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WM调制风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534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WM调制风扇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中控面板、n个PWM主动控制单元、n个PWM脉冲发生器和n个风扇;第一电源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和各PWM脉冲发生器电性连接;第二电源与各风扇电性连接;中控面板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风扇i与PWM主动控制单元i和PWM脉冲发生器i电性连接;i为分组编号,取1至n的正整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并联控制的方式,可同时调节多个风扇的转速;采用主动控制模式和被动调节模式两种风扇调速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可适应更多应用场景。场景。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WM调制风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WM调制风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脉冲宽度调制(PWM)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波的占空比被调制用来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PWM信号仍然是数字的,因为在给定的任何时刻,满幅值的直流供电要么完全有(ON),要么完全无(OFF)。电压或电流源是以一种通(ON)或断(OFF)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
[0003]目前采用脉冲宽度调制风扇的装置存在着以下问题:
[0004]首先,目前风扇调速装置通常采用串联控制,即对多个风扇进行统一调速,无法针对各风扇进行分别调速;
[0005]其次,目前风扇调速装置的调节手段单一,无法应对较为复杂的应用场景。
[0006]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PWM调制风扇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中控面板、n个PWM主动控制单元、n个PWM脉冲发生器和n个风扇;
[0008]第一电源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和各PWM脉冲发生器电性连接;
[0009]第二电源与各风扇电性连接;
[0010]中控面板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11]风扇i与PWM主动控制单元i和PWM脉冲发生器i电性连接;i为分组编号,取1至n的正整数。
[0012]优选的,PWM脉冲发生器包括:热敏电阻TH1、电阻R1、电阻R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逻辑芯片、电压比较器A、二极管ZD1和三极管TR1;
[0013]第一电源的正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TR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0014]二极管ZD1的负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R1的基极电性连接;
[0015]第一电源的负极与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逻辑芯片的引脚1、电容C3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4电性连接;
[0016]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2和热敏电阻TH1的一端电性连接,热敏电阻TH1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8电性连接;
[0017]三极管TR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逻辑芯片的引脚4、逻辑芯片的引脚8、电阻R1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8电性连接;
[0018]电容C2的另一端与逻辑芯片的引脚5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逻辑芯片的引
脚7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逻辑芯片的引脚6、引脚2、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3电性连接;
[0019]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1与风扇电性连接。
[0020]优选的,热敏电阻TH1可替换为滑动变阻器。
[0021]优选的,PWM主动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芯片MCU、电阻R3、电阻R4、电阻R8、电容C4和光耦;
[0022]控制芯片MCU与电阻R3的一端和光耦的引脚2电性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5V电压源电性连接,光耦的引脚3接地;
[0023]光耦的引脚6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光耦的引脚7和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电性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和风扇电性连接;
[0024]光耦的引脚5与地线和电容C4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002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采用并联控制的方式,可同时对多个风扇的转速进行分别调节;
[0027]2、采用主动控制模式和被动调节模式两种风扇调速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可适应更多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图;
[0029]图2为PWM脉冲发生器原理图;
[0030]图3为PWM主动控制单元原理图;
[003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PWM调制风扇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中控面板、n个PWM主动控制单元、n个PWM脉冲发生器和n个风扇;
[0034]第一电源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和各PWM脉冲发生器电性连接;
[0035]第二电源与各风扇电性连接;
[0036]中控面板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37]风扇i与PWM主动控制单元i和PWM脉冲发生器i电性连接;i为分组编号,取1至n的正整数。
[0038]具体的,第一电源为PWM主动控制单元和PWM脉冲发生器供电,第二电源为风扇供电;
[0039]PWM调制风扇装置提供两种风扇控制模式,包括:主动控制模式和被动调节模式;任一风扇均可采用两种风扇控制模式中的任一中进行控制;
[0040]若选择主动控制模式则该风扇与PWM主动控制单元接通,与PWM脉冲发生器断开;若选择被动调节模式则该风扇与PWM脉冲发生器接通,与PWM主动控制单元断开;
[0041]采用主动控制模式时通过中控面板设置风扇的转速,通过PWM主动控制单元输出
脉冲宽度控制对应风扇的转速;
[0042]采用被动调节模式时PWM脉冲发生器内部的热敏电阻根据环境温度被动调节输出的脉冲宽度,以控制对应风扇的转速。
[0043]进一步的,参照图2,PWM脉冲发生器包括:热敏电阻TH1、电阻R1、电阻R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逻辑芯片、电压比较器A、二极管ZD1和三极管TR1;
[0044]第一电源的正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TR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0045]二极管ZD1的负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R1的基极电性连接;
[0046]第一电源的负极与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逻辑芯片的引脚1、电容C3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4电性连接;
[0047]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2和热敏电阻TH1的一端电性连接,热敏电阻TH1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8电性连接;
[0048]三极管TR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逻辑芯片的引脚4、逻辑芯片的引脚8、电阻R1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8电性连接;
[0049]电容C2的另一端与逻辑芯片的引脚5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逻辑芯片的引脚7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逻辑芯片的引脚6、引脚2、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WM调制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中控面板、n个PWM主动控制单元、n个PWM脉冲发生器和n个风扇;第一电源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和各PWM脉冲发生器电性连接;第二电源与各风扇电性连接;中控面板与各PWM主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风扇i与PWM主动控制单元i和PWM脉冲发生器i电性连接;i为分组编号,取1至n的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WM调制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PWM脉冲发生器包括:热敏电阻TH1、电阻R1、电阻R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逻辑芯片、电压比较器A、二极管ZD1和三极管TR1;第一电源的正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三极管TR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二极管ZD1的负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R1的基极电性连接;第一电源的负极与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逻辑芯片的引脚1、电容C3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4电性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A的引脚2和热敏电阻T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胜龚启涛刘玲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极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