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85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锅炉技术领域,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其中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套装在中心风管的外部,中心风管和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同向且同轴设置,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套装在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外部,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和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同向且同轴设置,该装置利用粉煤灰直接参与生物质燃烧过程,精准作用于碱金属迁移过程,进一步削弱煤耦合生物质发电锅炉受热面结渣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耦合燃烧系统。耦合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
,特别是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中,固体燃料直接燃烧发电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技术相对成熟、初投资较低等优势,因此受到重点关注。然而,生物质燃料含有一定量碱金属,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锅炉的结渣,降低受热面寿命,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
[0003]在发电领域,生物质替代燃煤,从源头实现减排。但煤燃烧形成的灰作用于碱金属迁移过程并不精准,限制了生物质掺混比例,且锅炉受热面仍有较大程度的结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该装置利用粉煤灰直接参与生物质燃烧过程,精准作用于碱金属迁移过程,进一步削弱煤耦合生物质发电锅炉受热面结渣性。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包括中心风管、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和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其中,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套装在中心风管的外部,中心风管和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同向且同轴设置,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套装在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外部,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和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同向且同轴设置;
[0007]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的尾部为敞开端,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靠近前端设有外套的输入环套,该输入环套与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的外壁密封连接,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前端对应输入环套内腔位置设有补充一次粉煤灰风粉气流调节挡板。
[0008]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套装在中心风管一段的后段内径大于前段内径,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套装在中心风管一段的中部为斗状的收窄段,该收窄段具有用于使风粉气流螺旋输出的风粉气流导流板。
[0009]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套装在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一段的后段内径大于前段内径,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套装在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一段的中部为斗状的收窄段,该收窄段具有用于使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螺旋输出的二次风导流板。
[0010]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前端为扩口状,所述补充一次粉煤灰风粉气流调节挡板设置在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的前部扩口处。
[0011]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口位于中心风管输出端口的前部,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位于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前端扩口段起始位置的后方。
[0012]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使用如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所述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还包括煤粉输送组件、生物质粉输送组件和煤灰粉输送组件,其中所述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设置在锅炉燃烧室内,所述煤粉输送组件和生物质粉输送组件的输出端混料后连接在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的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入端,所述煤灰粉输送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的输入环套的内部连通。
[0013]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煤粉输送组件包括原煤仓、给煤机和磨煤机,其中原煤仓的输出端通过给煤机连接磨煤机,所述磨煤机的输出端连接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
[0014]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生物质粉输送组件包括生物质储料仓、一级布料器、二级布料器、破碎机、磨粉机和给粉机,其中生物质储料仓的输出端连接一级布料器的输入端,所述一级布料器的输出端连接破碎机,该破碎机的输出端通过二级布料器连接磨粉机,所述磨粉机的输出端通过给粉机连接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
[0015]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锅炉的烟气排放端设置除尘器灰斗,所述灰粉输送组件包括仓泵、灰量调节装置和压缩空气站,所述除尘器灰斗下方输出端连接仓泵的输入端,所述灰量调节装置设置在仓泵的输出端,压缩空气站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仓泵的输出端,仓泵出口一部分经压缩空气输送至灰场,另一部分经补充一次热风携带至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
[0016]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锅炉具有烟气外置循环烟道,所述煤灰粉输送组件的输出端还具有预热烟道,该预热烟道与所述烟气外置循环烟道的部分管道均连接补充一次风预热器,所述补充一次风预热器通过烟气外置循环烟道对预热烟道内的输出物进行预热。
[0017]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中,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与中心风管轴线重合,缩放结构使粉煤灰气流更好包裹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气流,使其达到最佳助燃效果,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布置导流板,使缩放结构使粉煤灰气流在助燃过程中与风粉气流充分混合。
[0019]2.本专利技术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使用电厂废弃物粉煤灰作为补充剂,成本低廉,削弱受热面结渣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高生物质掺烧比例,加强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厂源头碳减排力度。
[0020]3.本装置和系统燃料种类适用性广,在煤或生物质燃料种类变化时,调节粉煤灰量,进一步抑制生物质燃烧过程锅炉受热面结渣,延长掺烧生物质电站锅炉受热面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示意图。
[0023]图3无粉煤灰补充条件下稻壳与煤耦合燃烧灰中碱金属含量试验数据图。
[0024]图4使用本专利技术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后,粉煤灰补充条件下稻壳与煤耦合燃烧灰中碱金属含量试验数据图。
[0025]图5粉煤灰补充条件下稻壳与煤耦合燃烧灰成分数据图。
[0026]图6无粉煤灰补充条件下稻壳与煤耦合燃烧积灰形态放大图。
[0027]图7使用本专利技术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后,粉煤灰补充条件下稻壳与煤耦合燃烧积灰形态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包括:
[0029]1‑
原煤仓、2

给煤机、3

磨煤机、4

生物质储料仓、51

一级布料器、52
‑ꢀ
二级布料器、6

破碎机、7

磨粉机、8

给粉机、9

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10

锅炉、11

补充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风管、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和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其中,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套装在中心风管的外部,中心风管和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同向且同轴设置,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套装在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外部,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和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同向且同轴设置;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的尾部为敞开端,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靠近前端设有外套的输入环套,该输入环套与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的外壁密封连接,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前端对应输入环套内腔位置设有补充一次粉煤灰风粉气流调节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套装在中心风管一段的后段内径大于前段内径,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套装在中心风管一段的中部为斗状的收窄段,该收窄段具有用于使风粉气流螺旋输出的风粉气流导流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套装在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一段的后段内径大于前段内径,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套装在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一段的中部为斗状的收窄段,该收窄段具有用于使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螺旋输出的二次风导流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前端为扩口状,所述补充一次粉煤灰风粉气流调节挡板设置在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的前部扩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口位于中心风管输出端口的前部,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风粉通道的输出端位于补充一次风粉煤灰气流通道主体前端扩口段起始位置的后方。6.一种粉煤灰补充式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新蒲建业韦光郑志刚邹天舒卢艳亮周闯王新宇宫泽伟王立刚雷凯超李海亮刘昕成孙帅军刘文胜徐漠北矫健梁辰孟祥志史建军傅玉栋杨硕崔洁杨利徐有宁潘宏刚樊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