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辊车用新型换辊集成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07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换辊车用新型换辊集成架。所述的集成架至少包括:架体,包括立板,立板周边根据轮廓由围板包边;在所的立板上间隔布置有多个轴套,所述的轴套垂直于立板焊装;立板下部安装有垂直于立板的底板,底板与立板之间设置有底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换辊车用整体式换辊集成架,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换辊过程中易于对中、最大限度减少现场设备调整量、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等特点。同时,具有换辊耗时短、换辊工艺可靠等特点,应用条件灵活、集成架具有独立周转应用功能,准备作业区域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可以离开现场备辊等优点;以及具备横移轨道上单台运载车快速换辊应用条件的优点。辊应用条件的优点。辊应用条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辊车用新型换辊集成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机架矫直机型,横移轨道换辊工艺条件下,自动换辊车及配合维修底座使用的整体结构形式的换辊集成架。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组合式机架矫直机型(Combined rack type)的型钢矫直生产线,为匹配轧线产能、减少换辊作业时间、提高换辊效率,采用自动换辊车整体成组换辊工艺。
[0003]组合式矫直机机架主要由操作侧机架、传动侧机架和搭载立辊的前、后机架组合而成,机架形成闭合状态;除操作侧机架可以沿与矫直辊轴心线方向相同的纵移轨道移动外,组合式机架其余部分以相应的联接方式相对固定,换辊时需要机架打开才能够拆卸或装入矫直辊。矫直作业时,矫直辊置于操作侧机架和传动侧机架的中部;换辊作业时,解锁矫直辊系统和操作侧机架紧固条件后,在液压缸驱动下,操作侧机架携带矫直辊在沿矫直辊轴向的纵向轨道上移动;到达换辊位置后,形成矫直辊径向可移出的条件。
[0004]自动换辊车成组换辊工艺条件下,矫直作业区域典型的工艺布置和设备配置方式是,距矫直机一定距离,沿矫直中心线平行布置一条横移轨道,用于自动换辊车的行驶;横移轨道上,矫直机入口和出口方向轨道上各配置一台自动换辊车。
[0005]矫直作业前,自动换辊车在各自等待位上驻留;其中一台自动换辊车装载新矫直辊。换辊作业时,组合式机架打开,操作侧机架携带旧矫直辊驶至换辊位,空载自动换辊车驶入机架换辊区域后驻停在横移轨道的换辊位上,通过矫直辊携带方程序,旧矫直辊从操作侧机架移至自动换辊车上后,搭载旧矫直辊的自动换辊车移出组合式矫直机换辊区域;搭载成组新矫直辊的自动换辊车驶入机架换辊区域后驻停在横移轨道换辊位上,通过矫直辊携带方程序,新矫直辊移至操作侧机架上后,卸载的自动换辊车驶出组合式机架换辊区域。操作侧机架移至换辊位,布置在矫直机左侧的空载自动换辊车1已进入机架内横移轨道换辊位;装载新矫直辊的自动换辊车2处于横移轨道上等待位。
[0006]组合式机架矫直机横移轨道自动换辊车成组整体换辊工艺是一个三维座标体系下,矫直辊自动拆卸和组装的自动化过程。上述自动换辊工艺过程中,操作侧机架搭载旧矫直辊向自动换辊车实施携带方转移、自动换辊车搭载新矫直辊向操作侧机架实施携带方转移的过程中,无论操作侧机架还是自动换辊车,携带矫直辊的功能结构均为采用悬臂式辊轴,交换方式以短小半轴形式的悬臂式辊轴插入矫直辊的中心孔内,一方拉爪锁定矫直辊,另一方松开矫直辊;换辊工艺过程中各阶段,操作侧机架与自动换辊车均有即时位置的设定要求。自动换辊车上换辊集成架中,悬挂矫直辊的辊轴轴心线与操作侧机架轴承座上悬挂矫直辊的辊轴轴心线之间,有较高的轴向尺寸位置精度和同轴度位置要求;搭载换辊集成架的自动运载车用于自动装配的功能结构中。几何尺寸与运动位置精度要求相关度较高。为了解决自动换辊车换辊过程的尺寸和位置精度问题,重点应解决以矫直机为参照基准与之匹配自动换辊车的结构、性能、参数性问题;对现行设备结构体系、主体结构、联接方式进行分析,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0007]自动换辊车设备体系中,主要由具有横移轨道上运行、车体定位等功能的下部设备体系和携带矫直辊的上部设备体系构成。上部设备体系一般为用于整体更换矫直辊的换辊集成架;下部设备体系主体设备一般为自动运载车和其中的上部下部设备之间的联接系统。
