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736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包括一体化箱体,以及分别与一体化箱体连接的进水单元、出水单元、排泥单元和反冲洗单元;所述进水单元用于向一体化箱体供应待处理水,所述一体化箱体用于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所述出水单元用于将一体化箱体处理后的待处理水排出,所述反冲洗单元用于对一体化箱体进行反冲洗,所述排泥单元用于将水处理过程中滤出的污泥排出。出的污泥排出。出的污泥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类城市河道、湖泊水体和初期雨水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和湖泊由于地表径流、生活污水的排放,汇集了大量的污染物。
[0003]目前,河道和湖泊水污染治理大多采用内源和外源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的治理方式包括清淤疏浚、岸线生态化、水下森林净化、生物浮岛、生态浮床和旁路物化等常规工艺净化方式。目前的治理工艺中,生态浮床等为主的主流工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生态浮床等工艺由于位置固定、处理效能偏低,使得整体治理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传统的河道旁路净化大多采用物化机械设备或者大面积的湿地公园,这些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设备运营复杂、投资成本高等问题。
[0004]因此,针对河道和湖泊水体污染,亟需研发一种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生态型、具有调蓄功能且运营维护方便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以解决目前治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包括一体化箱体,以及分别与一体化箱体连接的进水单元、出水单元、排泥单元和反冲洗单元;
[0008]所述进水单元用于向一体化箱体供应待处理水,所述一体化箱体用于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所述出水单元用于将一体化箱体处理后的待处理水排出,所述反冲洗单元用于对一体化箱体进行反冲洗,所述排泥单元用于将水处理过程中滤出的污泥排出。
[0009]进一步,所述待处理水包括城市河道、湖泊水体和初期雨水。
[0010]进一步,所述一体化箱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泥连接口、反冲洗连接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单元连接,所述排泥连接口与排泥单元连接,所述反冲洗连接口与反冲洗单元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出水单元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一体化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一体化箱体分为预处理截流区、多级填料区和海绵体过载保障区。
[0012]进一步,所述预处理截流区内部设置有预处理截流过滤网;所述预处理截流区底部设置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位于预处理截流过滤网的底部;
[0013]所述预处理截流过滤网包括不锈钢网格框、不锈钢网格盖板和过滤填料;所述不锈钢网格框的侧板和底板均为网格板,所述不锈钢网格盖板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不锈钢网格盖板和第二不锈钢网格盖板,所述第一不锈钢网格盖板、过滤填料和第二不锈钢网格盖板依次放置在不锈钢网格框中,并通过四个固定护角进行固定,所述不锈钢网格框通过四
个网格框固定角铁固定在一体化箱体中。
[0014]进一步,所述多级填料区内部铺设有不同粒径的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填料层上种植有净水植物;所述多级填料区内部还设置有引水管、穿孔布水管、超越管、通气管和多级填料区出水口,所述引水管设置在预处理截流区和多级填料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上,所述穿孔布水管与引水管连接,水平设置在生物填料层内部,所述多级填料区出水口设置在多级填料区和海绵体过载保障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上,所述超越管与引水管连接,所述通气管竖直设置在生物填料层中。
[0015]进一步,所述净水植物包括但不限于凤眼莲、芦苇、水葱、燕尾、菖蒲。
[0016]进一步,所述海绵体过载保障区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海绵体过载保障区分成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所述第一净化区内部设置有吸附性能海绵球,所述第二净化区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
[0017]进一步,所述海绵体过载保障区上方的一体化箱体上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传动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传动电机设置在一体化箱体的壳体上,并位于海绵过载保障区上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在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体化箱体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置在搅拌轴上,并与第一传动齿轮配合连接,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轴的远离第二传动齿轮的一端,并位于第一净化区内的液面下方。
[0018]进一步,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和进水止回阀,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一体化箱体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止回阀设置在进水管上;
[0019]所述出水单元包括出水管、出水电控阀门和电控箱,所述出水管一端与一体化箱体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河道连接,所述出水电控阀门设置在出水管上,并与电控箱信号连接;
[0020]所述排泥单元包括排泥电控阀门、排污管、排泥泵和排泥泵出水管,所述排污管一端与一体化箱体的排泥连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排泥泵连接,所述排泥电控阀门设置在排污管上,并与电控箱信号连接,所述排泥泵出水管一端与排泥泵连接,另一端与污水管道连接;
[0021]所述反冲洗单元包括反冲洗电控阀门、反冲洗管、反冲洗泵和反冲洗泵进水管,所述反冲洗管一端与反冲洗连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反冲洗泵连接,所述反冲洗电控阀门设置在反冲洗管上,并与电控箱信号连接,所述反冲洗泵进水管一端与反冲洗泵连接,另一端与自来水管道或浇灌管道连接。
[002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实用性强;采用预处理加生物过滤加安全保障组合的水质处理工艺能够适应不同河湖水质的情况,采用一体化设计,过水流量大,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进水压力需求低,高差满足情况下可采用重力流进水,无需动力驱动,面对一般河湖水体可有效去除SS、N、P和COD等污染物,处理效果稳定,去除率可达70%以上,用于河道或者封闭水体旁路净化可使水体水质指标稳定达到Ⅳ类标准以上,而且反冲洗效果好,能够就近利用河雨水或自来水进行反冲洗,有效延长滤料使用周期,2

3年更换一次滤料即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水力系统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海绵过滤保障区的俯视图;
[0027]图5为图4的B

B剖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中预处理截流过滤网的主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中预处理截流过滤网的左视图。
[0030]图中标记示意为:100

一体化箱体;110

进水口;120

排泥连接口;130

反冲洗连接口;140

出水口;200

预处理截流区;210

预处理截流过滤网;211

不锈钢网格框;212

不锈钢网格盖板;213

过滤填料;214

固定护角;216

网格框固定角铁;2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箱体,以及分别与一体化箱体连接的进水单元、出水单元、排泥单元和反冲洗单元;其中,所述进水单元用于向一体化箱体供应待处理水,所述一体化箱体用于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所述出水单元用于将一体化箱体处理后的待处理水排出,所述反冲洗单元用于对一体化箱体进行反冲洗,所述排泥单元用于将水处理过程中滤出的污泥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水包括城市河道、湖泊水体和初期雨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箱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泥连接口、反冲洗连接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单元连接,所述排泥连接口与排泥单元连接,所述反冲洗连接口与反冲洗单元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出水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一体化箱体分为预处理截流区、多级填料区和海绵体过载保障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截流区内部设置有预处理截流过滤网;所述预处理截流区底部设置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位于预处理截流过滤网的底部;所述预处理截流过滤网包括不锈钢网格框、不锈钢网格盖板和过滤填料;所述不锈钢网格框的侧板和底板均为网格板,所述不锈钢网格盖板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不锈钢网格盖板和第二不锈钢网格盖板,所述第一不锈钢网格盖板、过滤填料和第二不锈钢网格盖板依次放置在不锈钢网格框中,并通过四个固定护角进行固定,所述不锈钢网格框通过四个网格框固定角铁固定在一体化箱体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海绵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填料区内部铺设有不同粒径的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填料层上种植有净水植物;所述多级填料区内部还设置有引水管、穿孔布水管、超越管、通气管和多级填料区出水口,所述引水管设置在预处理截流区和多级填料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上,所述穿孔布水管与引水管连接,水平设置在生物填料层内部,所述多级填料区出水口设置在多级填料区和海绵体过载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刚周影烈朱庆荣黄瑞钱季佳
申请(专利权)人:壹墨江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