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72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储能设备包括柜体及设于柜体内的变流器。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包括:通风管道,设于变流器上的第一出风口,设于柜体上的出风孔区域,及设于出风孔区域上的多个第二出风孔。通风管道的内侧壁为斜面,通风管道的一端开口向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环形围壁,第一环形围壁设于柜体内侧壁上,出风孔区域位于第一环形围壁内,柜体在对应每一第二出风孔的周侧设置有底部为第一开口的防水罩,第一开口位于第二出风孔下方。进而,雨水飘打在防水罩向上散开时,在柜体侧壁的阻挡下,可有效减少散开的雨水进入通风管道,且存在雨水进入通风管道,也会沿斜面向柜体流动而被第一环形围壁阻挡,起到防水作用。起到防水作用。起到防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集装箱储能设备,是针对移动储能市场的需求开发的集成化储能系统,一般由电池柜、储能变流器、消防系统、空调等集成在集装箱上。目前,现有的储能设备的变流器,一般开设有出风口用于散热出风,且出风口一般配合通风管道将变流器内的热风导出至集装箱储能设备外。其通风管道的底面与地面平行,且其出风口采用多个挡板倾斜设置以实现防水,但此结构,在下雨时,尤其是下大雨并大风时,雨水打在挡板上会随雨水滴落的冲击力向四周散开,进而散开的雨水容易克服其重力沿两挡板之间的缝隙进入设备内,而损造成安全隐患。
[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变流器容易进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柜体以及设置于柜体内的变流器,所述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包括:通风管道,开设于变流器上的第一出风口,设于柜体上的出风孔区域,以及开设于出风孔区域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出风孔;
[0006]所述出风孔区域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第一出风口距离底面的高度,所述通风管道的内侧壁至少部分为斜面,所述斜面沿第一出风口至出风孔区域的方向上向下倾斜;所述通风管道在靠近柜体的一端开口向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环形围壁,所述通风管道在靠近变流器的一端开口向外侧延伸形成有第二环形围壁,所述第一环形围壁设置于柜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二环形围壁设置于变流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环形围壁与柜体之间设置有胶圈,所述出风孔区域位于第一环形围壁内,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整齐排列设置,所述柜体在对应每一第二出风孔的周侧设置有底部为第一开口的防水罩,所述第一开口位于第二出风孔下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风孔的长度大于40mm、宽度大于15mm,所述防水罩的高度大于15mm;两相邻所述第二出风孔之间的距离大于2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风孔有16个,且呈4排4列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中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将第一出风口分割为出风口一、出风口二。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罩的外表面为弧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利用间隔设置的多个
第二出风孔,可形成两相邻防水罩之间也间隔设置,且两相邻防水罩之间之间的连接为柜体,而柜体的侧壁垂直于地面,进而下雨时,雨水飘打在防水罩的外表面,散开的雨水向上散开时,在上下两相邻防水罩之间柜体侧壁的阻挡下,可有效减少散开的雨水从位于该防水罩上面的进风孔进入通风管道,且即便部分雨水进入通风管道,也会沿斜面向柜体侧壁流动,而被第一环形围壁阻挡,即冲击进入导风通道的雨水会被导风通道收集,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变流器,解决现有变流器容易进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且散热时,变流器内部的风从第一出风孔送出置于通风管道内,并沿通风管道从第一开口送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储能设备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柜体的部分结构图;
[0015]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16]图5为变流器置于柜体内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变流器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沿通风管道中间线剖切的纵截面;
[0019]图8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图;
[0020]图9为本技术通风管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请参照附图1

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
[0023]该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储能设备包括柜体1以及设置于柜体1内的变流器3。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包括:通风管道2,开设于变流器3上的第一出风口30,设于柜体1上的出风孔区域10,以及开设于出风孔区域10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出风孔13。
[0024]出风孔区域10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第一出风口30距离底面的高度,通风管道2的内侧壁至少部分为斜面22,斜面22沿第一出风口30至出风孔区域10的方向上向下倾斜。通风管道2在靠近柜体1的一端开口向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环形围壁21,通风管道2在靠近变流器3的一端开口向外侧延伸形成有第二环形围壁23,第一环形围壁21设置于柜体1内侧壁上,第二环形围壁23设置于变流器3的外侧壁,第一环形围壁21与柜体1之间设置有胶圈4,出风孔区域10位于第一环形围壁21内,多个第二出风孔13整齐排列设置,柜体1在对应每一第二出风孔13的周侧设置有底部为第一开口12的防水罩11,第一开口12位于第二出风孔13下方。
[0025]本技术利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出风孔13,可形成两相邻防水罩11之间也间隔设置,且两相邻防水罩11之间之间的连接为柜体1,而柜体1的侧壁垂直于地面,进而下雨时,雨水飘打在防水罩11的外表面,散开的雨水向上散开时,在上下两相邻防水罩11之间柜体1侧壁的阻挡下,可有效减少散开的雨水从位于该防水罩11上面的进风孔进入通风管道2,且即便部分雨水进入通风管道2,也会沿斜面22向柜体1侧壁流动,而被第一环形围壁21阻挡,即冲击进入导风通道的雨水会被导风通道收集,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变流器,解决现有
变流器容易进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且散热时,变流器内部的风从第一出风孔送出置于通风管道2内,并沿通风管道2从第一开口12送出。
[002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变流器的风可顺畅的送出,第二出风孔13的长度大于40mm、宽度大于15mm,防水罩11高度大于15mm;两相邻第二出风孔13之间的距离大于20mm。第二出风孔13有16个,且呈4排4列分布。
[0027]在一实施例中,为便于变流器的风可更为顺畅的送出,防水罩11的外表面为弧面。
[002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30中间设置有支撑杆33,支撑杆33将第一出风口30分割为出风口一31、出风口二32,利用支撑杆33可增加变流器3结构的强度。
[002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设备的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柜体以及设置于柜体内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出风防水结构包括:通风管道,开设于变流器上的第一出风口,设于柜体上的出风孔区域,以及开设于出风孔区域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区域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第一出风口距离底面的高度,所述通风管道的内侧壁至少部分为斜面,所述斜面沿第一出风口至出风孔区域的方向上向下倾斜;所述通风管道在靠近柜体的一端开口向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环形围壁,所述通风管道在靠近变流器的一端开口向外侧延伸形成有第二环形围壁,所述第一环形围壁设置于柜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二环形围壁设置于变流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环形围壁与柜体之间设置有胶圈,所述出风孔区域位于第一环形围壁内,多个所述第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丽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西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