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方法及其3D打印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370537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方法及其3D打印产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0、打印第N层,其中N为正整数;步骤130、在所述第N层上放置有支撑层,其中,支撑层具有通道,所述支撑层的通道与所述第N层对应设置,所述支撑层向所述第N层的沿边外延伸设置;步骤150、在所述支撑层打印第N+1层,第N+1层通过通道与第N层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打印过程中能够省略打印支撑结构的步骤,节省打印支撑结构消耗的材料和时间,本打印方法依靠支撑层即可节省大量的打印支撑结构的材料来进行悬垂部分的打印,省略打印支撑结构的时间后能够提高3D打印产品整体的打印效率;设置在打印产品内部的支撑层能够使打印产品整体更加牢固。整体更加牢固。整体更加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方法及其3D打印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方法及其3D打印产品。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领域中,部分的3D打印产品具有悬空结构和跨桥结构,这些结构也一般称为悬垂物,通常当悬垂物与垂直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45
°
时,就要考虑先打印支撑结构,以提供打印该悬垂物的支撑点,进而在支撑结构上打印该悬垂物。但是,打印额外的支撑结构会导致打印时耗费更多材料需要从基底开始层层打印支撑结构,也消耗更多的打印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3D打印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打印第N层,其中N为正整数;在所述第N层上放置有支撑层,其中,所述支撑层具有通道,所述支撑层的通道与所述第N层对应设置,所述支撑层的至少部分向所述第N层的沿边以外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层打印第N+1层,所述第N+1层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第N层连接。
[0005]进一步,所述支撑层包括多股支撑线束,各所述支撑线束之间形成所述通道。
[0006]进一步,各所述支撑线束不相连设置。
[0007]进一步,各所述支撑线束编织为网状结构。
[0008]进一步,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0009]进一步,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和尼龙中的至少一种。
[0010]进一步,在所述支撑层打印第N+1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支撑层向所述第N层的沿边外延伸的位置进行第N+1层的打印。
[0011]进一步,在所述第N层上放置有所述支撑层之后还包括:固定支撑层。
[0012]进一步,在所述支撑层打印第N+1层后还包括:去除打印结束后所有所述支撑层多余向外延伸的部分。
[0013]通过使用上述的3D打印方法制作得到的3D打印产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在打印过程中能够省略打印支撑结构的步骤,节省打印支撑结构消耗的材料和时间。现有技术中,打印支撑结构需要从第一层开始打印,并打印至3D打印产品的悬垂物的高度,以此来支撑悬垂物。而本打印方法依靠支撑层即可节省大量的打印支撑结构的材料来进行悬垂部分的打印,省略打印支撑结构的时间后能够提高3D打印产品整体的打印效率。设置在打印产品内部的支撑层能够使打印产品整体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3D打印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3D打印方法的流程图。
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9]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步骤110,打印第N层,其中N为正整数。本步骤中,第N层能够为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第5层
……
并以此类推。
[0020]步骤130,将支撑层放置于所述第N层,具体地,将支撑层放置于第N层上方,即,将支撑层层叠于第N层之上,其中,支撑层具有通道,支撑层的必须至少覆盖在第N层沿边的上面,通道在第N层的投影落在第N层上,且所述支撑层的至少部分由所述第N层的边沿向外延伸设置,或者说,支撑层的至少部分向外悬空于第N层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支撑层经过预先的处理,支撑层经过裁剪或者是在制作的时候以特定的形状制作而成,支撑层水平的笔直状态其放置也不需要人工或者设备的张紧,支撑层的大部分与所述第N层重叠,而存在支撑层的部分向外悬空于所述第N层设置,延伸出去的部分刚好与N+1层的底部形状重叠,这样打印的成品就不会有突出部分;支撑层本身受到第N层的支撑,支撑层的延伸于第N层外的部分,支撑层向外延伸的部分能够作为打印第N+1层时的悬垂物的支撑。
[0021]步骤150,在所述支撑层上打印第N+1层,具体地,在支撑层上打印部分向外悬空于第N层的第N+1层,以得到3D打印产品中的悬垂物,或者说,在所述支撑层上打印悬垂物。具体地,在所述支撑层靠近通道的位置以及支撑层延伸第N层外的位置打印第N+1层,打印N+1层时,将至少部分的材料打印在支撑层由所述第N层向外延伸的位置,且材料的至少部分所述材料穿过所述通道与所述第N层结合。以实际打印需要重复步骤110、步骤130和步骤150,即可得到3D打印产品的悬空结构或跨桥结构。
[0022]支撑层包括多股支撑线束,多股支撑线束间隔设置或交错设置,支撑线束之间形成所述通道。能够作为第N+1层的支撑,使得第N+1层能够在各支撑线束上打印,且相邻支撑线束之间形成的通道能够便于第N+1层的材料通过,以使得第N+1层与第N层很好融合。值得
一提的是,支撑层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线束末端的框体;在一些非网格形状的支撑线束需要框体来限制其现状结构(例如若干条平行设置的支撑线束平放时,为了保持其间距和各个支撑线束位置,需要框体来固定)。
[0023]以下为不同结构支撑层具体的结构及其材料组成:当支撑线束编织为网状结构,多个支撑线束围成所述通道,具体地,支撑线束编织为支撑层,即,所述支撑层包括支撑层。支撑层具有网格结构,即,支撑层呈网状,其中支撑层的网洞为通道。支撑层包括玻纤网,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玻璃纤维。支撑层还可以优选尼龙网,即支撑层的材料包括尼龙。呈网状的支撑层具有若干通道,用于材料通过。玻纤网或尼龙网具备标准化生产,易于获得,同时,玻纤网或尼龙网的厚度和孔的密度适中,当打印N+1层时,有利于材料通过玻纤网或尼龙网的通道与第N层结合,同时,材料也易于与玻纤网或尼龙网的本身结合,增加牢固性。另外,材料的部分会进入支撑层内的通道,但又不会从通道持续露出,这是因为用于3D打印的材料的粘度较高,在支撑层的通道处会呈悬挂的状态,支撑层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材料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打印第N层,其中N为正整数;在所述第N层上放置有支撑层,其中,所述支撑层具有通道,所述支撑层的通道与所述第N层对应设置,所述支撑层的至少部分向所述第N层的沿边以外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层打印第N+1层,所述第N+1层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第N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多股支撑线束,各所述支撑线束之间形成所述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线束不相连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线束编织为网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祺睿陈妙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睿雪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