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727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水泥为2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抽真空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钢铁、冶金、发电等工业生产活动中所排放的固体废渣,其种类较多,排放量较大。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胶凝材料,可以同时实现工业固废的大规模利用和减少水泥的生产量,具有资源循环和节能环保的双重意义。
[0003]单掺一种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矿渣粉以及钢渣粉等)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后期强度。但是单掺混凝土在应用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掺量较大的情况下:在混凝土中大量掺入粉煤灰会降低早期强度,且内部碱含量较低易造成抗碳化能力下降;混凝土中加入较多矿渣粉会导致和易性不良,且易引入气体导致强度降低,体积收缩率高,进而造成混凝土开裂;钢渣粉的大量掺入会导致较差的体积稳定性及较低的早期强度。试验发现,用粉煤灰和矿渣粉代替部分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和收缩性就会降低。由于混凝土的应用场景较多,在水工建筑物的高速水流区或路面工程中,需要混凝土具备耐磨的性能。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与抗压强度并不一致,如混凝土的强度虽然相同,由于使用的骨料、水泥品种不同,其抗冲磨强度可能相差几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具备制备工艺简单、工成本低、生产低碳环保的优点,应用到混凝土中能大幅提高固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包括按重量份记以下材料:
[0005]水泥为205

225份、矿粉为90

100份、粉煤灰为30

40份、钢渣粉30

40 份、水为130

140份、砂为740

750份、碎石为940

960份、外加剂为5

6份;
[0006]外加剂为301减水剂;
[0007]粉煤灰为华太II级粉煤灰,比表面积为420m2/kg,烧失量为1.5%,含水率为0.6%,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5%;
[0008]钢渣粉的细度≤5%,比表面积280m2/kg,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9%。
[0009]优选的,水泥包括P.O42.5水泥或P.II52.5水泥的一种或多种,比表面积为370m2/kg

375m2/kg,需水量为139ml

140ml,烧失量为1.5%

2.0%,含水率为0.4%

0.5%。
[0010]优选的,矿粉为宝田S95矿粉,比表面积为430m
2/
kg,烧失量为1.6%,含水率为0.5%,7d活性指数≥75%,28d活性指数≥100%。
[0011]优选的,砂为粒径在0.5mm

0.25mm的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4,含泥量为0.7%,泥块含量为0.1%。
[0012]优选的,碎石的粒径为5mm

25mm,含泥量为0.3%,泥块含量为0.05%,压碎指标为9%。
[0013]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按照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组分,通过卧式搅拌机挂浆;
[0015]S2、将称好的水泥、矿粉、炉底渣、钢渣粉、碎石、机制砂砂加入搅拌机,干拌2

4min;
[0016]S3、干料混合均匀后,倒入减水剂和拌合水,继续搅拌3

5min,至流态即可得到混凝土浆体。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8](1)工业固废炉底渣经过磨细后能够代替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得到大量使用,有效提高工业固废的利用效率。
[0019](2)工业固废钢渣粉解决了以往在使用过程中钢渣体积安定性问题,并作为矿物掺合料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
[0020](3)将两种工业固废炉底渣与钢渣粉混合使用制备混凝土,不仅大幅提高工业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利用效率,而且改善混凝土早期强度,有效地解决掺钢渣粉混凝土流动性差及坍损大的问题。
[0021](4)制备出的钢渣

粉煤灰复掺混凝土具有低水化热、低收缩、耐磨性好的特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包括按重量份记以下材料:
[0024]水泥为205

225份、矿粉为90

100份、粉煤灰为30

40份、钢渣粉30

40 份、水为130

140份、砂为740

750份、碎石为940

960份、外加剂为5

6份;
[0025]外加剂为301减水剂;
[0026]粉煤灰为华太II级粉煤灰,比表面积为420m2/kg,烧失量为1.5%,含水率为0.6%,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5%;
[0027]钢渣粉的细度≤5%,比表面积280m2/kg,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9%。
[0028]进一步的,水泥包括P.O42.5水泥或P.II52.5水泥的一种或多种,比表面积为370m2/kg

375m2/kg,需水量为139ml

140ml,烧失量为1.5%

2.0%,含水率为0.4%

0.5%。
[0029]进一步的,矿粉为宝田S95矿粉,比表面积为430m
2/
kg,烧失量为1.6%,含水率为0.5%,7d活性指数≥75%,28d活性指数≥100%。
[0030]进一步的,砂为粒径在0.5mm

0.25mm的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4,含泥量为0.7%,泥块含量为0.1%。
[0031]进一步的,碎石的粒径为5mm

25mm,含泥量为0.3%,泥块含量为0.05%,压碎指标为9%。
[0032]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按照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组分,通过卧式搅拌机挂浆;
[0034]S2、将称好的水泥、矿粉、炉底渣、钢渣粉、碎石、机制砂砂加入搅拌机,干拌2

4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记以下材料:水泥为205

225份、矿粉为90

100份、粉煤灰为30

40份、钢渣粉30

40份、水为130

140份、砂为740

750份、碎石为940

960份、外加剂为5

6份;外加剂为301减水剂;粉煤灰为华太II级粉煤灰,比表面积为420m2/kg,烧失量为1.5%,含水率为0.6%,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5%;钢渣粉的细度≤5%,比表面积280m2/kg,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水泥包括P.O42.5水泥或P.II52.5水泥的一种或多种,比表面积为370m2/kg

375m2/kg,需水量为139ml

140ml,烧失量为1.5%

2.0%,含水率为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雁飞刘卫东朱敏涛曹黎颖苟鸿翔程宝谊赵玉静倪大友殷凡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