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向阀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空调
中,通常使用四通阀对空调系统内冷媒的流向进行调整,以使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在现有技术中,四通阀内冷媒流向的调整方式通常为:电机驱动活塞运动,以对四通阀内冷媒的流向进行调整。
[0003]然而,上述调整方式不仅增加了调整难度,也较易造成冷媒泄露,影响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阀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四通阀进行流向切换过程中易发生冷媒泄露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包括:阀座,具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为进口,第二流道的一端为出口;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可活动地设置在阀座上,以用于控制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的通断;第二阀体,第二阀体可活动地设置在阀座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10),具有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第三流道(13)及第四流道(14),所述第一流道(11)的一端为进口(111),所述第二流道(12)的一端为出口(121);第一阀体(20),所述第一阀体(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10)上,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三流道(13)的通断;第二阀体(30),所述第二阀体(3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10)上,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四流道(14)的通断;第三阀体(40),所述第三阀体(4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10)上,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流道(13)和所述第二流道(12)的通断;第四阀体(50),所述第四阀体(5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10)上,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流道(14)和所述第二流道(12)的通断;其中,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体(30)控制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四流道(14)连通,以使冷媒从所述进口(111)流入并从所述第四流道(14)流出,所述第三阀体(40)控制所述第三流道(13)和所述第二流道(12)连通,以使冷媒回流至所述第三流道(13)内并从所述出口(121)排出;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20)控制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三流道(13)连通,以使冷媒从所述进口(111)流入并从所述第三流道(13)流出,所述第四阀体(50)控制所述第四流道(14)和所述第二流道(12)连通,以使冷媒回流至所述第四流道(14)内并从所述出口(121)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阀体(20)控制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三流道(13)断开连通,所述第四阀体(50)控制所述第四流道(14)和所述第二流道(12)断开连通;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二阀体(30)控制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四流道(14)断开连通,所述第三阀体(40)控制所述第三流道(13)和所述第二流道(12)断开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位于所述第三流道(13)的上方,所述第二流道(12)位于所述第三流道(13)的下方;所述第三流道(13)和所述第四流道(14)位于同一高度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20)和所述第二阀体(30)沿所述第一流道(11)的进液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阀体(50)和所述第三阀体(40)沿所述第二流道(12)的出液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阀体(20)和所述第三阀体(40)沿所述第三流道(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阀体(30)和所述第四阀体(50)沿所述第四流道(1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嵘,李浙鹏,金钜,郦泽恩,
申请(专利权)人:盾安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