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500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包括电梯厢、防撞机构、翻转机构、固定机构,电梯厢整体为空腔的长方体,电梯厢的两侧分别设有网格门,防撞机构具有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电梯厢内部的侧壁,翻转机构设置在电梯厢内部的侧壁,固定机构设置在电梯厢内部侧壁,本申请通过设置在电梯厢内侧壁的防撞机构、翻转机构和固定机构的相互配合,在电梯厢内产生对外的冲撞,通过防撞杆受力,将力传递到防撞机构上,从而增加了电梯厢的防冲撞能力,同时,通过翻转机构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疏忽忘记放下防撞杆而引起安全隐患,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
,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电梯主要用于城市高层和超高层的各类建筑中,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由于建筑施工电梯使用频繁,保证电梯使用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运行过程中临空一面的吊笼门,吊笼门与轿厢的连接方式是轿门上方设置有吊门滚轮,通过吊门滚轮挂在轿门导轨上,导致其防冲撞能力较差,常常存在坠人、坠物的安全隐患。
[0003]近些年电动运输车普及,通过电梯轿厢运输劳动车(推车、电动车等)易发生失控冲撞施工电梯轿厢门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坠落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本申请通过设置在电梯厢内侧壁的防撞机构、翻转机构和固定机构的相互配合,在电梯厢内产生对外的冲撞,通过防撞杆受力,将力传递到防撞机构上,从而增加了电梯厢的防冲撞能力,同时,通过翻转机构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疏忽忘记放下防撞杆而引起安全隐患,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包括电梯厢、防撞机构、翻转机构、固定机构;
[0007]电梯厢整体为空腔的长方体,电梯厢的两侧分别设有网格门;
[0008]防撞机构具有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电梯厢内部的侧壁;
[0009]翻转机构设置在电梯厢内部的侧壁;
[0010]固定机构设置在电梯厢内部的侧壁。
[0011]优选的,防撞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防撞杆、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
[0012]第一支架设有一个矩形切口并且设置在电梯厢内部的侧壁;
[0013]第二支架平行于第一支架并且设有一个矩形切口,第二支架设置在远离第一支架的电梯厢内部的侧壁;
[0014]防撞杆水平设置在电梯厢内,防撞杆的一端插设在第二支架内的中间处,防撞杆远离第二支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架内的中间处;
[0015]第一缓冲部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架所开设的矩形切口中,第一缓冲部的工作端朝向防撞杆的一侧;
[0016]第二缓冲部设置在第二支架所开设的矩形切口中,第二缓冲部的工作端与第一缓冲部的工作端朝向相同方向。
[0017]优选的,第二支架内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防撞杆远离第二缓冲部的工作端的一侧。
[0018]优选的,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分别包括有挡板、限位柱、弹簧、限位套筒、缓冲柱和抗压板;
[0019]挡板呈竖直状设置在防撞机构的内部一侧;
[0020]限位柱设有开口并且水平设置在挡板靠近防撞板的一端中间处,限位柱开口端远离挡板;
[0021]弹簧水平设置在限位柱的内部,弹簧的一端与挡板抵接;
[0022]限位套筒套设在限位柱远离挡板的开口端内部,限位套筒的一端向限位柱的开口端朝外延伸;
[0023]缓冲柱能够移动的设置在限位套筒内部,缓冲柱靠近挡板的一端底部与弹簧的另一端抵接;
[0024]抗压板固定设置在缓冲柱远离弹簧的一端,抗压板的工作端朝向防撞杆。
[0025]优选的,翻转机构包括有固定罩、翻转电机、转轴、轴承座、转杆和光电开关;
[0026]固定罩靠近防撞机构的一端中间设有开口,固定罩水平设置在电梯厢内部的一侧,固定罩位于第一支架的一侧;
[0027]翻转电机水平设置在固定罩内部,翻转电机的输出端朝向固定罩开设的开口向外延伸;
[0028]轴承座设置在第一支架内部一侧,轴承座位于防撞杆远离缓冲部的工作端的一侧;
[0029]转轴同轴设置在翻转电机的输出端,转轴远离翻转电机的一端向外延伸贯穿第一支架与轴承座转动连接;
[0030]转杆设置在转轴远离翻转电机的一端,转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向外延伸并且贯穿于架设在第一支架中的防撞杆的一端,转杆与防撞杆呈固定连接;
[0031]光电开关设置在电梯厢内部一侧。
[0032]优选的,固定机构中的固定架设置在防撞杆端对应的电梯侧壁上。
[0033]优选的,抗压板靠近防撞杆的一端抵接有缓冲垫。
[003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设置在电梯厢内侧壁的防撞机构、翻转机构和固定机构的相互配合,在电梯厢内产生对外的冲撞,通过防撞杆受力,将力传递到防撞机构上,从而增加了电梯厢的防冲撞能力,同时,通过翻转机构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疏忽忘记放下防撞杆而引起安全隐患,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6]图2是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7]图3是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的俯视图;
[0038]图4是本申请的图3中沿E

