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丽丽专利>正文

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66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包括底座和引导结构,所述底座设置在太阳聚光装置的对焦处,所述引导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吸光结构和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光结构上,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换热结构固定连接,在底座中设置吸光结构与换热结构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吸光结构产生的热能直接传递到换热结构中,再通过流经换热结构中的流体将热能带入引导结构中,从而在同一躯体内实现换热、蓄热一体化的过程,同时吸光结构与换热结构两者固定连接,避免了热能在运输时与外界空气换热,大大地减少了热能的损失,提高热能的运用效率。提高热能的运用效率。提高热能的运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热利用
,尤其涉及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聚光器是聚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太阳聚光器可分为点聚光器和线聚光器。线聚光器,包括条形透镜、抛物槽、线聚光组合抛物面等。点聚光器也叫轴向聚光器,在这类聚光器中,用以聚光的透镜或反射镜和太阳能电池处于同一条光学轴线上。不同的聚光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310573473.6,主题名称为:单腔蓄热式流体聚焦太阳能光热加热传热蓄热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及“由采集器件、光热转换器、传热管、流体、动力装置、蓄热器组成一组太阳能采集系统,采集器件的太阳能聚焦在光热转换器上,传热管与光热转换器进行连接,流体从蓄热箱内由动力装置驱动延传热管进入到光热转换器内进行换热,加热后的流体沿传热管进入到蓄热器内并与蓄热材料进行换热,流体在动力装置驱动下沿传热管进行循环;当需要利用蓄热器中的热能时,将利用第二流体与蓄热器内的蓄热材料进行换热,从而实现热能的采集、传热、蓄热”,该机构有利于解决现有的蓄热效率较低,换热效率较低问题。
[0004]然而,该结构中的吸光结构安装位置如下:“采集器件的太阳能聚焦在光热转换器上”,该结构中的换热结构的换热步骤如下:“传热管与光热转换器进行连接,流体从蓄热箱内由动力装置驱动延传热管进入到光热转换器内的焦点部位后,与光热转换器进行换热结合”,结合该专利的附图1可得,现有的太阳聚光装置中的吸光结构与换热结构均为单独设置,通过流体沿传热管中流过进行换热,然而,吸光结构与传热管之间分开设置,在热能传输的过程中,部分的热能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导致热能损失,降低热能的运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聚光装置的吸光结构与换热结构之间存在位置设计不合理的缺陷,部分的热能在运输时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导致热能损失,导致热能的运用效率低于理想效果,导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包括底座和引导结构,所述底座设置在太阳聚光装置的对焦处,所述引导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吸光结构和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光结构上,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换热结构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引导结构包括蓄热区、真空区和保温层,所述蓄热区设置在所述引导结构内,所述真空区设置在所述蓄热区外侧且能够包覆所述蓄热区,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
述真空区外侧,所述蓄热区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管。
[0008]优选地,所述换热结构包括翅片、密封部件和顶板,多组所述翅片等均分布在所述吸光结构上,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吸光结构上且能够包裹多组所述翅片,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上,所述顶板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成型有多组连接管。
[0009]优选地,所述保温层顶部穿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进口设置在所述保温层中央,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进口一侧。
[0010]优选地,所述蓄热区中央设有第一进媒管且与所述进口固定连接,所述真空区设有第一出煤管且与所述出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煤管与所述螺纹管相通。
[0011]优选地,所述螺纹管设置在所述真空区与所述蓄热区之间,所述螺纹管等距分布环绕在所述蓄热区外侧。
[0012]优选地,所述吸光结构中央成型有用于增加吸光面积的聚光环,所述聚光环呈螺纹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呈中空结构且能够与所述翅片紧密贴合。
[0014]优选地,多组所述连接管至少有两组,一组为第二进媒管,一组为第二出煤管,所述第一进媒管与所述第二进媒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出煤管与所述第二出煤管依次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蓄热区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7]通过在底座中设置吸光结构与换热结构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吸光结构产生的热能直接传递到换热结构中,再通过流经换热结构中的流体将热能带入引导结构中,从而在同一躯体内实现换热、蓄热一体化的过程,同时吸光结构与换热结构两者固定连接,并不属于分开设置,避免了热能在运输时与外界空气换热,大大地减少了热能的损失,提高热能的运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的引导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的吸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5]100

底座
ꢀꢀꢀꢀꢀꢀꢀꢀꢀꢀꢀꢀꢀꢀꢀꢀꢀꢀꢀꢀ
110

吸光结构
ꢀꢀꢀꢀꢀꢀꢀꢀꢀꢀꢀꢀꢀ
111

聚光环
[0026]120

翅片
ꢀꢀꢀꢀꢀꢀꢀꢀꢀꢀꢀꢀꢀꢀꢀꢀꢀꢀꢀꢀ
121

密封部件
ꢀꢀꢀꢀꢀꢀꢀꢀꢀꢀꢀꢀꢀ
123

顶板
[0027]124

凹槽
ꢀꢀꢀꢀꢀꢀꢀꢀꢀꢀꢀꢀꢀꢀꢀꢀꢀꢀꢀꢀ
200

引导结构
ꢀꢀꢀꢀꢀꢀꢀꢀꢀꢀꢀꢀꢀ
210

蓄热区
[0028]211

螺纹管
ꢀꢀꢀꢀꢀꢀꢀꢀꢀꢀꢀꢀꢀꢀꢀꢀꢀꢀ
220

保温层
ꢀꢀꢀꢀꢀꢀꢀꢀꢀꢀꢀꢀꢀꢀꢀ
230

真空区
[0029]212

第一进媒管
ꢀꢀꢀꢀꢀꢀꢀꢀꢀꢀꢀꢀꢀꢀ
213

第一出煤管
ꢀꢀꢀꢀꢀꢀꢀꢀꢀꢀꢀ
240

第二出煤管
[0030]250

第二进媒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太阳聚光装置的对焦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吸光结构和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光结构上,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换热结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包括:蓄热区,所述蓄热区设置在所述引导结构内;真空区,所述真空区设置在所述蓄热区外侧且能够包覆所述蓄热区;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真空区外侧;其中,所述蓄热区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包括:翅片,多组所述翅片等均分布在所述吸光结构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吸光结构上且能够包裹多组所述翅片;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上;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成型有多组连接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换热、蓄热一体化多功能太阳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顶部穿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进口设置在所述保温层中央,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进口一侧。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浚
申请(专利权)人:陈丽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