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55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包括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的音腔外壳、以及两组喇叭;所述音腔外壳的外壁上布置有PR被动板,其PR被动板位于两组喇叭之间;所述音腔外壳的内部分别布置有PR支撑部以及至少两组结合部,所述PR支撑部位于PR被动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让音腔使用过程中上壳体始终平稳连接在下壳体上,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形成支撑结构筋以对音腔进行稳固支撑,提高音腔的结构强度及抗压性能,有效防止上壳体与下壳体在使用时出现歪斜错位而让音腔产生振音问题,提高了音腔结构使用时的音质。提高了音腔结构使用时的音质。提高了音腔结构使用时的音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投影仪音腔
,具体为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投影仪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和娱乐场所,投影仪中具有音腔,以让投影仪在播放视频时能播放一定的声音,目前常规的音腔设计是在音腔外壳前后分别设置为前音腔与后音腔,并在前音腔与后音腔中分别装入喇叭。
[0003]专利CN110278499B中公开的“音腔结构及具有该音腔结构的声学电子设备”,具有内腔,且包括将内腔分隔出上音腔和下音腔的安装板,上音腔内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分隔筋以将上音腔分隔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上音腔与下音腔组成音腔外壳构成音腔结构,其中,音腔外壳分为上壳体与下壳体,音腔结构为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空间;但是,由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在装配后,上壳体与下壳体会出现超声错位的情况,致使音腔发生振音问题,影响了音腔结构使用时的整体音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包括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的音腔外壳、以及对称布置在音腔外壳内部的两组喇叭;所述音腔外壳的外壁上布置有PR被动板,其PR被动板位于两组喇叭之间;所述音腔外壳的内部分别布置有PR支撑部以及至少两组结合部,每组的结合部皆包含连接在下壳体顶面的支柱、以及将上壳体与支柱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其支柱与上壳体相接触位置设有第一凹凸结构;
[0007]所述PR支撑部位于PR被动板的一侧,该PR支撑部包含连接在下壳体顶端的下支撑柱、连接在上壳体底端的上支撑柱、以及将上支撑柱与下支撑柱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凹凸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用于让上壳体与支柱之间紧密贴合,该第一凹凸结构包含设置在支柱顶面的插块、以及开设在上壳体底面供插块插入的插孔。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让上支撑柱与下支撑柱紧密贴合,该第二凹凸结构包含设置在下支撑柱上的副凸块、开设在上支撑柱底面供副凸块插入的副凹孔、设置于上支撑柱底端中部的主凸块、以及开设在下支撑柱顶面中部供主凸块插入的主凹孔。
[0010]优选地,所述音腔外壳的内部还布置有至少两组定位部,每组的定位部皆包含连接在上壳体底端的上定位柱、以及连接在下壳体顶端的下定位柱,该上定位柱与下定位柱的柱体竖置中轴线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其下定位柱上开设有供上定位柱垂直插入的通孔。
[0011]优选地,所述一号喇叭、二号喇叭的外壁与音腔外壳边缘接触位置皆布置有密封胶层,该一号喇叭与二号喇叭皆采用铝铁硼全频喇叭。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的配合,能够将支柱与下支撑柱紧密贴合在上壳体底面,提高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稳固性,让音腔使用过程中上壳体始终平稳连接在下壳体上,并在支柱、上定位柱、下定位柱、上支撑柱与下支撑柱的配合下,能够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形成支撑结构筋以对音腔进行稳固支撑,提高音腔的结构强度及抗压性能,有效防止因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不牢固而在音腔结构使用时出现歪斜错位而让音腔产生振音问题,极大提高了该音腔结构使用时的音质,有利于该音腔结构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视角下的结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的A

A结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3二号喇叭、4一号喇叭、5上定位柱、501下定位柱、6密封胶层、7PR被动板、8结合部、801置孔、802紧固件、803支柱、8031螺孔、8032插孔、804插块、9上支撑柱、901副凹孔、902主凸块、10下支撑柱、101主凹孔、102副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其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包括由上壳体2与下壳体1组成的音腔外壳、以及对称布置在音腔外壳内部的两组喇叭,两组喇叭中一组喇叭为一号喇叭4,另一组喇叭为二号喇叭3;音腔外壳的外壁上布置有PR被动板7,其PR被动板7位于一号喇叭4与二号喇叭3之间,所提及的PR被动板7作用与倒相管片的原理相同,皆是辐射喇叭的反相位声波,某些下限频率的声波可与喇叭的纸盆前面辐射的同频率声波相位接近,于是喇叭的辐射频率得以提高,从而扩展了低频响应,让该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具有低重音效果,其中,PR被动板7、倒相管片、纸盆与喇叭为音响设备、音腔
中的常用设施,其结构及原理为市场上的公知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
[0021]其中,一号喇叭4、二号喇叭3的外壁与音腔外壳边缘接触位置皆布置有密封胶层6,该一号喇叭4与二号喇叭3皆采用铝铁硼全频喇叭;其中,音腔外壳的内部分别布置有PR支撑部以及至少两组结合部8,每组的结合部8皆包含连接在下壳体1顶面的支柱803、以及将上壳体2与支柱803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802,其支柱803与上壳体2相接触位置设有第一凹凸结构;上壳体2的顶面布置有置孔801,置孔801的数量与结合部8设置数量相同,所提及的紧固件802采用但不限于螺钉或螺丝,所提及的支柱803顶部开设有螺孔8031,该紧固件802位于置孔801内并穿过上壳体2以旋入螺孔8031内,实现上壳体2与支柱803的连接;PR支撑部位于PR被动板7的一侧,该PR支撑部包含连接在下壳体1顶端的下支撑柱10、连接在上壳体2底端的上支撑柱9、以及将上支撑柱9与下支撑柱10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凹凸结构。
[0022]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凹凸结构用于让上壳体2与支柱803之间紧密贴合,该第一凹凸结构包含设置在支柱803顶面的插块804、以及开设在上壳体2底面供插块804插入的插孔8032;第二凹凸结构用于让上支撑柱9与下支撑柱10紧密贴合,该第二凹凸结构包含设置在下支撑柱10上的副凸块102、开设在上支撑柱9底面供副凸块102插入的副凹孔901、设置于上支撑柱9底端中部的主凸块902、以及开设在下支撑柱10顶面中部供主凸块902插入的主凹孔101;其中,副凸块102、副凹孔901、插块804、插孔8032的截面外形皆呈棱台状结构,支柱803一体化连接在下壳体1上。
[002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音腔外壳的内部还布置有至少两组定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包括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的音腔外壳、以及对称布置在音腔外壳内部的两组喇叭;两组喇叭中一组喇叭为一号喇叭,另一组喇叭为二号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外壳的外壁上布置有PR被动板,其PR被动板位于两组喇叭之间;所述音腔外壳的内部分别布置有PR支撑部以及至少两组结合部,每组的结合部皆包含连接在下壳体顶面的支柱、以及将上壳体与支柱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其支柱与上壳体相接触位置设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PR支撑部位于PR被动板的一侧,该PR支撑部包含连接在下壳体顶端的下支撑柱、连接在上壳体底端的上支撑柱、以及将上支撑柱与下支撑柱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凹凸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喇叭对称加单PR音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用于让上壳体与支柱之间紧密贴合,该第一凹凸结构包含设置在支柱顶面的插块、以及开设在上壳体底面供插块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佑黄飚
申请(专利权)人:音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