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97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包括连接角件和罗拉端梁以及罗拉侧梁还包括:导轨梁对称设置在两罗拉侧梁之间,且位于外框架本体中部;开合装置安装在两导轨梁之间;支撑梁对称连接在两罗拉侧梁之间,且分别位于罗拉端梁和导轨梁之间;第一盖板分别对应可拆卸安装在导轨梁和支撑梁之间;第二盖板分别对应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梁和罗拉端梁之间;密封板分别对应紧密连接在外框架本体顶部四角处;其中,两导轨梁内均设有驱动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顶架构一键关闭时全封闭、一键展开时大面积有效裸露,充分保障舱内采光、通风,有效实现闭合状态下结构闭环多重导排水,密封效果好的同时也实现了方便运输,统一整理堆码。统一整理堆码。统一整理堆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架构,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属于方舱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说,方舱研究在近年来针对军事、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出现了大量特种装备或结构扩展类方舱,旨在打破传统舱体固定结构,实现其结构、功能、应用深化。诸如近年来普洱茶装配式初制所新兴领域的方舱架构模块,其存茶叶晒青、通风、透光等实际需求,若未来衍生至诸如瞭望方舱、天文方舱、特种无人机方舱、酒店方舱等领域,传统封闭式方舱顶盖板已无法实现其日趋复杂的功能结构要求。
[0003]市面上常见的具有开合功能的舱体顶架构包括翻折式开合、抽拉开合式,其中翻折开合的方式目前应用最广,但其存在开合机构复杂、打开时占用过多舱顶空间、易受环境因素干扰等缺陷;抽拉式开合多为单向或对称式开合装置的50%展开模式,即结构完全打开状态下,开合装置实际展开的露天面积不大于50%,且极易受导轨副、防水等问题制约,若想达致顶架构一键关闭时全封闭、一键展开时大面积有效裸露,充分保障舱内采光、通风,有效实现闭合状态下结构闭环多重导排水,则极考验其开合装置与顶框架的复合模式。
[0004]另外还存在着多个方舱一起使用搬运时,往往存在方舱堆码费时费力,堆码不稳固可靠,不能达到统一摆放管理,占用空间面积,不能实现安全稳固运输,总之往往很不便。
[0005]同时,还存在着下雨天由于雨水的原因,造成方舱排水不便,密封性能差,极易造成方舱的使用寿命缩短的同时也会给方舱内的物料造成严重的质量影响,总之,往往很不便。
[0006]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复合功能顶架构研究,利用C型嵌套导轨副抽拉式延展,打破传统顶架构模式制约,实现灵活的、可变的且可最大程度上开合的延展区域。
[0007]因此,需研制一种可闭环对称式导排水的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兼具顶部大面积灵活开合、舱体顶架构功能复合,可在架构内部集成传动、电控等为一体的、具备可闭环对称式导排水功能的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达到高标准、多功能、多领域使用,满足日趋复杂的功能需求,同时为未来衍生至瞭望方舱、天文方舱、特种无人机方舱、酒店方舱等领域的深化拓展提供有力借鉴。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实现顶架构一键关闭时全封闭、一键展开时大面积有效裸露,充分保障舱内采光、通风,有效实现闭合状态下结构闭环多重导排水。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实现多个方舱堆码整理,达到统一摆放管理,不占用空间面积,摆放安全稳固可靠,便于运输。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的改进,包括连接角座(1)和罗拉端梁(2)以及罗拉侧梁(3)组装连接构成的外框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13]导轨梁(4),导轨梁(4)对称设置在两罗拉侧梁(3)之间,且位于外框架本体中部;
[0014]开合装置(5),开合装置(5)安装在两导轨梁(4)之间;
[0015]支撑梁(6),支撑梁(6)对称连接在两罗拉侧梁(3)之间,且分别位于罗拉端梁(2)和导轨梁(4)之间;
[0016]第一盖板(7),第一盖板(7)分别对应可拆卸安装在导轨梁(4)和支撑梁(6)之间;
[0017]第二盖板(8),第二盖板(8)分别对应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梁(6)和罗拉端梁(2)之间;
[0018]密封板(9),密封板(9)分别对应紧密连接在外框架本体顶部四角处;
[0019]其中,两导轨梁(4)内均设有用于驱动开合装置(5)开合的驱动控制装置(10)。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连接角座(1)包括:
[0021]柱体(11);
[0022]上连接板(12),上连接板(12)连接在柱体(11)上端;
[0023]下连接板(13),下连接板(13)连接在柱体(11)下端开口处;
[0024]L型密封板(15),L型密封板(15)连接在柱体(11)下端缺口处;
[0025]密封板(16),密封板(16)竖直连接在下连接板(13)与柱体(11)之间;
[0026]其中,在柱体(11)内部设有加强筋(14)。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体(11)相邻两内侧上部均贯通开设有上排水槽(111),柱体(11)相邻两外侧均贯通开设有吊装孔(17);
