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608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其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流体控制组件包括阀体及分别安装于阀体的节流阀装置、第一阀装置和第二阀装置,所述第一阀装置的轴向与节流阀装置的轴向平行或垂直,第一阀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阀体的第一阀室,第二阀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阀体的第二阀室,节流阀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阀体的第三阀室;阀体具有入口流道、出口流道、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入口流道与第一阀室连通,第一阀室与第三阀室通过第一流道连通,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与节流阀装置的轴向垂直或夹角为锐角;第二阀装置的轴向与节流阀装置的轴向垂直,第二阀室与第三阀室通过第二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流体控制组件的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热管理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对工作介质的过冷度的需求各不相同,这样,需要在系统中布置阀和系统管路,针对不同的工作模式,选择性地打开相应的流通路径,以满足工作介质不同过冷度的需求。
[0003]为了简化连接结构,会将多个部件集成在一个阀体,但是,如何提高集成的空间利用率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有利于提高流体控制组件的空间利用率。
[0005]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流体控制组件,包括阀体及分别安装于所述阀体的节流阀装置、第一阀装置和第二阀装置,所述第一阀装置的轴向与所述节流阀装置的轴向平行或垂直,所述第一阀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阀室,所述第二阀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二阀室,所述节流阀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三阀室;
[0007]所述阀体具有入口流道、出口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及分别安装于所述阀体(1)的节流阀装置(100)、第一阀装置(4)和第二阀装置(5),所述第一阀装置(4)的轴向与所述节流阀装置(100)的轴向平行或垂直,所述第一阀装置(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体(1)的第一阀室(11),所述第二阀装置(5)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体(1)的第二阀室(16),所述节流阀装置(100)包括动力头组件(2)和阀芯组件(3),所述阀芯组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体(1)的第三阀室(17),所述动力头组件(2)活动抵接于阀芯组件(3);所述阀体(1)具有入口流道(12)、出口流道(14)、第一流道(18)及第二流道(19);所述入口流道(12)与所述第一阀室(11)连通,所述第一阀室(11)与所述第三阀室(17)通过所述第一流道(18)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8)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节流阀装置(100)的轴向垂直或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阀装置(5)的轴向与所述节流阀装置(100)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阀室(16)与所述第三阀室(17)通过所述第二流道(19)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节流阀装置(100)的轴向垂直或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阀室(16)能够与所述出口流道(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装置(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阀室(11)的壁具有间隙,所述入口流道(12)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一流道(18)连通,所述阀体(1)包括凸台(1101),形成所述第一阀室(11)的壁包括所述凸台(1101)的壁,所述第一流道(18)由所述凸台(1101)向所述节流阀装置(100)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8)包括多个,各所述第一流道(18)绕所述第一阀装置(4)的轴线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台阶部(200),所述台阶部(200)开设于所述凸台(1101)所在平面,沿所述第一阀装置(4)的径向,所述台阶部(200)位于所述第一流道(18)的壁和所述第一阀室(11)的侧壁间,所述台阶部(200)的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阀室(11)和所述第一流道(1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流道(12)包括垂直且连通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