E处的剖视图;
[0039]图5是本申请的简易防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7是本申请的缓冲部的俯视图;
[0042]图8是本申请的图7中沿A

A处的剖视图;
[0043]图9是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中标号为:
[0045]1‑
电梯厢;11

网格门;
[0046]2‑
防撞机构;21

第一缓冲部;211

挡板;212

限位柱;213

缓冲柱;214

弹簧;215

限位套筒;216

抗压板;2161

缓冲垫;22

第二缓冲部;23

防撞杆;24

第一支架;25

第二支架; 251

限位块;
[0047]3‑
翻转机构;31

固定罩;32

翻转电机;33

转轴;34

轴承座;35

转杆;36

光电开关;
[0048]4‑
固定机构;41

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50]参见图1至图9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包括电梯厢1、防撞机构2、翻转机构3、固定机构4;
[0051]电梯厢1整体为空腔的长方体,电梯厢1的两侧分别设有网格门11;
[0052]防撞机构2具有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电梯厢1内部的侧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厢(1)、防撞机构(2)、翻转机构(3)、固定机构(4);电梯厢(1)整体为空腔的长方体,电梯厢(1)的两侧分别设有网格门(11);防撞机构(2)具有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电梯厢(1)内部的侧壁;翻转机构(3)设置在电梯厢(1)内部的侧壁;固定机构(4)设置在电梯厢(1)内部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撞机构(2)包括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防撞杆(23)、第一缓冲部(21)和第二缓冲部(22);第一支架(24)设有一个矩形切口并且设置在电梯厢(1)内部的侧壁;第二支架(25)平行于第一支架(24)并且设有一个矩形切口,第二支架(25)设置在远离第一支架(24)的电梯厢(1)内部的侧壁;防撞水平设置在电梯厢(1)内,防撞杆(23)的一端插设在第二支架(25)内的中间处,防撞杆(23)远离第二支架(2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架(24)内的中间处第一缓冲部(21)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架(24)所开设的矩形切口中,第一缓冲部(21)的工作端朝向防撞杆(23)的一侧;第二缓冲部(22)设置在第二支架(25)所开设的矩形切口中,第二缓冲部(22)的工作端与第一缓冲部(21)的工作端朝向相同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25)内设有限位块(251),限位块(251)位于防撞杆(23)远离第二缓冲部(22)的工作端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部(21)和第二缓冲部(22)分别包括有挡板(211)、限位柱(212)、弹簧(214)、限位套筒(215)、缓冲柱(213)和抗压板(216);挡板(211)呈竖直状设置在防撞机构(2)的内部一侧;限位柱(212)设有开口并且水平设置在挡板(211)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夕纯汪波时宽亚高祥常征尚陈尹钥徐方东唐伟万占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工皖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