[0008]换辊集成架上悬挂矫直辊的辊轴数量与位置关系根据矫直机结构尺寸及设定的矫直辊垂直换辊位置所决定。
[0009]根据工艺场地条件,准备作业方式决定换辊集成架的应用方式及其与运载车联接方式。换辊集成架与运载车联接方式有简单的直接焊装和定位快速联接系统两大类方式。
[0010]换辊集成架是自动换辊车中关键性设备,其自身结构形式及与自动运载车的联接方式对自动换辊车应用方式和换辊作业所需要的性能影响极大。目前组合成式机架矫直机生产线中,自动换辊车基本上以紧固件直接联接或焊装的方式固定换辊集成架;如图2所示,其主要技术特征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反映:
[0011]1)结构体系
[0012]换辊集成架的结构体系中,悬挂矫直辊的辊轴设在模块化辊箱单元中;再由多个模块化辊箱单元在架体中组装成换辊集成架。
[0013]2)辊箱单元联接方式
[0014]辊箱单元的底面与架体结合面在与辊轴垂直方向采用平键轴向定位、由螺栓组件上下方向进行联接紧固;同时,为了协调同一行辊轴及上、下两行辊轴中心线高度方向的尺寸及位置要求,每个辊箱单元与架体上的结合面之间采用垫片组进行调整。
[0015]3)架体及其与车体联接方式
[0016]架体为焊接加工件。架体结构中供上、下两行辊箱单元底面使用的配合面呈不连续分布的凹形形态。
[0017]架体与运载车的车体直接焊接为一体。
[0018]4)调整方式
[0019]为协调自动运载车的水平度,位于车体下部的车轮组轴承座组装均用垫片组进行高度方向的调整。
[0020]这种机型结构的自动换辊车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0021]1)设置辊箱中间环节带来结构、功能和性能方面的不利影响
[0022]辊箱单元组装的集成架中用以悬挂矫直辊的辊轴,是换辊集成的基本功能件。
[0023]换辊工艺过程中辊轴之间的尺寸精度、平行度、同轴度位置精度等要求,不仅需要单元辊箱内辊轴制造尺寸和形位公差的保证,还需要辊箱单元与架体联接的轮廓尺寸和形位公差、架体的轮廓尺寸和形位公差保证,以及联接组装的质量保证;多种因素对矫直辊携带方交换功能的影响较大。
[0024]作为中间环节,辊箱单元模块化设计虽然在制造方面带来局部意义上的便利,但是由于设置了中间环节使换辊集成架结构复杂化,带来设备组装、调整环节复杂性以及现场使用及维护上不利因素。从换辊集成架的功能、性能要求出发,辊箱单元的设置使辊轴性能受到不利影响。
[0025]2)架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0026]换辊工艺以矫直机的辊系中心线作基准;全部下矫直辊中心线应在同一水平线
上,因此,集成架中,安装下辊的辊箱单元结合面也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但是,由于架体结构中供上、下两行辊箱单元底面使用的配合面呈不连续分布的凹状形态,辊箱单元与架体联接结构采用径向装配方式;由此带来加工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影响配合面中心高尺寸的一致性。而全部辊箱单元采用垫片组进行调整的方式直接反映了架体中心高尺寸的不一致和不水平现象,间接反映了架体与运载体车体直焊方式与换辊性能要求的不匹配现状。
[0027]其次,由于辊箱单元与架体之间采用平键轴向定位,而这种定位方式同时控制了辊轴的轴向位置和辊轴之间的平行度。从单个辊箱定位角度看可以保证辊箱辊轴的轴心线与车体垂直;但是,由于架体配合面不连续散布的凹形状态对键槽加工不利因素影响,难以实现辊轴轴向同一位置和辊轴之间平行度的精度要求。
[0028]此外,架体结构断面急剧变化对焊接加工件的变形控制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0029]3)架体结构与车体联接方式限制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辊车用新型换辊集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架至少包括:架体,包括立板,立板周边根据轮廓由围板包边;立板下部安装有垂直于立板的底板,底板与立板之间设置有底脚结构;在所的立板上间隔布置有多个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卫徐志坤方实年刘冬冬朱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