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786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包括具有消杀空间的消杀舱体,消杀舱体上设置有气密门,气密门与开口之间设置有感应传感器,感应传感器与工控机电联接;消杀空间分别与雾化消杀机构和负压发生机构相连接,消杀空间内布置有颗粒物探测检测仪和负压监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在气密门与开口之间设置有感应传感器的方式,当感应传感器感应到气密门的位置后,表明气密门与开口处于闭合状态,通过确定气密进出门是否关闭,避免了消杀气体外泄的问题,保证消杀效果;同时,采用在开消杀后或在确定气密进出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气密门断电的方式,使得消杀过程中气密进出门不能打开,避免了误操作导致消杀过程中消杀气体外泄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消毒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消杀方舱是开放式的,一般用于流动式人员检测通道内,在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时进行短暂的消杀,例如申请号为202123123017.0的移动式安检消杀方舱,包括方舱壳体、第一安检通道及第二安检通道,方舱壳体在内部构成了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被纵向设置的第一隔板与横向设置的第二隔板分隔成第一安检通道与第二安检通道;第一安检通道中段设有通行闸机,将第一安检通道分隔成第一滞留区与第一消杀舱,第二安检通道中段分别设有隔断门与通行闸机,将第二安检通道分别间隔成第二消杀舱、第二滞留区、通行区;通行闸机装配有测温识别装置用于自动进行测温、识别与记录的安检工作,测温识别装置分别安装在第一滞留区与第二滞留区;其采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安检消杀方舱内部划分为第一安检通道与第二安检通道能够分别对进入及离开该场所的快速逐一测温消杀,第一时间检测通行人员的实时体温并在消杀舱内全方位消杀,一旦检测出体温异常则在滞留区暂时隔离,待医护工作人员对通行人员进一步检查,测温消杀工作全程在方舱内部完成并进行人员信息记录,在此期间无人员接触,安全、高效、智能。
[0003]但是,经申请人对上述现有技术进一步研究,并结合现场工作发现:现有消杀方舱是针对携带细菌风险较低的人员的,所以开放式消杀即能满足相应的需求,但是针对于携带细菌风险较高的人员来说,短暂的消杀并不能实现消杀目的;综上,由于医护人员长时间处于高感染环境下,所以医护人员更需要彻底的消杀,即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满足医护人员消杀需求的消杀方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基于确保气密门处于关闭状态的基础上通过雾化消杀机构和负压发生机构的配合,保障消杀充分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包括具有消杀空间的消杀舱体,所述消杀舱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气密门的开口,所述气密门与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与工控机电联接;所述消杀空间分别与雾化消杀机构和负压发生机构相连接,所述消杀空间内布置有颗粒物探测检测仪和负压监测器,所述雾化消杀机构、所述负压发生机构、所述颗粒物探测检测仪和所述负压监测器均与工控机电联接;
[0006]人员进入消杀舱体后,按下一健启动,当判断所述气密门为开启状态时,消杀不能进行;当判断所述气密门为关闭状态时,所述气密门断电,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和所述颗粒物探测检测仪启动进行雾化消杀,并同时开始计时,当所述颗粒物探测检测仪检测到颗粒物实际溶度值达到预定溶度值时,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停止,所述负压发生机构启动,所述负压
监测器检测到实际负压值达到预定负压值时,所述负压发生机构关闭;到达预定消杀时长时,消杀结束,所述气密门送电。
[0007]优选地,所述工控机与报警器电联接。
[0008]优选地,所述报警器为多色警示灯,所述多色警示灯为红色时,所述气密门为开启状态;所述多色警示灯为黄色时,所述气密门为关闭状态;所述多色警示灯为绿色时,消杀结束,可离开消杀舱体。
[0009]优选地,所述感应传感器为感应开关或者压力传感器。
[0010]优选地,所述消杀空间内布置有舱内湿度传感器,所述舱内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湿度达到预定湿度值时,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停止。
[0011]优选地,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停止后,当实时溶度值小于预定溶度值三分之一,且实际消杀时长小于预定消杀时长的三分之二,大于预定消杀时长的二分之一时,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启动补偿消杀程序,当实时溶度值等于预定溶度值二分之一时,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停止工作。
[0012]优选地,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储液箱、送药增压泵和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位于所述消杀空间顶部中心区域。
[0013]优选地,所述消杀空间内划定有若干单人站位,每个所述单人站位的正上方均设置有所述雾化喷头。
[0014]优选地,所述消杀系统还包括:检测器、控制器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灯设置在所述消洗机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器和紫外线消毒灯连接,用于在所述检测器未检测到人员在所述站立板上时,启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
[001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中采用在气密门与开口之间设置有感应传感器的方式,当感应传感器感应到气密门的位置后,表明气密门与开口处于闭合状态,通过确定气密进出门是否关闭,避免了消杀气体外泄的问题,保证消杀效果;同时,采用在开消杀后或在确定气密进出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气密门断电的方式,使得消杀过程中气密进出门不能打开,避免了误操作导致消杀过程中消杀气体外泄的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红外线感应器和检测器,用来自动感应和检测舱内是否需要进行消毒,能够控制喷头和紫外线消毒灯的启闭,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降低了消毒时所需的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图1和图2中气密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红外线感应器安装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通风机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消杀舱体1、底座101、方舱本体102、电动舱门103、开关104、消洗机构2、消毒箱201、电泵202、固定板203、连接杆204、连接板205、喷头206、污水槽207、下水盖板208、站立板209、红外线感应器210、检测器211、安装板212、U型槽213、紫外线消毒灯214、连杆215、限位块216、通风机构3、通风口301、支撑板302、支撑杆303、电动推杆304、密封板305、通风扇306、移动机构4、支撑柱201、支撑块202、液压缸203、推动杆204、活动轮205、颗粒物探测检测仪4、负压监测器5、报警器6、感应开关7、压力传感器8、单人站位9、雾化喷头10、消杀空间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消杀空间的消杀舱体,所述消杀舱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气密门的开口,所述气密门与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与工控机电联接;所述消杀空间分别与雾化消杀机构和负压发生机构相连接,所述消杀空间内布置有颗粒物探测检测仪和负压监测器,所述雾化消杀机构、所述负压发生机构、所述颗粒物探测检测仪和所述负压监测器均与工控机电联接;人员进入消杀舱体后,按下一健启动,当判断所述气密门为开启状态时,消杀不能进行;当判断所述气密门为关闭状态时,所述气密门断电,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和所述颗粒物探测检测仪启动进行雾化消杀,并同时开始计时,当所述颗粒物探测检测仪检测到颗粒物实际溶度值达到预定溶度值时,所述雾化消杀机构停止,所述负压发生机构启动,所述负压监测器检测到实际负压值达到预定负压值时,所述负压发生机构关闭;到达预定消杀时长时,消杀结束,所述气密门送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机与报警器电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务人员方舱式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多色警示灯,所述多色警示灯为红色时,所述气密门为开启状态;所述多色警示灯为黄色时,所述气密门为关闭状态;所述多色警示灯为绿色时,消杀结束,可离开消杀舱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玉恒黄晓辉黄建志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精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