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和超低温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619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和超低温制冷设备。超低温制冷系统采用双压缩机复叠制冷方式,包括一级压缩系统和二级压缩系统;其中,一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压缩机、一级冷凝器、除露管、一级干燥过滤器、一级毛细管、换热器和储液器;二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压缩机、二级冷凝器、油分离器、二级干燥过滤器、换热器、毛细管和蒸发器;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预制为一体或装配为一体,以集成为冷凝器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二级冷凝器对二级压缩机的排气进行预冷处理,提高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同时将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进行预制或装配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优点。方便的优点。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和超低温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和超低温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超低温设备是一类可以将箱内温度降至

80℃以下并保持箱内温度的保存箱,例如进行医药类制品的保存。由于蒸发冷凝压差很大和压缩机的局限性,单个压缩机很难满足要求,目前超低温柜普遍采用双压缩机复叠制冷方式。其中,第一级制冷系统使制冷剂达到

40℃左右给蒸发冷凝器换热,第二级制冷系统在第一级系统基础上使制冷剂达到

80℃以下给超低温柜内部换热。
[0003]现有技术中,第二级系统中的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通过油分离器后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在上述过程中,从压缩机中排出的高温制冷剂蒸汽直接进入低温级油分离器,由于蒸汽温度过高,使得该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低;使得过多润滑油进入制冷循环中后续的热交换中,降低换热效果。
[0004]另外,现有技术的第一级系统中的制冷剂从压缩机内部引出后,先进入除露管再进入冷凝器,这种方式增加了压缩机的能耗,使得压缩机舱室内的热负荷较大,影响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和超低温制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超低温制冷系统采用双压缩机复叠制冷方式,包括一级压缩系统和二级压缩系统;其中,一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压缩机、一级冷凝器、除露管、一级干燥过滤器、一级毛细管、换热器和储液器;二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压缩机、二级冷凝器、油分离器、二级干燥过滤器、换热器、毛细管和蒸发器;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预制为一体或装配为一体,以集成为冷凝器模块。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冷凝器模块为三进三出式结构,二级冷凝器具有第一管路,一级冷凝器具有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
[0008]第一管路的入口端与二级压缩机的排气端相连,第一管路的出口端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相连;
[0009]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一级压缩机的排气端相连,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除露管的入口相连;
[0010]第三管路的入口端与除露管的出口端相连,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第二入口相连。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冷凝器模块还包括壳体、风扇和若干翅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安装在壳体上;风扇设置在壳体上并位于第一管路、第二管
路和第三管路的相对一侧;翅片安装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自上而下层叠布置且相互独立。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管路有效长度不超过第二管路的有效长度,第二管路的有效长度不超过第三管路的有效长度。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二级压缩系统还包括回热器;回热器的第一入口与换热器的第二出口相连,回热器的第一出口与二级毛细管的入口端相连;回热器的第二入口与蒸发器的出口端相连,回热器的第二出口与二级压缩机的回气端相连。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回热器包括外壳和中间导通管;外壳具有回热腔,中间导通管设置在外壳内并与回热腔相隔绝;中间导通管的两端分别形成回热器的第一入口和回热器的第一出口,回热器的第二入口、回热器的第二出口均与回热腔相导通;或,中间导通管的两端分别形成回热器的第二入口和回热器的第二出口,回热器的第一入口、回热器的第一出口均与回热腔相导通。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壳呈筒型,中间导通管呈螺旋型。
[0018]本技术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超低温制冷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超低温制冷系统。
[0019]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超低温制冷系统中,采用二级冷凝器对二级压缩机的排气进行预冷处理,提高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同时将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进行预制或装配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优点。
[0021]本技术的冷凝器模块采用三进三出方式,其中一级压缩机的排气先进冷凝器模块的第二管路,再进除露管,接着返回冷凝器的第三管路,最后出冷凝器,可以降低压缩机的能耗,降低压缩机舱室内的热负荷,从而提升制冷效率。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超低温制冷系统的框架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冷凝器模块的分解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冷凝器模块的部分结构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回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超低温制冷系统的效果图;
[0028]图6是传统超低温制冷系统的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其他变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而可以获知的其他可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超低温制冷采用双压缩机复叠制冷方式,包括一级压缩系统和二级压缩系统。其中,一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压缩机101、一级冷凝器、除露管102、一级干燥过滤器103、一级毛细管104、换热器105和储液器106;二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压缩机107、二级冷凝器、油分离器108、二级干燥过滤器109、换热器105、毛细管110、回热器30和蒸发器111。
[0031]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预制为一体或装配为一体,以集成为冷凝器模块20。具体的,冷凝器模块20为三进三出式结构,二级冷凝器具有第一管路201,一级冷凝器具有第二管路202和第三管路203。
[0032]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管路201的入口端与二级压缩机107的排气端相连,第一管路201的出口端换热器105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二管路202的入口端与一级压缩机101的排气端相连,第二管路202的出口端与除露管102的入口相连;第三管路203的入口端与除露管102的出口端相连,第三管路203的出口端与换热器105的第二入口相连。
[0033]其中,一级压缩机101的排气先进冷凝器模块20的第二管路202、再进除露管102、接着返回冷凝器模块20的第三管路203、最后出冷凝器模块20的布置方式,可以降低压缩机舱室内的热负荷,有利于提高压缩机舱室的降温速度;如果一级压缩机101排气直接进入除露管102会使门边框温度升高,增大了热负荷;因此,采用一级压缩机101排气先进冷凝器模块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所述超低温制冷系统采用双压缩机复叠制冷方式,包括一级压缩系统和二级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压缩机、一级冷凝器、除露管、一级干燥过滤器、一级毛细管、换热器和储液器;所述二级压缩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压缩机、二级冷凝器、油分离器、二级干燥过滤器、换热器、二级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一级冷凝器和所述二级冷凝器预制为一体或装配为一体,以集成为冷凝器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模块为三进三出式结构,所述二级冷凝器具有第一管路,所述一级冷凝器具有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二级压缩机的排气端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一级压缩机的排气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除露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除露管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入口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模块还包括壳体、风扇和若干翅片;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的相对一侧;所述翅片安装在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温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凌飞谭海辉符建辉杨林林李雄陈巍冼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凯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