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68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该器具的双层螺旋线被置于柔性体内,柔性体内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或柔性体外设置有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双层螺旋线的引出端与设有热缩式套管的自动控温装置连接或双层螺旋线的引出端经电源连接线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连接。电源插头线的一端与调温开关或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连接,调温开关或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与电源连接线连接。自动控温装置内设置的触发电路与控制电路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异常超温引起柔性体起火的难题,从而实现超温时能自动安全保护、自动控温,充分地改善了使用中的温度舒适性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
技术介绍
《全线路保护自动控温型电热毯》(CN 2611954Y,2004年4月14日公告)主要由自动控温器、双层螺旋线和毯体构成。它利用双层螺旋线的电容正温度特性,使触发电路的时间常数随之变化而进行温度自动控制。当遇覆盖物过多或双层螺旋线过热时,会造成自动控温的精度差,导致受控时的温度过高,使用中感到不舒适。《异常超温全线路自动保护电热毯》(CN 2620939Y,2004年6月16日公告)主要由调温开关控制器、双层螺旋线和毯体构成。当电热毯发生局部折叠、起皱等非正常使用造成局部过热时,导致双层螺旋线产生全线路过热,而永久保护则不能继续使用,造成维修不便。由于缺乏自动控温调节功能,电热毯的温度随供电电压和室温变化而上下波动较大,使用中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电热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又具有异常超温保护功能,而且在任何条件下使用均具有安全和舒适感的全线路安全保安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包括电热毯、电热垫、电热褥、电热敷垫、电热帽、电热手套、电热棋牌、娱乐电毯等。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由柔性体、双层螺旋线、电源连接线、电源插头线、调温开关、自动控温装置或由调温开关与自动控温装置组成一体的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部分构成。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涤纶芯线、内层金属丝、可熔绝缘层、外层金属丝、绝缘体依次连接组成的双层螺旋线被置于柔性体内。柔性体内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或柔性体外设置有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双层螺旋线的引出端与设有套管的自动控温装置连接或双层螺旋线的引出端经电源连接线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连接。电源插头线的一端与调温开关或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连接,调温开关或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与电源连接线连接。自动控温装置内设置的触发电路与控制电路并联。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有效地解决了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异常超温引起柔性体起火的难题,实现超温时能自动安全保护、自动控温,充分地改善了使用中的温度舒适性问题。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双层螺旋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系图1的容性等效图;图3,系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双层螺旋线与自动控温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自动控温装置与调温开关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自动控温装置与调温开关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系图4的电路图;图7,系图5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实例,对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实例以电源连接线7、柔性体12、电源插头线13、双层螺旋线15为基础,可按两种状态实施。一种是自动控温装置9与调温开关6为分离状态的实例,另一种是自动控温装置9与调温开关6为组合成一体的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状态的实例。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涤纶芯线1、内层金属丝2、可熔绝缘层3、外层金属丝4、绝缘层5依次连接组成的双层螺旋线15被置于柔性体12内。柔性体12内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9或柔性体12外设置有调温开关6与自动控温装置9组成一体的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双层螺旋线15的引出端与设有套管10的自动控温装置9连接,自动控温装置9经设有夹板8的电源连接线7与调温开关6连接或者双层螺旋线15的引出端经设有夹板8的电源连接线7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连接。电源插头线13一端与调温开关6或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连接。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与电源连接线7连接。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自动控温装置9由电阻R3、R4,电容C1、C2,二极管D2、可控硅SCR、内层金属丝2、可溶绝缘层3组成。可控硅SCR一端与电阻R3一端连接,可控硅SCR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电阻R4、电容C1、C2一端连接。二极管D2、电阻R4、电容C1、C2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另一端及被可溶绝缘层3包覆的内层金属丝2的两端连接。自动控温装置9内设置的触发电路与控制电路并联。触发电路由电阻R3与二极管D2串联,经与可控硅SCR的触发极连接组成,再经与电阻R4、电容C1、C2,内层金属丝2、二极管D2并联组成控制电路。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利用双层螺旋线15构成的电容C2的特性及电阻R4的作用,当柔性电加热器具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折叠、起皱等故障引起局部或全部超温时,可熔绝缘层3快速熔溶,使电容C2变化很大。可熔绝缘层3被熔化后同电阻R4并接的电阻值降低,使其漏电流增大,达到快速超前的移相触发超过180℃,导致可控硅SCR无电压输出,外层金属丝4无电流,故停止通电加热,从而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当柔性体折叠、起皱等故障被排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的外层金属丝4焊接或缠绕于电子元件引脚14上,在通电加热的过程中,电容C2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从而获取与温度对应的电压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放大比较来控制可控硅SCR的导通输出,同时采用可熔绝缘层3的漏电特性给其增设电阻R4,使高于正常使用的温度控制较低及精度较高,并通过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2、内层金属丝2、可熔绝缘层3、电阻R3来控制可控硅SCR的输出电压,组成自动控温装置9。自动控温装置9经A、B、C连接点与双层螺旋线(15)连接,并用热缩式套管10密封,从而实现自动控温,达到本技术使用安全、舒适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包括有涤纶芯线(1)、内层金属丝(2)、可熔绝缘层(3)、外层金属丝(4)、绝缘层(5)依次连接组成的双层螺旋线(15),双层螺旋线(15)被置于柔性体(12)内,电源插头线(13)的一端与调温开关(6)连接,调温开关(6)与设有夹板(8)的电源连接线(7)连接,其特征在于柔性体(12)内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9)或柔性体(12)外设置有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双层螺旋线(15)的引出端与自动控温装置(9)连接或双层螺旋线(15)的引出端经电源连接线(7)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连接,自动控温装置(9)内设置的触发电路与控制电路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自动控温装置(9)由电阻R3、R4,电容C1、C2,二极管D2、可控硅SCR、内层金属丝(2)、可溶绝缘层(3)组成,可控硅SCR一端与电阻R3一端连接,可控硅SCR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电阻R4、电容C1、C2一端连接,二极管D2、电阻R4、电容C1、C2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另一端及被可溶绝缘层(3)包覆的内层金属丝(2)的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加热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线路安全保护与自动控温的柔性电加热器具,包括有涤纶芯线(1)、内层金属丝(2)、可熔绝缘层(3)、外层金属丝(4)、绝缘层(5)依次连接组成的双层螺旋线(15),双层螺旋线(15)被置于柔性体(12)内,电源插头线(13)的一端与调温开关(6)连接,调温开关(6)与设有夹板(8)的电源连接线(7)连接,其特征在于柔性体(12)内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9)或柔性体(12)外设置有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双层螺旋线(15)的引出端与自动控温装置(9)连接或双层螺旋线(15)的引出端经电源连接线(7)与调温/自动控温控制器(11)连接,自动控温装置(9)内设置的触发电路与控制电路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国勇欧邦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彩阳电热毯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