申请(专利权)人:犇流泵业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