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16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承载底座顶面中部的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的顶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于高压套管的底端;还包括: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副导向油管;其中,承载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引流导槽,且引流导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进油导管的底端与出油导管的底端;其中,主导向油管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油液存储箱。该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通过安装于变压器本体正面以及左右两侧的导向油管,使得油液通过明确的管道路径流通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并将热转移后的油液导入油液存储箱内部进行冷却。后的油液导入油液存储箱内部进行冷却。后的油液导入油液存储箱内部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
,具体为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指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在变压器工作时内部的电子元件大量发热,又因外部壳体良好的密封性导致热量聚集,需要通过外设的散热装置辅助进行散热。 公开号CN210668017U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油箱,该专利通过油箱框架主体上设置的与输油管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设置于油箱框架主体上端,出油孔设置于油箱框架主体下端,输油管四周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达到所需的散热效果,但是该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通过在变压器的外壁等距离贴合设置独立的输油管,使得油液通过输油管从下至上的移动,但是单独的输油管无法将输送的油液重新导回油箱中,上下对流的油液形成冲突,进而使得接受热转移的油液还是在输油管内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流通路径,进而无法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的也无法改变实际的散热区域,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散热工作。
[0004]从而提出了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通过在变压器的外壁等距离贴合设置独立的输油管,使得油液通过输油管从下至上的移动,但是单独的输油管无法将输送的油液重新导回油箱中,上下对流的油液形成冲突,进而使得接受热转移的油液还是在输油管内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流通路径,进而无法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的也无法改变实际的散热区域,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散热工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承载底座顶面中部的变压器本体;
[0007]所述变压器本体的顶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于高压套管的底端,且变压器本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主导向油管;
[0008]还包括:
[0009]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副导向油管,且左右两侧副导向油管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于输送导管的外端;
[0010]其中,承载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引流导槽,且引流导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进油导管的底端与出油导管的底端;
[0011]其中,主导向油管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油液存储箱,且油液存储箱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进油导管的顶端与出油导管的顶端。
[0012]优选的,所述承载底座的横向中心轴线与变压器本体的竖向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垂直分布设置,且承载底座的顶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抽吸泵本体,并且左右两侧的抽吸泵本体分别固定连接于进油导管的中部与出油导管的中部。
[0013]优选的,所述变压器本体正面的主导向油管为“S”字形结构分布设置,且主导向油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侧输送导管的内端,并且主导向油管与副导向油管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输送导管形成通路,通过主导向油管与副导向油管进行散热。
[0014]优选的,所述变压器本体左侧副导向油管通过固定连接的输送导管形成上出、下进的流动方式,且变压器本体右侧副导向油管通过固定连接的输送导管形成上进、下出的流动方式,并且左右两侧的副导向油管关于变压器本体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通过副导向油管度变压器本体的侧边散热。
[0015]优选的,所述主导向油管内部左侧下方的进油处与右侧上方的进油处均转动设置有调节阀盘,且左右两侧调节阀盘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主流动通道,并且调节阀盘的内部左侧开设有副流动通道,通过调节阀盘调节油液的流通方向。
[0016]优选的,所述调节阀盘内部的主流动通道与副流动通道之间相互连通设置,且主流动通道与副流动通道组合构成“T”字形结构分布设置,并且调节阀盘的外壁贴合转动于输送导管的内壁与主导向油管的内壁,通过调节阀盘调节油液的流通方向。
[0017]优选的,所述油液存储箱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于变压器本体的外壁,且油液存储箱通过底面左侧的进油导管与抽吸泵本体向主导向油管内部送油,并且油液存储箱通过底面右侧的出油导管与抽吸泵本体向主导向油管内部抽油,通过进油导管与出油导管对油液实现抽送。
[0018]优选的,所述调节阀盘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调节转钮,且调节转钮转动设置于主导向油管的正面外部,并且调节阀盘共有三种旋转方式,通过三种调节方式调节油液的流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通过安装于变压器本体正面以及左右两侧的导向油管,使得油液通过明确的管道路径流通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并将热转移后的油液导入油液存储箱内部进行冷却,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0]1.油液存储箱通过底面左侧的进油导管配合底面的抽吸泵本体,将油液导入贴合连接于变压器本体正面主导向油管的左侧底端,使得油液通过主导向油管的底端进入,“S”字形结构设置的主导向油管将油液顺其方向进行输送,并通过安装于油液存储箱底面右侧的出油导管配和抽吸泵本体将主导向油管右端的油液抽出,进而使得变压器本体通过流动的油液将热量转移达到所需降温的效果;
[0021]2.初始状态的调节阀盘为副流动通道在左边的状态,使得流通的油液一部分通过输送导管进入副导向油管的内部,另一部分油液顺着主导向油管流动,当在需要油液全部进入副导向油管时,手动旋转调节转钮带动安装于主导向油管内部的调节阀盘逆时针旋转90
°
,使得调节阀盘正面的主流动通道为横向分布,副流动通道为竖向分布,进而使得主导向油管内部的油液完全进入副导向油管的内部,便于更好的为副导向油管提供油液进行散热;
[0022]3.当无需向副导向油管内部输送油液进行散热时,旋转调节转钮带动主导向油管内部的调节阀盘再次逆时针旋转90
°
之后,使得调节阀盘正面的主流动通道为竖向分布,副流动通道为在右侧横向分布,使得油液不通过输送导管进入副导向油管的内部,便于油液完全在主导向油管的内部流动,进而将变压器本体的热量吸附并形成循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调节转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调节阀盘初始状态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调节阀盘第二种状态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调节阀盘第三种状态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主导向油管与输送导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承载底座;2、变压器本体;3、高压套管;4、主导向油管;5、副导向油管;6、输送导管;7、引流导槽;8、进油导管;9、出油导管;10、油液存储箱;11、抽吸泵本体;12、调节阀盘;13、主流动通道;14、副流动通道;15、调节转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承载底座(1)顶面中部的变压器本体(2);所述变压器本体(2)的顶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于高压套管(3)的底端,且变压器本体(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主导向油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变压器本体(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副导向油管(5),且左右两侧副导向油管(5)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于输送导管(6)的外端;其中,承载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引流导槽(7),且引流导槽(7)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进油导管(8)的底端与出油导管(9)的底端;其中,主导向油管(4)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油液存储箱(10),且油液存储箱(10)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进油导管(8)的顶端与出油导管(9)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座(1)的横向中心轴线与变压器本体(2)的竖向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垂直分布设置,且承载底座(1)的顶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抽吸泵本体(11),并且左右两侧的抽吸泵本体(11)分别固定连接于进油导管(8)的中部与出油导管(9)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本体(2)正面的主导向油管(4)为“S”字形结构分布设置,且主导向油管(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侧输送导管(6)的内端,并且主导向油管(4)与副导向油管(5)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输送导管(6)形成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油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本体(2)左侧副导向油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伊明宋文杰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星牛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