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34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涉及播种器技术领域,该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包括支撑架、移动轮和第一转轴,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架、播种箱和储料箱,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角铁,所述播种箱的内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底部设置有播种管,所述播种管的底部设置有破土锥;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通过调节组件和播种管的设置,从而进行双工位种植,并且两组播种管的间距进行自由调节,从而提高播种器的实用性,通过下料控制组件的设置,在播种器即将使用完成后,将放料口进行格挡,从而在移动轮进行后续移动过程中种子不会继续播种,从而提高播种器的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


[0001]本技术涉及播种器
,具体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蔬菜种植多采用人工种植,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种植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在蔬菜播种时人们采用播种器进行种植,现有公开专利一种播种器(公开号:CN205336814U),其说明书中的工作原理为“在储料箱12中放入种子,利用显示装置4确定种子的量,再通过进料口11使种子到达播种箱5中,通过驱动电机6带动播种箱5转动,进而使出料装置9和开沟轮齿10运动,使种子种植到土地中,再利用平整轮2对土地进行平整”,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只有一组播种箱进行转动种植,种植效率较低,在不同的种植条件下,操作较为费时费力,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解决了现有播种器单工位播种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包括支撑架、移动轮和第一转轴,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架、播种箱和储料箱,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角铁,所述播种箱的内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底部设置有播种管,所述播种管的底部设置有破土锥,所述播种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支撑角铁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播种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侧均设置有链条盘,所述链条盘的外侧设置有链条本体,所述链条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播种盘,所述播种盘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播种箱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控制组件,所述储料箱的后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0005]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和连接板的外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角铁的外侧开设有滑孔和辅助孔,所述定位孔的中部设置有定位桩,所述定位桩的一端设置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一侧设置有手柄,所述联动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弹簧。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和移动轮通过第一转轴形成活动连接,所述把手架和支撑架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把手架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播种箱和储料箱的数量均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播种管与破土锥和连接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和滑孔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滑孔和辅助孔为一体结构,所述定位桩与定位孔和辅助孔之间相适配,所述定位桩为圆柱结构,所述定位桩的一端边缘处为弧形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板和手柄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联动板和连接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料控制组件包括播种箱外侧安装的控
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和播种箱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播种箱的内部设置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呈对称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播种箱的内壁靠近挡板的后侧开设有放料口,所述挡板为矩形结构,所述挡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和齿轮之间相啮合。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通过调节组件和播种管的设置,从而进行双工位种植,并且两组播种管的间距进行自由调节,从而提高播种器的实用性。
[0014]2、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通过下料控制组件的设置,在播种器即将使用完成后,将放料口进行格挡,从而在移动轮进行后续移动过程中种子不会继续播种,从而提高播种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的局部拆分图;
[0017]图3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的图2中A的放大图;
[0018]图4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中调节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的图5中B的放大图;
[0021]图7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的图5中C的放大图。
[0022]图中:1、支撑架;2、移动轮;3、第一转轴;4、把手架;5、播种箱;6、储料箱;7、支撑角铁;8、出料口;9、软管;10、播种管;11、破土锥;12、连接板;13、调节组件;131、移动块;132、辅助块;133、定位孔;134、滑孔;135、辅助孔;136、定位桩;137、联动板;138、手柄;139、限位弹簧;14、第二转轴;15、链条盘;16、链条本体;17、播种盘;18、凹槽;19、下料控制组件;191、控制电机;192、连接轴;193、轴承座;194、齿轮;195、辅助架;196、挡板;197、齿条;2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技术方案: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包括支撑架1、移动轮2和第一转轴3,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架4、播种箱5和储料箱6,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角铁7,播种箱5的内部设置有出料口8,出料口8的底部设置有软管9,软管9的底部设置有播种管10,播种管10的底部设置有破土锥11,
播种管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和支撑角铁7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13,播种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14,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14的外侧均设置有链条盘15,链条盘15的外侧设置有链条本体16,链条本体16的外侧设置有播种盘17,播种盘17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8,播种箱5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控制组件19,储料箱6的后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0,调节组件13包括移动块131,移动块13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块132,辅助块132和连接板12的外侧均开设有定位孔133,支撑角铁7的外侧开设有滑孔134和辅助孔135,定位孔133的中部设置有定位桩136,定位桩136的一端设置有联动板137,联动板137的一侧设置有手柄138,联动板137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弹簧139。
[0025]请参阅图1

2,进一步的,支撑架1和移动轮2通过第一转轴3形成活动连接,把手架4和支撑架1之间为一体结构,把手架4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播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移动轮(2)和第一转轴(3),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架(4)、播种箱(5)和储料箱(6),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角铁(7),所述播种箱(5)的内部设置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的底部设置有软管(9),所述软管(9)的底部设置有播种管(10),所述播种管(10)的底部设置有破土锥(11),所述播种管(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和支撑角铁(7)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组件(13),所述播种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14)的外侧均设置有链条盘(15),所述链条盘(15)的外侧设置有链条本体(16),所述链条本体(16)的外侧设置有播种盘(17),所述播种盘(17)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8),所述播种箱(5)的内部设置有下料控制组件(19),所述储料箱(6)的后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0);所述调节组件(13)包括移动块(131),所述移动块(13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块(132),所述辅助块(132)和连接板(12)的外侧均开设有定位孔(133),所述支撑角铁(7)的外侧开设有滑孔(134)和辅助孔(135),所述定位孔(133)的中部设置有定位桩(136),所述定位桩(136)的一端设置有联动板(137),所述联动板(137)的一侧设置有手柄(138),所述联动板(137)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弹簧(13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双工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和移动轮(2)通过第一转轴(3)形成活动连接,所述把手架(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敏张彦曹泉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