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93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包括盒体,盒体为顶面开口的矩形盒状;盒体的前板上设有拉手孔,盒体的底板在前端向上凹陷形成与拉手孔连通的拉手槽;盒体的底板在靠近边缘处向下凹陷形成一圈U形导油槽体,U形导油槽体的开口朝前;盒体的底板底面上在左右两侧设有导轨条,导轨条沿前后方向设置,导轨条设置在U形导油槽体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盒体安装在集成灶上后集油盒的前板和集成灶外表面保持平齐,较为美观;集油盒内部油垢沉积在U形导油槽体内,便于集油盒内油垢的清理;导轨条和U形导油槽体不易变形,能防止集油盒在拉出、推进时发生偏移,卡死的现象,使集油盒拉出、推进更加顺畅。推进更加顺畅。推进更加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


[0001]本技术属于集成灶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运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下排风产生流体负压区,将油烟往下吸走,油烟吸净率较高;集成灶是为解决传统油烟机无法彻底根除油烟的难题,改善厨房和家居环境而研制开发的国际领先的厨房家电产品,该产品将烟机、灶具、消毒柜、储藏柜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根除了厨房油烟,它的问世将给以旺油大火为特征的中餐厨房带来深远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集成灶必将成为未来厨房装修的主流。
[0003]现有技术中集成灶集油盒存在以下问题:1、无拉手或者拉手设置在集油盒前面板上,当集油盒安装在集成灶上后拉手突出于集成灶,比较不美观;2、油垢容易积聚在集成灶底部,难以清理;3、集油盒在抽取、安装过程中,容易因为集油盒的变形而导致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为顶面开口的矩形盒状;所述盒体的前板上设有拉手孔,所述盒体的底板在前端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拉手孔连通的拉手槽;所述盒体的底板在靠近边缘处向下凹陷形成一圈U形导油槽体,所述U形导油槽体的开口朝前;所述盒体的底板底面上在左右两侧设有导轨条,所述导轨条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导轨条设置在所述U形导油槽体处;所述盒体的后端设有托架部,所述托架部包括托架板,所述托架板的纵截面呈向下弯折的L形弯钩状。
[0007]拉手孔和拉手槽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在拉手孔上施力,可快速将集油盒从集成灶中抽出,且集油盒的前板为平面状,盒体安装在集成灶上后集油盒的前板和集成灶外表面保持平齐,较为美观;U形导油槽体的设置使得进入在集油盒内的油先积聚在U形导油槽体中,则集油盒内部油垢将沉积在U形导油槽体内,便于集油盒内油垢的清理;导轨条的设置使集油盒在拉出、推进时,由集油盒与集成灶之间的面接触变为线接触,大大减小了接触面积并起到导向的作用,这样能防止集油盒在拉出、推进时发生偏移,卡死的现象,使集油盒拉出、推进更加顺畅,另外,导轨条设置在U形导油槽体处,起到了集油盒底板的加固作用,导轨条和U形导油槽体不易变形;托架部的设置起到了集油盒的支托作用,集油盒安装完毕后保持水平状态。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盒体的底板底面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连接在所述U形导油槽体上。加强筋的设置提升了集油盒的底板的抗变形能力;加强筋的两端连接在U形导油槽体上,使得U形导油槽体不易变形,因而进一步提升了导轨条的抗变形能力。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盒体为一体成型的透明塑料盒体,所述盒体的前板上设有用于指示液面高度的刻度标。盒体透明化,便于观察到集油盒内的油液面位置,以进行即时清理。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手孔上边缘的高度低于所述拉手槽的最顶端,所述拉手孔下边缘的高度低于所述拉手槽的最底端。拉手孔上边缘的高度低于拉手槽的最顶端,使得使用者手部伸入拉手孔后弯折的手指关节具有向上的容置空间;拉手孔下边缘的高度低于拉手槽的最底端,使得使用者手部伸入拉手孔后指端具有向下的容置空间。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盒体的前板向四周延伸,使得所述盒体的前板具有突出于所述盒体的限位部。盒体安装在集成灶上后集油盒的前板的限位部抵接在集成灶上。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手槽向后凹陷的内壁呈弧面状,符合使用者手部伸入拉手孔后的手部形状。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托架部还包括若干托架肋板,所述托架肋板的前端连接所述盒体的后板,所述托架肋板的上端和后端连接所述托架板。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轨条在后部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厚度由前至后逐渐减小。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技术的集成灶用集油盒,盒体安装在集成灶上后集油盒的前板和集成灶外表面保持平齐,较为美观;集油盒内部油垢沉积在U形导油槽体内,便于集油盒内油垢的清理;导轨条和U形导油槽体不易变形,能防止集油盒在拉出、推进时发生偏移,卡死的现象,使集油盒拉出、推进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的仰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A

A剖面的剖视图;
[0021]图中:
[0022]1‑
盒体;101

限位部;102

拉手孔;103

拉手槽;104

U形导油槽体;105

导轨条;1051

导向部;106

托架部;1061

托架板;1062

托架肋板;107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如图1

4所示,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为顶面开口的矩形盒状。所述盒体1为一体成型的透明塑料盒体,所述盒体1的前板上设有用于指示液面高度的刻度标2。盒体1透明化,便于观察到集油盒内的油液面位置,以进行即时清理。所述盒体1的前板向四周延伸,使得所述盒体1的前板具有突出于所述盒体1的限位部101。盒体1安装在集成灶上后集油盒1的前板的限位部101抵接在集成灶上。
[0025]所述盒体1的前板上设有拉手孔102,所述盒体1的底板在前端向上凹陷形成与所
述拉手孔102连通的拉手槽103。拉手孔102和拉手槽103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在拉手孔102上施力,可快速将集油盒从集成灶中抽出,且集油盒的前板为平面状,盒体1安装在集成灶上后集油盒的前板和集成灶外表面保持平齐,较为美观。
[0026]所述拉手孔102上边缘的高度低于所述拉手槽103的最顶端,所述拉手孔102下边缘的高度低于所述拉手槽103的最底端。拉手孔102上边缘的高度低于拉手槽103的最顶端,使得使用者手部伸入拉手孔102后弯折的手指关节具有向上的容置空间;拉手孔102下边缘的高度低于拉手槽103的最底端,使得使用者手部伸入拉手孔102后指端具有向下的容置空间。所述拉手槽103向后凹陷的内壁呈弧面状,符合使用者手部伸入拉手孔102后的手部形状。
[0027]所述盒体1的底板在靠近边缘处向下凹陷形成一圈U形导油槽体104,所述U形导油槽体104的开口朝前。U形导油槽体104的设置使得进入在集油盒内的油先积聚在U形导油槽体104中,则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用集油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为顶面开口的矩形盒状;所述盒体的前板上设有拉手孔,所述盒体的底板在前端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拉手孔连通的拉手槽;所述盒体的底板在靠近边缘处向下凹陷形成一圈U形导油槽体,所述U形导油槽体的开口朝前;所述盒体的底板底面上在左右两侧设有导轨条,所述导轨条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导轨条设置在所述U形导油槽体处;所述盒体的后端设有托架部,所述托架部包括托架板,所述托架板的纵截面呈向下弯折的L形弯钩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用集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板底面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连接在所述U形导油槽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用集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为一体成型的透明塑料盒体,所述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锋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天锋塑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