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体蠕变研究
,具体而言,涉及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蠕变本构模型参数的识别是蠕变学中的两大研究主题之一。现有的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存在着精确度不足和所需成本费用较高的缺点。首先,由于参数的精度(准确度)直接影响到了模型数值分析计算时的准确性,为获取精确的蠕变本构参数需要开展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蠕变试验,因为只有试验的量足够大时才能减小试验误差的影响,从而使得试验结果精确度满足要求,但是,大量的试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成本费用。反之,倘若减少了成本费用的投入,只能进行小规模的蠕变试验,导致获得的蠕变本构参数精确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地质勘察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勘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地质勘察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勘察数据建立岩体三维地质模型,所述岩体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多种种类的岩体;对一种或多种蠕变类型的岩体赋予蠕变本构模型,并利用地质勘察数据为所述蠕变本构模型构建多组蠕变力学参数;对每组蠕变力学参数进行三维模型蠕变数值计算,得到对应的蠕变变形曲线,由所有的蠕变力学参数和对应的蠕变变形曲线构成数据样本库;将所述数据样本库划分为训练集数据样本和测试集数据样本,用以训练和测试蠕变本构参数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蠕变本构参数识别模型;根据承压板试验实时获取岩体的蠕变变形曲线,将所述岩体的蠕变变形曲线输入蠕变本构参数识别模型得到岩体的蠕变本构模型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质勘察数据建立岩体三维地质模型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岩体三维地质模型导入三维离散单元法程序中,根据地质勘察数据对岩体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各岩体赋予物理力学参数和岩体弹性本构模型;基于所述物理力学参数和岩体弹性本构模型数值计算得到岩体三维地质模型的初始应力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一种或多种蠕变类型的岩体赋予蠕变本构模型,并利用地质勘察数据为所述蠕变本构模型构建多组蠕变力学参数,包括:根据地质勘察数据确定所述蠕变本构模型的蠕变力学参数的范围,所述蠕变力学参数包括Maxwell切变模量、Maxwell动力粘度、Kelvin切变模量和Kelvin动力粘度;根据预设梯度分别将Maxwell切变模量的范围、Maxwell动力粘度的范围、Kelvin切变模量的范围和Kelvin动力粘度的范围划分为若干样本;随机组合Maxwell切变模量、Maxwell动力粘度、Kelvin切变模量和Kelvin动力粘度的样本,得到多组关于所述蠕变本构模型的蠕变力学参数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组蠕变力学参数进行三维模型蠕变数值计算,得到对应的蠕变变形曲线,由所有的蠕变力学参数和对应的蠕变变形曲线构成数据样本库,包括:依次将每一组蠕变力学参数输入三维离散单元法程序;基于各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岩体三维地质模型的初始应力场,计算得到所述蠕变力学参数对应的蠕变变形曲线;将所述蠕变变形曲线作为输入特征标签,将所述蠕变变形曲线对应的蠕变力学参数作为输出特征标签,构建数据样本库。5.一种岩体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质模型建立模块:获取地质勘察数据,根据所述地质勘察数据建立岩体三维地质模型,所述岩体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多种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吴仕伟,余家富,吴弈君,郁智超,冯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