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661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包括固定块和收紧轮,所述固定块为上细下粗的喇叭形结构,所述固定块的中间设有导管孔,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呈阵列分布有三个轮槽,所述轮槽的内壁上设有转轴导轨,所述转轴导轨的方向不与所述导管孔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导轨的内壁上设有摩擦面,所述收紧轮的轴心处设有转轴,每个所述轮槽内均设有一个所述收紧轮,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转轴导轨内,所述转轴的外缘与所述摩擦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对临床各种不同规格的导管进行固定,有效防止意外拔管,且固定牢固不易失效,不会造成挤压力过大影响导管的通畅性,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临床活动中,对患者体内进行置管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如引流管或者鼻饲管等。比如鼻饲管等导管置入后需要长期固定,目前多采用3M敷贴固定。3M敷贴长时间贴于皮肤容易引起皮肤黏膜损伤,油性皮肤及出汗后导致3M敷贴黏性不足易造成脱管,胶布痕迹较难去除,粘贴方法不正确易导致出现压力性损伤。当患者多数为意识障碍且烦躁患者,置管数量较多时,会导致意外拔管率高。专利号为ZL202121223652.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预防鼻饲管意外拔出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孔、塑料扣A、水胶体敷料、胃管、塑料扣B、波浪形硅胶和卡扣;水胶体敷料上设有中空的塑料扣A,水胶体敷料两侧设有可以穿过魔术粘贴带的固定孔,塑料扣A和水胶体敷料组成卡扣底座;塑料扣B外侧与塑料扣A配合连接,中空的塑料扣B内穿过胃管,塑料扣B下半部分内部设有硅胶材质的波浪形纹路,塑料扣B下半部分还设有卡扣。通过在胃管上固定塑料扣B,再将塑料扣B固定于卡扣底座,又将卡扣底座固定于鼻孔下方,使得胃管牢固不移位,结构合理,不仅有效防止意外拔管,预防医用器械性压力损伤,还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整洁度。专利号为ZL202121182624.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胃肠减压管或鼻饲管的固定装置,包括长条形的固定主体,固定主体沿长度方向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一粘结段、第一扁平段、第二扁平段和第二粘结段,第一粘结段和第二粘结段可拆卸式地粘结连接,固定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开设有用于穿接固定胃肠减压管或鼻饲管的连接孔。通过设置有弹性的固定主体,固定主体中部开设有可套接于胃肠减压管或鼻饲管的连接孔,通过使胃肠减压管或鼻饲管穿接于连接孔中可以稳定限位胃肠减压管或鼻饲管,第一粘结段和第二粘结段可以使固定主体两端粘结连接于患者头部后侧;能够稳固有效地固定胃肠减压管或鼻饲管,防止滑脱,防止意外拔管,舒适度好。但是上述方法均还是采用卡扣或者粘贴的方式对导管进行位置固定,长时间使用依然存在固定失效的问题,在意外拔管力度较大时容易将整个固定装置扯脱,也无法完全阻止导管的移位,固定力度较大时又容易对导管挤压力过大影响导管通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解决现有固定方式长时间使用依然容易发生固定失效,且在意外拔管力度较大时容易将整个固定装置扯脱,无法完全阻止导管移位,固定力度较大时又容易对导管挤压力过大影响导管通畅性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包括固定块和收紧轮,所述固定块为上细下粗的喇叭形结构,所述固定块的中间设有导管孔,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呈阵列分布有三个轮槽,所述轮槽的内壁上设有转轴导轨,所述转轴导轨的
方向不与所述导管孔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导轨的内壁上设有摩擦面,所述收紧轮的轴心处设有转轴,每个所述轮槽内均设有一个所述收紧轮,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转轴导轨内,所述转轴的外缘与所述摩擦面接触。
[0007]所述导管孔用于供需要固定的导管穿过,所述收紧轮可以在所述轮槽内沿着所述转轴导轨移动和转动,导管从三个所述收紧轮之间的间隙穿过,当所述收紧轮移动到所述固定块的细端时,三个所述收紧轮之间的间隙小于导管的外径,当所述收紧轮移动到所述固定块的粗端时,三个所述收紧轮之间的间隙大于导管的外径,所述固定块在使用时与肢体或者床栏固定,所述摩擦面用于提高所述转轴导轨的内壁与所述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所述转轴在所述转轴导轨内移动的同时也会转动,当导管被牵拉向外发生移动时,导管的外壁与所述收紧轮的外缘摩擦,带动所述收紧轮转动,所述收紧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由于所述转轴被限制在所述转轴导轨内,且与所述转轴导轨发生摩擦,所述转轴导轨与导管不平行,会使所述收紧轮向所述固定块的细端移动的同时对导管产生挤压,迫使导管固定,从而防止导管的不正当拔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导轨上靠近所述固定块外侧的一面上设有齿条,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当所述收紧轮被导管的移动牵动转动时,所述转轴在所述转轴导轨内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同时啮合转动,避免所述转轴空转,保证三个所述收紧轮沿着所述转轴导轨移动,从而将导管夹紧防止导管松脱,保证固定牢固。