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61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它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框架式结构,其前后两侧框架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竖向凹槽板,所述箱体的底部框架上设置有水平凹槽板,所述水平凹槽板与所述竖向凹槽板相对应,隔板插接在所述水平凹槽板与所述竖向凹槽板的凹槽内,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不同的腔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和底面内壁上均设置有网板,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漂浮载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隔板将网箱分隔成几个腔体,根据鱼苗的体重和体长来确定网箱的实际使用腔体,进而达到调整鱼苗喂养密度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鱼苗养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
[0003]
技术介绍

[0004]网箱养殖是在一个养殖池内通过多个饲养箱来饲养鱼苗,养殖的鱼苗既可以是单一种类,也可以是多个种类,由于网箱养殖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可机动、见效快等特点,因此得到蓬勃发展。
[0005]现有的网箱一般无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层调节,针对成熟鱼类的养殖并不存在多大问题,但在鱼苗培养过程中,因为随着鱼苗鱼体增长情况及规格,需要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水层深度,以便适应鱼苗个体,其一般技术是采用及时进行分箱,但分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鱼苗的机械性损伤,增大养殖风险。
[0006]针对这种情况,人们研发一些能够调整养殖密度的装置,如公告号CN 209498282U公开了鱼苗养殖池用鱼苗密度控制装置,它包括养殖机构和投料机构,所述的养殖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投料机构。饲养人员根据养殖池内水为的高低调节本装置到合适的高度;保证饲养的鱼苗处在合适的水位生长环境。通过转动与养殖箱下端的网孔相互配合调节,控制鱼苗实际通过网孔的大小,筛选出一定大小的鱼苗留在养殖箱内部。该装置存在一些不足:1、结构复杂,调整高度需要深度调节气缸的启闭来完成,调整网孔的大小需要调节电机和调节盘配合运动来完成,2、鱼苗密度控制不严格,设置不同大小的网孔,网箱内的小的鱼苗可以到网箱外,那么网箱外的小鱼苗也可以进入网箱内,起不到将小的鱼苗排出网箱的目的。
[0007]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拆装方便且调整效果好的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框架式结构,其前后两侧框架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竖向凹槽板,所述箱体的底部框架上设置有水平凹槽板,所述水平凹槽板与所述竖向凹槽板相对应,隔板插接在所述水平凹槽板与所述竖向凹槽板的凹槽内,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不同的腔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和底面内壁上均设置有网板,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漂浮载体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四侧框架均分别由立柱、横柱和纵柱相互连接而成,所述底部框架由横柱和纵柱连接而成。
[0012]优选地:所述漂浮载体包括外部的硬壳和内部的浮力材料,其中,所述外壳为聚乙烯,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抗老化,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高,所述漂浮载体的大小与所述箱体的大小和重量相关。
[0013]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上端为T型结构,便于把握,容易拆装。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采用隔板将网箱分隔成几个腔体,根据鱼苗的体重和体长来确定网箱的实际使用腔体,进而达到调整鱼苗喂养密度的目的。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竖向凹槽板和水平凹槽板,能够插固隔板,有效防止隔板倾斜,提高鱼苗密度精确控制。
[0017]3、本技术隔板的上端为T型结构,便于把握,容易拆装,并且,网板设置在底部和四周,防止箱外的鱼苗进入箱内。
[0018]4、本技术网箱采用框架式结构,便于透气和透水,并且,网箱上端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漂浮载体连接,能够使网箱漂浮在水面上,另外,网上上设置有牵拉绳,防止网箱漂游走。
[0019]5、本技术设计合理、拆装方便且调整效果好,调整灵活,推广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 为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图中,1

漂浮载体,2

支撑板,3

竖向凹槽板,4

隔板,5

网板,6

水平凹槽板,7

立柱,8

横柱,9

纵柱。
[0025]一种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包括箱体,其中:箱体为框架式结构,其前后两侧框架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竖向凹槽板3,箱体的底部框架上设置有水平凹槽板6,水平凹槽板6与竖向凹槽板3相对应(二者的中间均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宽度和深度相同),隔板4插接在水平凹槽板6与竖向凹槽板3的凹槽内,将箱体分隔成不同的腔体(图中采用两个隔板4,将箱体分隔成三个腔体,并且,右边的两个腔体小于最左边的腔体,右边的腔体属于调节腔体,当然,根据箱体的实际尺寸,可以设置不同数量的隔板4,比如设置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设置的数量越多,越能精确控制鱼苗的密度,饲养条件越好,当然也会增加制作难度和成本,统筹确定,不详述),箱体的侧面和底面内壁上均设置有网板4(防止箱内内外的鱼苗相互窜动,当然网板4的孔径根据所养鱼苗的种类和大小来决定,并且网板4与箱体采用活动式连接,能够拆装和更换,更坏孔径不同的,以及更坏损坏的等等),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2(二者采用焊接固定,或者采用螺栓活动式连接,根据情况而定),支撑板2与漂浮载体1连接,二者粘接固定或通过绳索固定。
[0026]优选方案:箱体的四侧框架均分别由立柱7、横柱8和纵柱9相互连接而成,底部框架由横柱8和纵柱9连接而成,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栓连接,不详述。
[0027]优选方案:漂浮载体1包括外部的硬壳和内部的浮力材料,其中,外壳为聚乙烯,浮力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其抗老化,且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高,漂浮载体1的大小与箱体的大小和重量相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选择二者匹配,不会出现漂浮不起来的情况出现。
[0028]优选地:隔板4的上端为T型结构,便于把握,容易拆装,该T型结构可以采用整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采用分体结构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29]使用时,将箱体放入池塘中,将隔板4插好,现在最左边的腔体内放养小的鱼苗,按时喂食,经过一段时间后,晓得鱼苗逐渐长大了,最左边腔体内鱼苗的密度变大,不利于继续生长,此时拔掉左侧的那个隔板4,此时形成两个腔体合成一体,降低了鱼苗的密度,继续
进行喂养,以此类推,通过拔掉不同数量的隔板4,来实现不断调整鱼苗养殖密度的目的,以便促进鱼苗的正常生长。
[0030]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每个腔体内的网板5的孔径不同,越靠近右端,孔径越大,当然也不是无限大,以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感知并选择。
[0031]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箱体上端可以设置一个饲料仓,饲料仓的下端设置出料口,该出料口出设置电动阀,电动阀与电源连接,实现自动喂料。电源可以采用蓄电池,蓄电池设置在支撑板2上,当然,靠近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包括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箱体为框架式结构,其前后两侧框架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竖向凹槽板,所述箱体的底部框架上设置有水平凹槽板,所述水平凹槽板与所述竖向凹槽板相对应,隔板插接在所述水平凹槽板与所述竖向凹槽板的凹槽内,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不同的腔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和底面内壁上均设置有网板,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漂浮载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调节鱼苗养殖密度的养殖箱,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栾川县辉煌大鲵养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