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0493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樟树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栽植方法包括整地、栽植、施肥、浇灌、割苗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每年樟树苗长至1.4~1.6m后便将其地上部分平茬用于提炼精油或生产樟脑,留茬10~15cm,这种将樟树苗每年都保持在最高高度为1.4~1.6m的“矮林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樟树苗的经济效益,更刺激了樟树的生长,使樟树越长越旺,实现了稀土尾砂区的植被修复。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种植樟树,不仅改善了稀土尾砂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增加了稀土尾砂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对稀土尾砂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修复具有重大意义。整体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樟树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稀土矿业自20世纪70年代开采以来,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大规模的稀土开采对矿区及其周边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矿区及其周边土壤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难于恢复,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0003]废弃稀土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是土壤修复,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是废弃稀土矿区生态恢复的根本保障。由于土壤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以及空间地域的差异性和有毒物质污染的特殊性,加大了研究难度,制约了其研究发展进程,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的一大研究难题。众所周知,矿区土壤修复技术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和生物修复方法。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包括换土、客土、深耕、施肥和利用土壤改良剂等;生物修复方法大致分为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的成本低,在改良和修复废弃矿区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可以改变地表景观,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尤其是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种低投入、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修复方法,因而倍受各界学者关注。但由于稀土尾砂容重大、电导率高、呈强酸性,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含量较低,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导致目前稀土尾砂植物修复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植物出苗困难、生长缓慢、后期生长退化、成活率不高(一般<50%)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稀土尾砂的开发治理进程。因此,在稀土尾砂上种植植物需选取生长快、抗性强的树种。
[0004]樟树,是樟科樟属常绿高大乔木,原产于我国东南及西南各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乡土树种。樟树适应性强,能耐短期水淹,具有较强的抗性,还可提制樟脑和樟油。因此,樟树有望成为治理稀土尾砂的优良树种。且已有相关盆栽实验结果表明,樟树对稀土尾砂基质有很好的抗性。但目前有关于在户外稀土尾砂区进行大规模樟树种植的方法,还少有报道。传统的樟树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存在樟树苗出苗率低且成活率低等问题,并不适用于樟树苗在稀土尾砂区的种植。因此,需另辟新径,研究一种适合在稀土尾砂区生长的樟树苗的栽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及其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在栽植前10~15d,对稀土尾砂区的土地结合深翻,依次喷施消毒液和施加底肥,然后耙平,得处理后的土地;
[0009](2)3月5日~3月12日,将樟树苗栽植于所述处理后的土地中,覆土,浇透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0010](3)待樟树苗高为80~90cm,依次施加菌剂和尿素;
[0011](4)施加尿素后3~5d,对樟树苗进行浇灌;
[0012](5)9月中下旬,待樟树苗高为1.4~1.6m,将樟树苗的地上部分进行平茬,地上留残茬10~15cm;
[0013](6)第二年待残茬发枝条,在每个残茬周围径向距离8~12cm处挖1~3个坑,施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覆土后浇透水并保持土壤湿润,重复进行上述步骤(3)~步骤(4),9月中下旬,待樟树长至1.4~1.6m高,继续将地上部分进行平茬,地上留残茬10~15cm,重复进行步骤(6),如此周年循环。
[0014]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深翻的深度为20~25cm;
[0015]所述喷施消毒液和施加底肥的时间间隔为2~4d;
[0016]所述消毒液的喷施量为1500~2000mL/公顷,所述消毒液为甲霜灵和高锰酸钾的300~350倍混合水溶液,所述混合水溶液中甲霜灵和高锰酸钾的质量比为1~2:2~4;
[0017]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3000~3500kg/公顷,所述底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腐熟鸡粪30~40份,稻壳炭25~35份,草木灰25~35份,磷肥25~35份,氮肥20~30份,钾肥15~25份。
[0018]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樟树苗为一年生樟树扦插苗,所述一年生樟树扦插苗的株高为18~22cm,所述一年生樟树扦插苗带营养袋栽植;
[0019]所述栽植的深度为15~20cm,所述栽植的行距为1~1.5m,所述栽植的株距为0.8~1.2m。
[0020]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施加菌剂和尿素的时间间隔为2~4d;
[0021]所述菌剂的施加量为25~35kg/公顷,所述菌剂为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混合菌剂,所述混合菌剂中丛枝菌根真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质量比为1:1~3,所述丛枝菌根真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活菌数量独立≥50亿/g;
[0022]所述尿素的施加量为1000~1500kg/公顷。
[0023]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浇灌的频率为每8~12d一次,每次浇灌的时间为上午8点~9点和下午5点~6点。
[0024]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坑的深度为15~20cm,所述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施加量为100~200g/株,所述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的质量比为2~4:1~3:1~2。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栽植方法在稀土尾砂区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本专利技术以一年生樟树扦插苗为栽植原材料,通过整地、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步骤,保证了樟树苗在稀土尾砂区的良好生长。本专利技术在每年9月中下旬,待樟树苗长至1.4~1.6m后将其地上部分进行平茬用于提炼精油或生产樟脑,地上留残茬10~15cm,这种将樟树苗每年都保持在最高高度为1.4~1.6m的“矮林化”方式不仅提高了樟树苗的经济效益,更刺激了樟树的生长,使樟树越长越旺,实现了稀土尾砂区的植被修复。且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
种植樟树,不仅改善了稀土尾砂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增加了稀土尾砂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对稀土尾砂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1)在栽植前10~15d,对稀土尾砂区的土地结合深翻,依次喷施消毒液和施加底肥,然后耙平,得处理后的土地;
[0030](2)3月5日~3月12日,将樟树苗栽植于所述处理后的土地中,覆土,浇透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0031](3)待樟树苗高为80~90cm,依次施加菌剂和尿素;
[0032](4)施加尿素后3~5d,对樟树苗进行浇灌;
[0033](5)9月中下旬,待樟树苗高为1.4~1.6m,将樟树苗的地上部分进行平茬,地上留残茬10~15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栽植前10~15d,对稀土尾砂区的土地结合深翻,依次喷施消毒液和施加底肥,然后耙平,得处理后的土地;(2)3月5日~3月12日,将樟树苗栽植于所述处理后的土地中,覆土,浇透水并保持土壤湿润;(3)待樟树苗高为80~90cm,依次施加菌剂和尿素;(4)施加尿素后3~5d,对樟树苗进行浇灌;(5)9月中下旬,待樟树苗高为1.4~1.6m,将樟树苗的地上部分进行平茬,地上留残茬10~15cm;(6)第二年待残茬发枝条,在每个残茬周围径向距离8~12cm处挖1~3个坑,施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覆土后浇透水并保持土壤湿润,重复进行上述步骤(3)~步骤(4),9月中下旬,待樟树长至1.4~1.6m高,继续将地上部分进行平茬,地上留残茬10~15cm,重复进行步骤(6),如此周年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土尾砂区樟树矮林的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深翻的深度为20~25cm;所述喷施消毒液和施加底肥的时间间隔为2~4d;所述消毒液的喷施量为1500~2000mL/公顷,所述消毒液为甲霜灵和高锰酸钾的300~350倍混合水溶液,所述混合水溶液中甲霜灵和高锰酸钾的质量比为1~2:2~4;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3000~3500kg/公顷,所述底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腐熟鸡粪30~40份,稻壳炭25~35份,草木灰25~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向晖陈志琪鲍立达程辉张海娜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