[0028]所述上连接板(12)中部贯通开设有上落水孔(121);
[0029]所述下连接板(13)上贯通开设有下落水孔(131);
[0030]所述加强筋(14)整体呈上端宽、下端窄且内部中空的锥台形结构;
[0031]其中,柱体(11)下端开口处与下连接板(13)连接后,形成下排水槽(112)。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角座(1)还包括:
[0033]导水连接角件(18),导水连接角件(18)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连接角座(1)上;其中,
[0034]导水连接角件(18)包括:
[0035]锁紧柱(181),锁紧柱(181)为中空柱形结构;
[0036]锁紧块(182),锁紧柱(181)分别连通设置在锁紧柱(181)上下两端;
[0037]锁紧支座(183),锁紧支座(183)侧面设置有锁紧调节槽,锁紧调节槽为90度扇形槽;
[0038]旋转锁紧柱(184),旋转锁紧柱(184)的一端穿过锁紧调节槽与锁紧柱(18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把手,旋转把手设置于锁紧支座(183))外。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罗拉端梁(2)包括:
[0040]罗拉端梁本体,罗拉端梁本体截面呈C字形;
[0041]罗拉端梁连接板(21),罗拉端梁连接板(21)横向延伸设置于罗拉端梁本体上端;
[0042]罗拉端梁挡板(22),罗拉端梁挡板(22)垂直设置于罗拉端梁连接板(21)自由端中部;
[0043]罗拉端梁支撑板(23),罗拉端梁支撑板(23)横向延伸设置于罗拉端梁本体下端;
[0044]其中,罗拉端梁支撑板(23)与罗拉端梁本体下端组合形成罗拉端梁内下槽(24)。
[0045]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梁(4)包括:
[0046]导轨梁本体,导轨梁本体的截面呈L字形,导轨梁本体上部两端均向内开设有安装缺口(41);
[0047]导轨梁内翻边(42),导轨梁内翻边(42)横向延伸设置在导轨梁本体的上端端部,且导轨梁内翻边(42)的开口向下;
[0048]导轨梁外翻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包括连接角座(1)和罗拉端梁(2)以及罗拉侧梁(3)组装连接构成的外框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梁(4),导轨梁(4)对称设置在两罗拉侧梁(3)之间,且位于外框架本体中部;开合装置(5),开合装置(5)安装在两导轨梁(4)之间;支撑梁(6),支撑梁(6)对称连接在两罗拉侧梁(3)之间,且分别位于罗拉端梁(2)和导轨梁(4)之间;第一盖板(7),第一盖板(7)分别对应可拆卸安装在导轨梁(4)和支撑梁(6)之间;第二盖板(8),第二盖板(8)分别对应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梁(6)和罗拉端梁(2)之间;密封板(9),密封板(9)分别对应紧密连接在外框架本体顶部四角处;其中,两导轨梁(4)内均设有用于驱动开合装置(5)开合的驱动控制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角座(1)包括:柱体(11);上连接板(12),上连接板(12)连接在柱体(11)上端;下连接板(13),下连接板(13)连接在柱体(11)下端开口处;L型密封板(15),L型密封板(15)连接在柱体(11)下端缺口处;密封板(16),密封板(16)竖直连接在下连接板(13)与柱体(11)之间;其中,在柱体(11)内部设有加强筋(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1)相邻两内侧上部均贯通开设有上排水槽(111),柱体(11)相邻两外侧均贯通开设有吊装孔(17);所述上连接板(12)中部贯通开设有上落水孔(121);所述下连接板(13)上贯通开设有下落水孔(131);所述加强筋(14)整体呈上端宽、下端窄且内部中空的锥台形结构;其中,柱体(11)下端开口处与下连接板(13)连接后,形成下排水槽(1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角座(1)还包括:导水连接角件(18),导水连接角件(18)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连接角座(1)上;其中,导水连接角件(18)包括:锁紧柱(181),锁紧柱(181)为中空柱形结构;锁紧块(182),锁紧柱(181)分别连通设置在锁紧柱(181)上下两端;锁紧支座(183),锁紧支座(183)侧面设置有锁紧调节槽,锁紧调节槽为90度扇形槽;旋转锁紧柱(184),旋转锁紧柱(184)的一端穿过锁紧调节槽与锁紧柱(18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把手,旋转把手设置于锁紧支座(183))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罗拉端梁(2)包括:罗拉端梁本体,罗拉端梁本体截面呈C字形;罗拉端梁连接板(21),罗拉端梁连接板(21)横向延伸设置于罗拉端梁本体上端;罗拉端梁挡板(22),罗拉端梁挡板(22)垂直设置于罗拉端梁连接板(21)自由端中部;
罗拉端梁支撑板(23),罗拉端梁支撑板(23)横向延伸设置于罗拉端梁本体下端;其中,罗拉端梁支撑板(23)与罗拉端梁本体下端组合形成罗拉端梁内下槽(2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合方舱复合功能顶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毕马谡关晓阳母艳昌吴华强李源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