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供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14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8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供电设备,其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储存电能并控制电能的输出和输入,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壁沿靠近外壳内部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本申请将散热孔设置为沿朝向外壳内部逐渐向上延伸的斜面,使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易进入外壳内部,降低了移动供电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损坏的可能性。电子元器件损坏的可能性。电子元器件损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供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移动供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供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移动供电设备是一种内置锂离子电池,自身可储备电能且具备交流输出的多功能便携式储能电源,具有重量轻、容量高、功率大,方便携带,多用于户外使用,在人们外出郊游、野外聚餐时给小型电子设备供电,提升户外生活的便利性。
[0003]移动供电设备在供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往往会在移动供电设备的外壳上设置散热孔以实现热量的排放。但是由于移动供电设备的使用场景多为户外,因此当遇到雨天时,雨水可能会经散热孔进入移动供电设备内部,进而可能导致移动供电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移动供电设备在雨天使用时雨水容易经散热孔进入内部而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供电设备。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供电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供电设备,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储存电能并控制电能的输出和输入,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壁沿靠近外壳内部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散热孔沿靠近外壳内部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因此散热孔的内壁形成沿朝向外壳内部逐渐向上延伸的斜面,当雨水落到外壳的外壁上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不易向散热孔内流动,并且落入散热孔内的雨水也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外壳外部流动,不易进入外壳内部,降低了移动供电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损坏的可能性。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板朝向外壳内部的一面设置有加长件,所述加长件上设有与散热孔一一对应的加长槽,所述加长槽与散热孔连通,所述加长槽的内壁沿靠近外壳内部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且与散热孔内壁的倾斜朝向一致。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长槽的设置延长了雨水经散热孔进入外壳内部的流动距离,使雨水更难经散热孔流入外壳内部,进一步降低了雨水进入外壳内部的可能性,有利于对移动供电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保护。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板朝向外壳外部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流筋骨,相邻两所述第一导流筋骨之间形成流向朝下的导流通道,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通道能够对落到外壳外壁上的雨水进行引导,使雨水沿导流通道成股流动,成股的雨水具有更大的惯性和动量,且成股雨水的运动方向及运动趋势均朝下,因此雨水不会朝相反方向进入散热孔内,提高了外壳的防水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底部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远离外壳内部的方向延
伸,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流筋骨一一对应的第二导流筋骨,所述第二导流筋骨连接于第一导流筋骨的下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用于对雨水进行引导,由于第二导流筋骨连接于第一导流筋骨的下端,因此延长了导流通道的长度,且导流板沿远离外壳内部的方向延伸,因此雨水从导流通道流出时不易重新流到外壳的外壁上,进一步提高了外壳的防水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导流板沿远离外壳内部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的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对雨水起到引导作用,使雨水在导流板上流动时仍处于加速状态,雨水在脱离导流板时具有更大的动量,使雨水尽可能远离移动供电设备。
[0015]优选的,所述外壳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散热板,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所述进风风扇与其中一个散热板相对设置,所述出风风扇与另一个散热板相对设置,所述进风风扇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外壳内部,所述出风风扇用于将外壳内部空气排至外界。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用于使外壳内部与外界不断进行空气交换,进风风扇将外界空气吸入外壳内部,出风风扇用于将外壳内部空气排至外界,空气交换时形成的气流会将移动供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了移动供电设备的散热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散热孔顶部的内壁为水平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散热孔顶部的内壁为水平面,因此将低了散热孔对气流流动造成的阻碍作用,使移动供电设备与外界空气交换时具有更大的排风量,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进风风扇与相对的散热板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缓冲区域。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区域的设置使进风风扇与散热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降低了进风风扇对应的散热孔处受到的吸力,以降低雨水在吸力作用下进入外壳内部的可能性。
[002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所在的外壳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流筋骨,所述第三导流筋骨的顶面沿远离外壳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三导流筋骨由水平段和连接于水平段两端的导流段组成,所述水平段水平设置,所述导流段沿远离水平段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若干所述第三导流筋骨的水平段将插孔所在区域包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导流筋骨能够对雨水起到引导作用,落到外壳侧壁上的雨水在流到第三导流筋骨上时,一部分雨水会沿第三导流筋骨的斜面流动,雨水流动时处于加速状态,雨水在脱离第三导流筋骨时在惯性的作用下会朝远离外壳的方向做抛物线运动,从而远离插孔所在的区域,另一部分雨水会沿水平段流动到导流段,导流段的倾斜设置使雨水向远离插孔所在区域的方向流动,降低了插孔进水的可能性。
[0023]优选的,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逆变PCBA,所述逆变PCBA用于改变移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逆变PCBA的设置可实现移动供电设备输出电压的改变,提高了移动供电设备的适用性。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散热孔的内壁设置为沿朝向外壳内部逐渐向上延伸的斜面,当雨水落到外壳的外壁上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不易向散热孔内流动,并且落入散热孔内的雨水也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外壳外部流动,不易进入外壳内部,降低了移动供电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损坏的可能性。
[0026]2、通过设置第一导流筋骨形成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能够对落到外壳外壁上的雨水进行引导,使雨水沿导流通道成股流动,成股的雨水具有更大的惯性和动量,且成股雨水的运动方向及运动趋势均朝下,因此雨水不会朝相反方向进入散热孔内,提高了外壳的防水效果。
[0027]3、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对雨水起到引导作用,第二导流筋骨使导流通道的长度变得更长,由于导流板沿远离外壳内部的方向延伸,因此雨水从导流通道流出时不易重新流到外壳的外壁上,进一步提高了外壳的防水效果。
[0028]4、第三导流筋骨的设置能够对雨水起到引导作用,使雨水向远离插孔所在区域的方向流动,降低了插孔进水的可能性。
[0029]5、通过设置逆变PCBA实现了移动供电设备输出电压的改变,提高了移动供电设备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储存电能并控制电能的输出和输入,所述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口(13),所述散热口(13)内设置有散热板(4),所述散热板(4)上设有若干散热孔(41),所述散热孔(41)的内壁沿靠近外壳(1)内部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朝向外壳(1)内部的一面设置有加长件(5),所述加长件(5)上设有与散热孔(41)一一对应的加长槽(51),所述加长槽(51)与散热孔(41)连通,所述加长槽(51)的内壁沿靠近外壳(1)内部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且与散热孔(41)内壁的倾斜朝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朝向外壳(1)外部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流筋骨(42),相邻两所述第一导流筋骨(42)之间形成流向朝下的导流通道(43),所述散热孔(41)位于所述导流通道(4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的底部连接有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沿远离外壳(1)内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6)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流筋骨(42)一一对应的第二导流筋骨(61),所述第二导流筋骨(61)连接于第一导流筋骨(42)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沿远离外壳(1)内部的方向逐渐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治宇舒连辉
申请(专利权)人:力博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