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70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包括储热单元,其包括储热室,储热室内部设置有蓄热砖,储热室设置有开口,开口连接有送热管;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送热管连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接头;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接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侧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与第一通道侧面之间设置有弹性片;在整个装置中设置连接单元,管道连接前,完全密封,不会出现泄漏的风险;管道传输热量时,大于需求的热量会自动排出。大于需求的热量会自动排出。大于需求的热量会自动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热热堆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厂商供应固体蓄热锅炉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业绩,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0003]据调研分析,这些厂家的产品一般只提供低指标蒸汽或热水,在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方面鲜有成功案例。即使有少数尝试高温(超700度)热堆储热技术,也因储热材料质量、温度控制精度、负荷变化等原因,造成核心热堆工作稳定性不高,且因温度控制的设计深度不够,导致热堆核心温度差异过大,造成储热材料、电热元件过热损坏,热堆垮塌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整个系统内管道较多,易漏热,还会由于热堆工作稳定性不高,供热的流量、温度、速度也不稳定,可能在温度较高、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继续供热,造成设备故障,导致项目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并且整个系统内管道较多,易漏热,还会由于热堆工作稳定性不高,供热的流量、温度、速度也不稳定,可能在温度较高、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继续供热,造成设备故障,导致项目失败。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包括,储热单元,包括储热室,储热室内部设置有蓄热砖,储热室设置有开口,开口连接有送热管;
[0008]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送热管连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接头;
[0009]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接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侧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与第一通道侧面之间设置有弹性片;
[0010]所述接头设置有插入端,插入端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道。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环形盘,所述第一通道远离三角板的一端与环形盘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侧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环形凸台侧面设置有定位槽,限位槽与定位槽之间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环形盘侧面设置有L形杆,L形杆嵌入限位槽、连通槽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
槽内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与定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L形杆端部设置倒角,所述定位块侧面设置有凹孔;
[0015]所述插入端外周设置有限位环槽;
[0016]所述连接件外部设置有贯穿至定位槽的分离孔,定位块一端设置有穿过分离孔的分离杆。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送热管与连接件通过转接单元连接,所述转接单元包括安全管,安全管两端分别与送热管、连接件连接;所述安全管内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设置有贯穿的通道;
[0018]所述第一环形槽侧面设置有贯穿至安全管外的第一开口,所述转动件侧面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安全管内还设置有第二环形槽,安全管内设置有移动件,移动件内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件包括位于转动件内的第一段A、与第一段A连接的第二段B;
[0020]第二段B一端位于第二环形槽内且设置有限位盘;
[0021]所述第二段B侧面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限位盘设置有第四开口。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件远离第二环形槽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一端连接有螺旋槽,所述移动件外侧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嵌入导向槽或螺旋槽内。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槽侧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盘侧面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嵌入限位槽内。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与所述限位盘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调节环外周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穿过限位槽;所述安全管外周设置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置有转动圈,所述转动圈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三凸台嵌入所述内螺纹形成的槽中。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整个装置中设置连接单元,管道连接前,完全密封,不会出现泄漏的风险;管道传输热量时,大于需求的热量会自动排出。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中连接件及其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中接头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中连接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中连接单元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中转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中转接单元工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热单元(100),包括储热室(101),储热室(101)内部设置有蓄热砖(102),储热室(101)设置有开口(101a),开口(101a)连接有送热管(103);连接单元(200),包括与所述送热管(103)连接的连接件(201)、与所述连接件(201)连接的接头(202);所述连接件(201)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道(201a),第一通道(201a)与接头(20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台(201b),所述环形凸台(201b)侧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铰接座(201c),所述铰接座(201c)铰接有三角板(203),所述三角板(203)与第一通道(201a)侧面之间设置有弹性片(204);所述接头(202)设置有插入端(202a),插入端(202a)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道(202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201a)内设置有环形盘(205),所述第一通道(201a)远离三角板(203)的一端与环形盘(205)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05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201a)侧面设置有限位槽(201f),所述环形凸台(201b)侧面设置有定位槽(201d),限位槽(201f)与定位槽(201d)之间设置有连通槽(201e),所述环形盘(205)侧面设置有L形杆(205b),L形杆(205b)嵌入限位槽(201f)、连通槽(201e)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01d)内设置有定位块(206),定位块(206)与定位槽(201d)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06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杆(205b)端部设置倒角,所述定位块(206)侧面设置有凹孔(206b);所述插入端(202a)外周设置有限位环槽(202c);所述连接件(201)外部设置有贯穿至定位槽(201d)的分离孔,定位块(206)一端设置有穿过分离孔的分离杆(206c)。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侧高温电热储热热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热管(103)与连接件(201)通过转接单元(300)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建利赵晓燕梁耀匀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