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21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属于建筑改造施工技术领域,该吊梁加梁设备连接在既有梁两侧的相邻的新增斜外框柱之间,新增斜外框柱连接在原竖向外框柱的侧壁,该吊梁加梁设备包括主横梁和吊装桁架,主横梁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钢梁,吊装桁架连接在主横梁的顶部。在吊梁加梁施工时,将该设备安装在既有梁两侧的相邻的新增斜外框柱之间,利用该设备吊住既有梁,并将与新增钢梁碰撞的既有梁位置切除,并利用该设备将切除的既有梁吊装至指定位置,然后利用该设备将新增钢梁吊装至既有梁的切割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该设备实现吊梁加梁施工,在新增钢梁施工之前安装吊梁加梁设备连接既有结构,有效避免了既有梁过载下挠。过载下挠。过载下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改造施工
,具体为一种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改造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新增柱之后,需要在新增柱之间安装新增梁,但是新增梁会与既有梁发生碰撞。
[0003]通常的做法是整体切掉楼板,然后进行新增梁的新建和安装,但是这种做法会大面积破坏既有楼板结构,楼板大面积缺失,导致上部结构竖向荷载直接作用于改造成的结构梁上,同时使梁成为承担水平作用的主要构件,造成结构梁过载下挠,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该吊梁加梁设备连接在既有梁两侧的相邻的新增斜外框柱之间,所述新增斜外框柱连接在原竖向外框柱的侧壁,该吊梁加梁设备包括主横梁和吊装桁架,所述主横梁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钢梁,所述吊装桁架连接在主横梁的顶部。
[0006]优选地,所述吊装桁架包括次横梁和竖杆,所述次横梁平行设置在主横梁的正上方,所述竖杆连接在次横梁与主横梁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竖杆沿主横梁和次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竖杆的顶部与主横梁的顶部之间、竖杆的顶部与相邻的竖杆的底部之间均连接有斜腹杆。
[0009]优选地,相邻的主横梁之间、相邻的次横梁之间均连接有连系梁。
[0010]优选地,所述次横梁与相邻的次横梁之间的连系梁远离该次横梁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斜腹杆。
[0011]优选地,所述次横梁为长度小于主横梁的方钢管,所述竖杆、斜腹杆和连系梁均为圆钢管。
[0012]优选地,所述主横梁的底部还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为垂直主横梁设置的工字钢。
[0013]优选地,相邻的次横梁相对的一侧连接有转接件,该转接件分别与相邻的次横梁之间的连系梁、斜腹杆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板、第二转接板和第三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与相邻的次横梁相对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板贴合第一转接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转接板的端部超出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二转接板远离第一转接板的一端开设有与连系梁或斜腹杆适配的卡槽,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卡槽底部垂直连接有第三转接板,所述第三转接板贴
合连接在连系梁或斜腹杆的端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吊梁加梁设备,在吊梁加梁施工时,将该设备安装在既有梁两侧的相邻的新增斜外框柱之间,利用该设备吊住既有梁,并将与新增钢梁碰撞的既有梁位置切除,并利用该设备将切除的既有梁吊装至指定位置,然后利用该设备将新增钢梁吊装至既有梁的切割位置。本技术充分利用该设备实现吊梁加梁施工,在新增钢梁施工之前安装吊梁加梁设备连接既有结构,有效避免了既有梁过载下挠。
[0017](2)本技术利用吊梁加梁设备连接在既有梁两侧的相邻的新增斜外框柱之间,可以避免楼板的大面积破坏,同时将两端的结构梁连接起来,拉结水平方向,使整体结构稳定坚固,提高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吊梁加梁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2为吊梁加梁设备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1]附图标注:1

主横梁、2

新增斜外框柱、3

既有梁、4

原竖向外框柱、5

次横梁、6

竖杆、7

斜腹杆、8

连系梁、9

第一转接板、10

第二转接板、11

第三转接板、12

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连接在既有梁3两侧的相邻的新增斜外框柱2之间,新增斜外框柱2连接在原竖向外框柱4的侧壁。
[0027]如图2所示,该吊梁加梁设备包括主横梁1和吊装桁架,主横梁1包括至少两根平行
设置的钢梁,吊装桁架连接在主横梁1的顶部。主横梁1的底部还连接有支座12,支座12为垂直主横梁1设置的工字钢。
[0028]吊装桁架包括次横梁5和竖杆6,次横梁5平行设置在主横梁1的正上方,竖杆6连接在次横梁5与主横梁1之间。竖杆6沿主横梁1和次横梁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竖杆6的顶部与主横梁1的顶部之间、竖杆6的顶部与相邻的竖杆6的底部之间均连接有斜腹杆7。相邻的主横梁1之间、相邻的次横梁5之间均连接有连系梁8。次横梁5与相邻的次横梁5之间的连系梁8远离该次横梁5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斜腹杆7。次横梁5为长度小于主横梁1的方钢管,竖杆6、斜腹杆7和连系梁8均为圆钢管。
[0029]相邻的次横梁5相对的一侧连接有转接件,该转接件分别与相邻的次横梁5之间的连系梁8、斜腹杆7连接。如图3所示,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板9、第二转接板10和第三转接板11,第一转接板9与相邻的次横梁5相对的一侧连接,第二转接板10贴合第一转接板9连接,并且第二转接板10的端部超出第一转接板9,第二转接板10远离第一转接板9的一端开设有与连系梁8或斜腹杆7适配的卡槽,第二转接板10的卡槽底部垂直连接有第三转接板11,第三转接板11贴合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吊梁加梁设备连接在既有梁(3)两侧的相邻的新增斜外框柱(2)之间,所述新增斜外框柱(2)连接在原竖向外框柱(4)的侧壁,该吊梁加梁设备包括主横梁(1)和吊装桁架,所述主横梁(1)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钢梁,所述吊装桁架连接在主横梁(1)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桁架包括次横梁(5)和竖杆(6),所述次横梁(5)平行设置在主横梁(1)的正上方,所述竖杆(6)连接在次横梁(5)与主横梁(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6)沿主横梁(1)和次横梁(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6)的顶部与主横梁(1)的顶部之间、竖杆(6)的顶部与相邻的竖杆(6)的底部之间均连接有斜腹杆(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主横梁(1)之间、相邻的次横梁(5)之间均连接有连系梁(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既有梁下挠的吊梁加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横梁(5)与相邻的次横梁(5)之间的连系梁(8)远离该次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陈硕晖刘杨冯贺杰刘仲元全进东李德辉康朝晖李沐禹刘凯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