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439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3
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通过除油系统、调节池、生物强化池、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兰炭废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兰炭废水是指煤在中低温(约650℃)干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核磁共振色谱图中显示废水中含有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其中,其中无机化合物主要是大量氨氮、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机化合物除酚类外,还有单环及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硫、氧的杂环化合物等。由于废水中还含有各种生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物质,兰炭废水色度高达上万倍。废水中所含的酚类、杂环化合物及氨氮等会对人类、水产、农作物构成很大危害,必须经过处理,使污染物含量降到一定的标准后才能利用。
[0003]兰炭废水具有高油、高氨氮、高有机物等特点,属于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通过对陕西榆林地区调研,陕西神府地区大多数兰炭企业产生的酚氨废水采用“炉内气化技术”处理或直接熄焦,但如果兰炭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维护不当,易造成生产系统或管路堵塞,废水中的污染物会转移到产品或以废气形式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有利于对污泥进行分质处理,例如分别形成浮渣和泥饼以分别进入浮渣配煤装置和泥饼配煤装置,有利于对出水进行回水利用,例如形成兰炭生产前端用水,本联合系统生化反应池消泡用水,以及本联合系统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反洗用水,有利于改善现场环境,例如采用生物除臭装置消除臭气,有利于降低成本,例如在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中采用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过滤单元装置等,从而节省水资源和降低处理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除油系统、调节池、生物强化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混合反应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通过切换开关分别连接清水池和回用水池,所述清水池通过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连接所述回用水池,所述除油系统通过浮渣收集池连接浮渣配煤装置,所述二沉池通过第2号污泥储池连接叠螺脱水机,所述混凝沉淀池通过第1号污泥储池连接板框压滤机,所述叠螺脱水机和所述板框压滤机均连接泥饼配煤装置,所述回用水池分别连接所述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反洗水输入口和所述生化反应池消泡水输入口,所述调节池、生物强化池、生化反应池、第1号污泥储池、第2号污泥储池、板框压滤机和叠螺脱水机均通过臭气收集管道连接除臭系统。
[0007]所述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包括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过滤单元装置和旋流搓板洗装置以深度处理混凝沉淀池出水;所述除油系统包括采用氮气作为气源的高效溶气气浮装置。
[0008]所述除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装置、生物除臭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离心风机和排放烟囱,所述预处理装置的输入口连接所述臭气收集管,所述生物除臭装置通过生物除臭旁路管道连接所述离心风机,所述排放烟囱设置有臭气达标排放控制口。
[0009]所述除油系统包括预处理后兰炭废水输入口,破乳剂添加口,絮凝剂添加口以及浮渣输出口,所述浮渣输出口连接所述浮渣收集池的浮渣收集口,所述浮渣收集池的油泥回收输出口连接所述浮渣配煤装置,所述叠螺脱水机和所述板框压滤机均通过各自的泥饼外运输出口连接所述泥饼配煤装置。
[0010]所述调节池附设有事故池以接受其它水处理设施的事故性排放水,所述事故池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调节池。
[0011]所述生物强化池中包括自由摆动式填料装置,旋转布水器和池底穿孔管布水系统。
[0012]所述生化反应池包括除碳池和脱氮池,除碳池包括池顶消泡系统和池底曝气系统,脱氮池包括旋转布水器和池底穿孔管布水系统,所述池顶消泡系统采用消泡布水管,所述消泡布水管通过消泡泵连接所述回用水池。
[0013]所述混合反应池包括高效混凝剂添加口,混凝剂添加口,以及絮凝剂添加口。
[0014]所述回用水池通过反洗给水管道连接所述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所述回用水池通过消泡水回用管道连接所述生化反应池,所述回用水池通过混凝沉淀池直排管道连接所述切换开关。
[0015]所述自由摆动式填料装置包括池底预埋的钢环,所述钢环将填料的底端固定,所述填料的顶端漂浮向上且自由摆动。
[0016]所述二沉池为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四周出水,池内设有刮泥机、撇渣装置、出水堰板和挡泥板。
[0017]所述混凝沉淀池为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四周出水,池内设有刮泥机、撇渣装置、出水堰板和挡泥板。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出水可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

2012)中间接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污水不外排,可回用作为熄焦用水,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0019]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如下:
[0020]1、经预处理后的兰炭废水可生化性比较差,先进入生物强化池,可在生物强化池中采用生物菌种将废水中的大分子和多环有机物进行开环断链,变成更适宜微生物和菌胶团分解的小分子。
[0021]2、本专利技术中的生化反应池采用专利技术“SH

A工艺”(国家专利技术ZL2006 1 0134615.9)。
[0022]SH

A工艺是在A/O工艺(Anaerobic/Oxic,厌氧好氧工艺)及A2/O工艺(Anaerobic

Anoxic

Oxic,厌氧

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新型含氮废水处理新技术,该工艺结合最新的生物脱氮新技术,强化了生物脱氮除碳功能,在厌氧条件下,既有传统的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又有利用污水中的各氮素进行氨氧化直接脱氮,脱氮效率高,除碳效果好。
[0023]SH

A工艺属于“节能型强化生物脱氮除碳工艺”,打破了传统的全程硝化反硝化脱
氮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0024]A.是通过SH

A工艺所属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来高效分解代谢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是一种兼有脱碳除氮功能的复合型生物处理先进工艺。
[0025]B.脱氮效果与原水中的C/N比无关,无需外加碳源,节省药剂耗量,避免药剂的二次污染。它在高效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通过SH

A工艺所属脱氮菌种强化降解污水中的氨氮,提高了脱氮率。
[0026]C.不需硝化液的回流,大大节省了动力消耗,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内,缩小了处理构筑物,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同时避免了不可生化降解物质在废水处理系统内的累积,确保系统稳定达标运行。
[0027]D.SH

A工艺流程简捷、合理,针对性和安全性强,可从根本上保证出水的稳定性。
[0028]E.SH

A工艺运行过程中所需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除油系统、调节池、生物强化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混合反应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通过切换开关分别连接清水池和回用水池,所述清水池通过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连接所述回用水池,所述除油系统通过浮渣收集池连接浮渣配煤装置,所述二沉池通过第2号污泥储池连接叠螺脱水机,所述混凝沉淀池通过第1号污泥储池连接板框压滤机,所述叠螺脱水机和所述板框压滤机均连接泥饼配煤装置,所述回用水池分别连接所述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反洗水输入口和所述生化反应池消泡水输入口,所述调节池、生物强化池、生化反应池、第1号污泥储池、第2号污泥储池、板框压滤机和叠螺脱水机均通过臭气收集管道连接除臭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靶向吸附式再生系统包括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过滤单元装置和旋流搓板洗装置以深度处理混凝沉淀池出水;所述除油系统包括采用氮气作为气源的高效溶气气浮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装置、生物除臭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离心风机和排放烟囱,所述预处理装置的输入口连接所述臭气收集管,所述生物除臭装置通过生物除臭旁路管道连接所述离心风机,所述排放烟囱设置有臭气达标排放控制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系统包括预处理后兰炭废水输入口,破乳剂添加口,絮凝剂添加口以及浮渣输出口,所述浮渣输出口连接所述浮渣收集池的浮渣收集口,所述浮渣收集池的油泥回收输出口连接所述浮渣配煤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智瑄杨庚涵单明军刘雪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能泰高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