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707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从附着于一个基底的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它包括至少一电极,电极用弹性导电材料制成,一固定装置相对所述基底固定,并固定电极某一部分,使电极的另外某一部分弹性地紧压在所述电热膜上。也可使用一弹性元件,固定装置通过弹性元件把电极一部分压在电热膜上。该装置具有可靠性好,元件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不会产生裂隙、损伤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从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申请号为86100500和87103537的二项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均提及了使电热膜与电极接触的方法和结构。它们均采用胶粘技术,即将电极用导电粘结剂直接粘结在电热膜上,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①电热膜、导电粘结剂、导电电极三者选用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而电热膜的工作温度经常达上百度,在这样的条件下,三者之间很容易产生裂隙,使接触电阻增大,更有甚者可能使三者之间发生位移,产生电火花,使元件被烧坏。②目前使用的导电粘结剂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粘结性能大多不够稳定,容易产生脱胶,发生电火花,烧坏元件。在上述二项专利技术专利中也提及了将导电材料制成片状、块状或条带状电极采用压接触方式与电热膜接触,即将片状、块状或条带状电极固定地紧压在电热膜与绝缘介质之间,这种压接触采用固定紧压,在热胀冷缩情况下,不仅会产生使接触电阻增大的裂隙,也会产生位移而发生电火花。烧坏元件等,甚至可能引起绝缘介质有脱落,发生漏电现象。由上可见,目前使用的这些从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方法和结构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电极与电热膜仍保持良好电接触的从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使电极弹性地紧压在电热膜上,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不发生横向位移。本技术的从附着于一个基底的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电极用弹性导电材料制成;一固定装置,它相对所述基底固定,并固定电极某一部分,使电极的另外某一部分弹性地紧压在所述电热膜上。本技术还可包括一弹性元件,上述固定装置将弹性元件某一部分限定住,并使弹性元件的另一部分压在电极上,将电极的一部分紧压在所述电热膜上。本技术中,弹性元件的某一部分被固定装置固定,另外某一部分将电极紧压在电热膜上,弹性元件无法作横向位移,这就使电极始终保持以一定接触压力紧压的电热膜上,电极与电热膜便不会产生大的相对位移;当电极由弹性材料制成时,则无弹性元件,电极直接由于自身的弹性紧压在电热膜上。当工作温度变化时,热胀冷缩的结果只使弹性元件发生形变,弹力微小变化,而不会使元件之间产生裂隙、位移,能保持元件之间良好的接触,也使电热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因而可靠性高,工作寿命长。本技术在所有使用电热膜作为电发热体的电热器具,如电热杯、电淋浴器、电饭锅、吹风机、电熨斗、电取暖器、电烤箱、蒸镏塔等等中均可应用。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图1沿AA’的一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4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2,支架5以通常手段直接固定在加热器具(图中未示出)上,加热器具的一基底1上附有电热膜2,金属轧头7紧扣固于支架5上,金属轧头7的中心有一小孔6、该孔大小正好使弹性元件4的尖端部分8嵌入并固定住,保证了以一定接触压力弹性地将电极3紧压在电热膜2上。弹性元件的弯曲部分如图2所示为二个对称的半环,半环以上的竖直部分的尖端8被金属轧头固定,半环以下的竖直部分在顶端由一平面9相连,该平面将片状电极3紧压在电热膜2上。与此类似,弹性元件也可制成其他对称构形,如弯曲部分为对称的折叠形、园弧形、弧线形、弹簧状、S型等,但其下端最好由一平面相连,这种对称的构形在平面受力时,其形状仍能保持对称,不会发生横向位移,保证了电极与电热膜之间良好的面接触。显然弹性元件为非对称构形也是可以的。此外电极3也可制成条状或如下所述,当用了弹性导电材料制造时可制成半环状、折叠状、园弧状、S型、倒S型、弹簧状等对称或不对称构形。当电热膜通电发热,工作温度升高时,由于电热膜2与电极3的热膨胀,弹性元件4受压而发生形变,弹力增加,电极3与电热膜2仍保持良好接触;温度降低时,电极3与电热膜2厚度略微减小,弹性元件3恢复原状或略有伸展,但仍具足够弹性,使电极紧压在电热膜上。参见图3,支架10以通常的手段固定于其基底1上附有电热膜2的加热器具(图中未示出)上,一紧固螺丝11紧固于支架10上,紧固螺丝11顶端压在基座12上,基座12底部开口,四周封闭,顶上有一孔槽13。弹性元件14的一部分依形紧扣固定在基座12内壁上,其余部分呈倒S型,其中的某一弯曲部分压在电极15上,将其紧压在电热膜2上,保持一定压力。使弹性元件14、电极15与电热膜2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同时该压力又反作用于基座12,与紧固螺丝11的压力一起使基座12固定,这也保证了弹性元件14对电极和电热膜的压力。电极15通过基座上方的孔槽13引出。当电热膜通电发热,工作温度升高时,由于电热膜2与电极15的热膨胀,弹性元件14的弯曲程度增加,弹力增大,电极15与电热膜2接触良好,温度下降时,电极15与电热膜厚度略微减小,弹性元件14弯曲程度有所减小,但仍具足够弹力,使电极紧压在电热膜上。作为一种变换,如图4所示,基座12也可用粘结胶16固定于附有电热膜的基底上。由于该粘结胶不作导电用,因此可采用耐高温、具一定韧性的粘结胶,如α-氰基丙烯酸脂胶粘剂、酚醛-缩醛胶粘剂、有机硅橡胶、陶瓷粉料胶粘剂等,可根据不同工作温度、强度选用不同的粘结胶16,由于该胶具一定韧性,可保证基座与基底之间稳定粘结,不会因热胀冷缩而产生裂隙或脱胶。上述实施例中若使用导电弹性材料制成电极,则可省去弹性元件,热胀冷缩时电极发生形变。例如,在图1中,4可为导电材料制成作为电极,直接压在电热膜2上,底部平面上另有一突片引出电极在图3、4中,14可为导电材料制成,作为电极直接压在电热膜2上,14在孔槽处另有一突片,可从孔槽引出电极。由于目前的导电材料大多弹性系数小,因此用弹性元件与电极分体的形式效果较好。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架为胶木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条状或片状。最好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弹性元件也可用粘结剂等方式直接固定于支架或基底或加热器具的其他部位上。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作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改变。权利要求1.从附着于一个基底的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相对于所述基底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电极用弹性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固定装置将电极的某一部分限定住,并使电极上另外的某一部分弹性地紧压在所述电热膜上,与所述电热膜形成导电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一与所述基底固定的支架和一扣固在支架上的金属轧头,所述金属轧头上有一小孔,电极的一尖端嵌入其中并被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一与所述基底固定的支架,一紧固螺丝和一底部开口、四周封闭,顶上有一孔槽的基座,紧固螺丝紧固在支架上,并使基座相对固定,电极依形扣固于基座内壁上,并从孔槽引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一底部开口、四周封闭、项上有一孔槽的基座,所述基座用粘结剂直接固定于基底上,电极依形扣固于基座内壁上,并从所述孔槽引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一部分可为对称或不对称构形。6.从附着于一个基座的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元件和一相对于所述基底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将弹性元件的一部分固定,并使弹性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从附着于一个基底的电热膜上引出电极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相对于所述基底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电极用弹性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固定装置将电极的某一部分限定住,并使电极上另外的某一部分弹性地紧压在所述电热膜上,与所述电热膜形成导电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一与所述基底固定的支架和一扣固在支架上的金属轧头,所述金属轧头上有一小孔,电极的一尖端嵌入其中并被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特威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