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79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7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锻炼手臂肌肉尤其是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锻炼装置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承载机构,旋转机构和弹力绳组,旋转机构位于承载机构的两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把手、旋转轴和短杆,所述把手的中心位置通过旋转轴连接在承载机构上,所述短杆连接在把手的两端,所述弹力绳组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承载机构两端的短杆的一端,双手抓握或双手手背向上抓握旋转机构内的把手,逆时针或顺时针用力旋转手腕到不能旋转为止,从而达到锻炼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等上臂肌群的目的,具备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锻炼装置存在的使用不便的问题。存在的使用不便的问题。存在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锻炼器材
,具体是一种用于锻炼手臂肌肉,尤其是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健身器材工业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锻炼器械都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消费者。臂力指臂部肌肉收缩紧绷产生的力,即臂部力量。臂力锻炼能有效地锻炼手臂肌肉力量、塑造优美的上肢,常用的臂力锻炼器材有哑铃、杠铃、壶铃等,随着个人的喜欢和人们对个性化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肱二头肌负责屈肘和前臂内旋,是男性展示健壮肌肉最常见的部位,它就像健美男性的名片。但目前运动器材,很少具有对于肱二头肌进行全面针对性训练的功能,例如最常见的杠铃弯举和哑铃弯举,都只能模拟屈肘动作,不能模拟前臂内旋动作,不能对肱二头肌进行最大的收缩锻炼,使用便利性差,锻炼效果不明显。
[0003]技术CN201520494676速臂器可以模拟前臂内旋动作,可以对肱二头肌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器械内部磨损厉害,阻尼不恒定,力度调节不可靠,使用不便,锻炼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包括承载机构,还包括:
[0006]位于承载机构两端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把手、旋转轴和短杆,所述把手的中心位置通过旋转轴连接在承载机构上,所述短杆连接在把手的两端;<br/>[0007]弹力绳组组,所述弹力绳组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承载机构两端的短杆的一端。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机构还设计为把手和轮圈的组合体,所述把手上固定有以把手的长度为直径的轮圈,所述把手的中心位置通过旋转轴连接在承载机构上,所述承载机构上的两个轮圈之间连接有弹力绳组组,所述轮圈的外圈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弹力绳组组卷绕于凹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短杆两端的其中一端设计有连接端头,所述弹力绳组组的端部连接在连接端头上,所述短杆的另一端还设计有连接端头,所述短杆两端的连接端头均连接有弹力绳组组。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设计为直杆,所述把手上的两个短杆对称分布在把手两端,所述短杆垂直连接在把手上,所述短杆上的两个连接端头对称分布在短杆两端,短杆的两个端部都可以连接所述弹力绳组的一端,设置短杆的目的是避免旋转把手时弹力绳组挤压到人手,把手的侧视图是以马镫形状与把手的旋转轴相连,以便于
人手抓握,当弹力绳组仅一组,连接左右把手的上部短杆的内侧一端,装置的自由状态为两个把手成一条直线。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机构设计为升降梁和底座的组合体或单一的底座,所述升降梁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升降梁做升降运动的伸缩部,所述把手通过旋转轴连接在升降梁或底座上。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部包括螺纹杆、螺纹管和传动齿轮,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连接在升降梁上,所述螺纹杆上远离升降梁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管内,所述螺纹管安装在底座上预装的轴承内,所述螺纹管上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连接底座上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驱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驱动部通过带动螺纹管旋转进而带动螺纹杆做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升降梁做升降运动,从而达到调节该装置的高度的目的,能够根据用户身高来调节旋转机构的高度,具备人性化好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梁和底座之间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滑杆和固定直筒,所述滑杆的一端连接在升降梁上,所述滑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固定直筒内,所述固定直筒安装在底座上,滑杆和固定直筒配合使用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确保螺纹杆做直线运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升降梁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管和螺纹杆的数量设计为若干个,若干个螺纹管通过带传动组件相互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机构2在承载机构1上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与旋转轴连接的方式是:旋转轴的末端分支为V状,V字形的两个末端与把手的两端相连,V字形与把手所围成的空间足以放入抓握状态的手掌。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双手抓握或双手手背向上抓握旋转机构内的把手,逆时针或顺时针用力旋转手腕到不能旋转为止,从而达到锻炼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等上臂肌群的目的,具备结构简单、阻尼恒定、力度调节可靠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锻炼装置存在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承载机构、11

底座、12

底座、2

旋转机构、21

把手、22

旋转轴、23
‑ꢀ
短杆、24

连接端头、25

轮圈、3

弹力绳组、4

限位部、41

滑杆、42

固定直筒、5

伸缩部、51


纹杆、52

螺纹管、53

传动齿轮、6

驱动部、7

带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还包括:
[0026]位于承载机构1两端的旋转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把手21、旋转轴22和短杆23,所述把手21的中心位置通过旋转轴22连接在承载机构1上,所述短杆23连接在把手21的两端;
[0027]弹力绳组3,所述弹力绳组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承载机构1两端的短杆23的一端。
[0028]以上方案中,旋转机构2在承载机构1上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弹力绳组3连接于左右旋转机构2的端部,可以仅连接上端部或下端部,也可以上下端部都连接,弹力绳组3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承载机构(1)两端的旋转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把手(21)、旋转轴(22)和短杆(23),所述把手(21)的中心位置通过旋转轴(22)连接在承载机构(1)上,所述短杆(23)连接在把手(21)的两端;弹力绳组(3),所述弹力绳组(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承载机构(1)两端的短杆(23)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还设计为把手(21)和轮圈(25)的组合体,所述把手(21)上固定有以把手(21)的长度为直径的轮圈(25),所述把手(21)的中心位置通过旋转轴(22)连接在承载机构(1)上,所述承载机构(1)上的两个轮圈(25)之间连接有弹力绳组(3),所述轮圈(25)的外圈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弹力绳组(3)卷绕于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23)两端的其中一端设计有连接端头(24),所述弹力绳组(3)的端部连接在连接端头(24)上,所述短杆(23)的另一端还设计有连接端头(24),所述短杆(23)两端的连接端头(24)均连接有弹力绳组(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1)设计为直杆,所述把手(21)上的两个短杆(23)对称分布在把手(21)两端,所述短杆(23)垂直连接在把手(21)上,所述短杆(23)上的两个连接端头(24)对称分布在短杆(23)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锻炼肱二头肌的便携式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设计为升降梁(11)和底座(12)的组合体或单一的底座(12),所述升降梁(11)和底座(12)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升降梁(11)做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展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诸葛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