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0638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包括以下组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化学品
,尤其涉及一种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个人清洁产品中最主要的刺激源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与头皮及眼部黏膜组织发生相互作用,渗入细胞间脂质和细胞内,引起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神经酰胺等)功能组分溶出及蛋白结构的破坏,影响皮肤屏障和眼部黏膜的结构完整性及通透性,进而引起皮肤及眼部出现变红、干燥瘙痒、刺痛感等不良反应。
[0003]表面活性剂与皮肤相互作用主要在表皮的最外层,即角质层,目前的研究表明角质层是一种高度有序且具有生物活性的表皮成分。表面活性剂与角质层中的蛋白质和脂质的相互作用,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导致皮肤出现红斑、刺激、干燥和瘙痒的肿胀。表面活性剂还能带走脂质体中的天然保湿因子,使脂质体中的酶失活,进一步影响角质层的结构和组成。
[0004]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刺激性主要与溶液浓度、pH、表面活性剂结构/电荷、胶团大小等因素相关。一般成人洗发水多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AES和近年发展较快的氨基酸系列表面活性剂等)为主体,复配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椰油酰丙基甜菜碱、椰油酰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等),该体系形成的胶束直径相对较小,且表面电荷较高,更易吸附或穿透皮肤角质层和眼部黏膜;而儿童洗发水通常以刺激性较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两性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通过表面活性剂合理复配改善胶团性质,形成直径较大、表面电荷接近中性的胶团。形成较大的膨胀胶团,降低胶团在皮肤、黏膜表面的吸附或穿透动力学速度,而减小胶团中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表面活性剂无论是单体还是形成胶束后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即使胶束没有进入角质层,在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单体也会进行快速交换,从而刺激皮肤。因此,开发一种可以形成体积较大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结构、不易穿透角质层,并且可以减小清洁过程表面活性剂单体浓度,达到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向角质层渗透带来的脂质和蛋白质结构损伤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是当前个人洗护产品的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
[0006]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应用。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30

50份、两性表面活性剂5

10份、中性低分子植物多糖2

5份、油脂2

5份、中/高分子聚合物1

3份、水补足至总质量份为100份。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月桂酰燕麦
氨基酸钠、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和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的组合,质量比为(3

4):1;最优选地,所述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和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质量比为3:1。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和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都属于广义上的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两者都具有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清洁力中等,脱脂力相对较弱,对皮肤的刺激性小。采用的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的氨基酸基团部分来自于燕麦蛋白,因此其分子量及粘度较传统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大,导致其起泡速度相对较慢;而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起泡速度快,可以弥补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发泡慢的缺陷。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椰油脂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橄榄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二亚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椰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具有的磷酸酯结构与人体皮肤相容性较好,温和程度高;双酯分子亲水头基通过共价键作用,削弱了亲水基之间的静电斥力,使碳链间距和单元分子头基间距缩短,从而使烷烃链相互排列更为紧密,疏水作用增强,胶团的稳定性增大,胶团化倾向增强,所以其CMC值相对较低,易于形成胶束。当其他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体系时,添加两性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荷密度,从而稳定胶束,并且易形成蠕虫状胶束,当添加量提升时,蠕虫状胶束进一步相互缠结,形成网状结构,体现在椰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具有一定的增稠作用。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添加了椰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能够增大胶束的尺寸,从而减少胶束在皮肤角质层上的透皮吸收,进而降低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性低分子植物多糖包括水解小麦淀粉、水解玉米淀粉、半乳糖阿拉伯聚糖、氢化淀粉水解物、甘露聚糖、果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中性低分子植物多糖为氢化淀粉水解物。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氢化淀粉水解物,属于淀粉的衍生物,其组成主要是低聚糖和低聚糖醇的混合物,主要的功能是保湿,改善干燥,抑制瘙痒,增强皮肤屏障。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脂包括马来酸改性蓖麻油、PPG

3辛基醚、月桂醇乳酸酯、异硬脂酰乳酰乳酸钠、氢化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羟基硬脂酸酯、氢化蓖麻油三异硬脂酸酯、氢化蓖麻油二聚亚油酸酯、霍霍巴籽油、橄榄油、山茶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油脂为氢化蓖麻油。
[001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氢化蓖麻油,属于蓖麻油的衍生物,可形成类似神经酰胺的脂质结构,可提供油而不腻的肤感及长效保湿的功效;赋脂能力出色,可以弥补表面活性剂过度脱脂。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二醇

2M、聚乙二醇

5M、聚乙二醇7M、聚乙二醇

9M、聚乙二醇

14M、聚乙二醇

20M、聚乙二醇

23M、聚乙二醇

45M、聚羟基硬脂酸、聚甘油

2二聚羟基硬脂酸酯、聚甘油

4二异硬脂酸酯/聚羟基硬脂酸酯/癸二酸酯、聚甘油

6聚羟基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中/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羟基硬脂酸。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聚羟基硬脂酸,属于蓖麻酸的衍生物,蓖麻油酸加氢获得十二羟基
硬脂酸,再经均聚,获得聚羟基硬脂酸,其具有改善胶体流变性的特点,对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稳定具有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30

50份、两性表面活性剂5

10份、中性低分子植物多糖2

5份、油脂2

5份、中/高分子聚合物1

3份、水补足至总质量份为10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月桂酰燕麦氨基酸钠、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和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的组合,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与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

4):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椰油脂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橄榄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二亚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中的一种或几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PG

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钠。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中性低分子植物多糖包括水解小麦淀粉、水解玉米淀粉、半乳糖阿拉伯聚糖、氢化淀粉水解物、甘露聚糖、果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油脂包括马来酸改性蓖麻油、PPG

3辛基醚、月桂醇乳酸酯、异硬脂酰乳酰乳酸钠、氢化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羟基硬脂酸酯、氢化蓖麻油三异硬脂酸酯、氢化蓖麻油二聚亚油酸酯、霍霍巴籽油、橄榄油、山茶籽油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庆程建华汪海波张大存牛雪彬李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平九鑫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山东九鑫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