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外壁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于供固定的绑带等工具穿过,方便固定所述固定环的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收紧轮的外缘上设有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设有防滑纹,所述U型凹槽用于增大所述收紧轮的外缘与导管外壁的接触面积,所述防滑纹用于增加所述收紧轮的外缘与导管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导管的移动能带动所述收紧轮转动和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收紧轮内靠近外缘处设有薄片式压力传感器,所述收紧轮内设有与所述薄片式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收紧轮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薄片式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收紧轮与导管之间的压力,保证导管被三个所述收紧轮夹紧时的压力合适,所述驱动电机根据所述薄片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控制所述齿轮的转动方向,保证三个所述收紧轮将导管夹紧的同时,避免夹持力过小导致导管自由滑动,或者夹持力过大影响导管的通畅性,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薄片式压力传感器的开闭,便于使用者选择工作模式。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控制每个所述收紧轮内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同步控制器,所述同步控制器用于保证三个所述收紧轮同步转动和移动,提高对导管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使用前确保喇叭形的所述固定块的粗端靠近体表端,所述固定块的细端远离体表端,将需要固定的导管从所述导管孔穿过,调整所述收紧轮的位置使三个所述收紧轮的外缘与导管的外壁接触,而不会对导管造成挤压,使用绑带穿过所述固定环,将所述固定块与肢体或者床栏固定;
[0015]S2,当导管被牵拉向外发生移动时,导管的外壁与所述收紧轮的外缘摩擦,带动所述收紧轮转动,所述收紧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由于所述转轴被限制在所述转轴导轨内,且
与所述转轴导轨发生摩擦,所述转轴导轨与导管不平行,会使所述收紧轮向所述固定块的细端移动的同时对导管产生挤压,迫使导管固定,从而防止导管的不正当拔出;
[0016]S3,需要取下所述固定块时,解除绑带与肢体或床栏的固定,向远离体表端方向移动所述固定块即可,不会带出导管。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上细下粗的喇叭形的固定块内设置导管孔和三个轮槽,轮槽的内壁上设置转轴导轨,转轴导轨的方向不与导管孔的轴线平行,转轴导轨的内壁上设置摩擦面,每个轮槽内均设置一个收紧轮,收紧轮的转轴插入转轴导轨内,转轴的外缘与摩擦面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块和收紧轮,所述固定块为上细下粗的喇叭形结构,所述固定块的中间设有导管孔,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呈阵列分布有三个轮槽,所述轮槽的内壁上设有转轴导轨,所述转轴导轨的方向不与所述导管孔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导轨的内壁上设有摩擦面,所述收紧轮的轴心处设有转轴,每个所述轮槽内均设有一个所述收紧轮,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转轴导轨内,所述转轴的外缘与所述摩擦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导轨上靠近所述固定块外侧的一面上设有齿条,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外壁上设有固定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轮的外缘上设有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设有防滑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管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轮内靠近外缘处设有薄片式压力传感器,所述收紧轮内设有与所述薄片式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召凯刘可维黄艾江科张欢孙祥富李连成宋乃成辛高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