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92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第一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底托板;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上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连接,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下端通过所述底托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推移千斤顶3、第二推移千斤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的一端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工作面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进行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对胶带输送机的机尾进行拉移、水平方向调整等,还实现了对该区域围岩的有效支护,有效解决了胶带机的机尾区域围岩控制与定向移动问题,较传统胶带输送机自移机尾具有明显的优势。尾具有明显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尾进行自动推移,并对胶带输送机的机尾区域进行可靠支护的一体化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采煤工作面一般通过采煤机进行落煤,割落的煤炭通过刮板输送机运至转载机上,然后再通过转载机运至胶带输送机上,最后再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输至地面。为了满足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导致胶带输送机不断缩短的需求,需要在胶带输送机的机尾上单独安装可伸缩自移装置。由于单独安装可伸缩自移装置,导致该区域空间紧张,很难布设超前液压支架进行围岩支护;另外,由于转载机直接搭接在胶带机的自移机尾上,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很难进行定向,极易导致转载机与胶带输送机中心线偏离,需要频繁的进行调整,给工作面开采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量,且不利于安全生产。
[0003]通过进行检索,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胶带输送机自移机尾的结构设计、自动控制等,但现有研究成果难以综合解决胶带机尾区域的围岩控制与定向移动问题,给工作面现场带来诸多问题,亟需进行优化改进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及工艺,通过将胶带输送机自移机尾与超前支护装置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仅解决了胶带输送机自移区域的围岩控制难题,而且实现了转载机的定向推移。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第一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底托板;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与第二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横梁与第二固定横梁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上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下端通过所述底托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支架的一端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工作面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推移千斤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一端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工作面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进行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包括支撑顶梁、支撑千斤顶、支撑稳定机构、支撑底座、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侧向支护板;所述支撑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顶梁、支撑底座连接,通过所述支撑千斤顶的
伸缩动作,实现所述支撑顶梁的升降;所述支撑稳定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顶梁、支撑底座连接,用于保障所述支撑千斤顶伸缩动作过程中,所述支撑顶梁能够实现平稳的升降;所述侧向支护板与所述支撑顶梁的一端进行铰接;所述侧向支护板的支护长度应不小于1.2m;所述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与支撑底座连接,并且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内部,通过所述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的伸缩对胶带输送机的机尾进行横向调整。
[0007]再进一步的,所述底托板包括底板、导向筋板;所述底板与导向筋板为固定连接。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的推移行程应大于2.4m。
[0009]采用上述的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对胶带输送机的机尾进行推移、调整及围岩支护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S001,将所述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分别置于胶带输送机的两侧,并使所述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朝向胶带输送机一侧;S002,通过所述底托板将所述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的下端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将胶带输送机的机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并使胶带输送机的机尾的下表面凹槽嵌入所述导向筋板;S003,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将所述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的上端进行连接固定;S004,通过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将所述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与工作面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进行连接;S005,初始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均处于伸出状态,所述侧向支护板处于伸出支护顶板的状态;S006,当采煤机截割三刀煤后,收回所述侧向支护板,降下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同时收缩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拉移顺槽的超前支架进行移动;S007,升高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进行支护顶板,然后同时收缩所述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的支撑千斤顶,降至一定高度后,同时伸出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以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为支撑点对本专利技术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进行推移,并带动胶带输送机的机尾进行移动;S008,推移结束后,同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的支撑千斤顶对顶板进行支护,然后伸出所述侧向支护板,根据巷道水平方向的变化,利用所述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对胶带输送机的机尾进行水平调节;S009,重复上述S006~S008相关动作,实现对胶带输送机机尾的自动推移、调节及对该区域顶板的有效支护。
[0010]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和胶带机的结尾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俯视图;图4是第一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支撑支架的正视图;图6是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与支撑底座的连接结构A

A剖面图;图7是底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4]参照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支架1、第二支撑支架2、第一推移千斤顶3、第二推移千斤顶4、第一固定横梁5、第二固定横梁6、底托板7;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与第二支撑支架2的上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横梁5、第二固定横梁6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横梁5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第二支撑支架2的上端进行固定连接,防止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第二支撑支架2发生侧向偏斜;所述第二固定横梁6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第二支撑支架2的上端进行固定连接,防止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第二支撑支架2发生侧向偏斜;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与第二支撑支架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3与第二推移千斤顶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横梁5与第二固定横梁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与第二支撑支架2的下端通过所述底托板7进行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横梁5、第二固定横梁6、底托板7与所述第一支撑支架1、第二支撑支架2进行连接,便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推移支撑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第一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底托板;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与第二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横梁与第二固定横梁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上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横梁、第二固定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支架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下端通过所述底托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支架的一端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工作面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推移千斤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支架的一端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工作面顺槽的超前液压支架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包括支撑顶梁、支撑千斤顶、支撑稳定机构、支撑底座、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侧向支护板;所述支撑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顶梁、支撑底座连接,通过所述支撑千斤顶的伸缩动作,实现所述支撑顶梁的升降;所述支撑稳定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顶梁、支撑底座连接,用于保障所述支撑千斤顶伸缩动作过程中,所述支撑顶梁能够实现平稳的升降;所述侧向支护板与所述支撑顶梁的一端进行铰接;所述侧向支护板的支护长度应不小于1.2m;所述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与支撑底座连接,并且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内部,通过所述底座侧向推移千斤顶的伸缩对胶带输送机的机尾进行横向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板包括底板、导向筋板;所述底板与导向筋板为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机尾自动推移与超前支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移千斤顶、第二推移千斤顶的推移行程应大于2.4m。5.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华庞义辉史根军傅瑞华胡相捧刘伟张文迁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