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079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具体涉及羽绒被技术领域。所述羽绒被包括肩颈防护区、蓄暖区及两侧锁温区,肩颈防护区设置于羽绒被的被头处,并对应人体肩颈的位置;蓄暖区设置于羽绒被的中部,并位于肩颈防护区的下方;两侧锁温区分别设置于蓄暖区的两侧;其中,肩颈防护区、蓄暖区及锁温区均包括多个格子,肩颈防护区的格子面积大于蓄暖区和锁温区的格子面积;肩颈防护区的单位充绒量大于两侧锁温区的单位充绒量,两侧区的单位充绒量大于蓄暖区的单位充绒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多分区结构,在各分区填充不同羽绒量以实现羽绒被肩颈防护区贴身防风,两侧保暖锁温,中部储暖的目的。中部储暖的目的。中部储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


[0001]本技术涉及羽绒被
,具体涉及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

技术介绍

[0002]羽绒被因为保暖性佳且重量较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家居生活中。
[0003]目前市场上的羽绒被大多采用绗缝工艺进行锁绒,即将整个被芯腔体利用横向和纵向的绗缝线划分成若干个大小均匀的方格腔体,且每个方格腔体中填充的羽绒量一致。这种羽绒被制作工艺简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羽绒被各区域作用并不相同,这种设计不容易实现区域功能的优化,存在羽绒被肩颈区域不贴合人体,以及两侧漏风造成的热量流失、被子保暖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以改善羽绒被无法实现区域功能差异,导致肩颈区贴合度差及两侧漏风导致的保暖性下降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包括肩颈防护区、蓄暖区及两侧锁温区,所述肩颈防护区设置于所述羽绒被的被头处,并对应人体肩颈的位置;所述蓄暖区设置于所述羽绒被的中部,并位于所述肩颈防护区的下方;所述两侧锁温区分别设置于所述蓄暖区的两侧;其中,所述肩颈防护区、蓄暖区及锁温区均包括多个格子,所述肩颈防护区的格子面积大于所述蓄暖区和所述锁温区的格子面积;所述肩颈防护区的单位充绒量大于所述两侧锁温区的单位充绒量,所述两侧锁温区的单位充绒量大于所述蓄暖区的单位充绒量。
[0006]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肩颈防护区沿所述羽绒被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羽绒被的宽度一致,沿所述羽绒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35~45cm。
[0007]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肩颈防护区被绗缝线或立衬条划分为多个第一格子,所述第一格子在所述羽绒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35~45cm,在所述羽绒被宽度方向的尺寸为30~50cm,每个所述格子的充绒量为30~60g。
[0008]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蓄暖区被绗缝线或立衬条划分为多个第二格子,所述第二格子在所述羽绒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35~45cm,在所述羽绒被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5~25cm,每个所述第二格子的充绒量为10~20g。
[0009]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锁温区被绗缝线或立衬条划分为多个第三格子,所述第三格子在所述羽绒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35~45cm,在所述羽绒被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5~25cm,每个所述第三格子的充绒量为15~25g。
[0010]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锁温区的格子与所述蓄暖区的格子尺寸相同,所述锁温区的格子充绒量大于所述蓄暖区的格子充绒量。
[0011]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肩颈防护区内的格子充绒量相同,所述锁温区内的
格子充绒量相同,所述蓄暖区内的格子充绒量相同。
[0012]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羽绒被包括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及羽绒填充物,所述第一面料层与所述第二面料层连接形成被体空腔,所述羽绒填充物填充在所述被体空腔内。
[0013]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被体空腔通过绗缝线或立衬条分隔成所述肩颈防护区、所述蓄暖区及所述两侧锁温区。
[0014]在本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羽绒填充物中包括白鹅绒或灰鹅绒。
[0015]本技术的护肩颈防风羽绒被,通过增大肩颈防护区格子的面积,一方面使得羽绒被相同面积内的格子密度降低,羽绒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从而具有相对较高的柔性贴合度,增加了被子与人体的贴合度使得转换睡姿时不易漏风,另一方面格子面积加大后,肩颈防护区整体体积变大使得该区域能够拥有更多的静止空气,从而达到保暖防风的效果;再一方面,本申请中,肩颈防护区的单位充绒量大于其他区域的单位充绒量,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相较于其他区域具有更好的贴合度。另外本申请中通过增加两侧锁温区的充绒量,使得羽绒被的边角处产生更多向下的力,两侧锁温区的设计能够使侧边不易进风。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护肩颈防风羽绒被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护肩颈防风羽绒被于一实施例中各区域的格子分布示意图。
[0019]元件标号说明
[0020]10、肩颈防护区;11、第一格子;20、蓄暖区;21、第二格子;30、锁温区;31、第三格子;40、第一分隔件;41、第二分隔件;42、第三分隔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0022]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以改善羽绒被肩颈区贴合度较差及两侧漏风导致的保暖性下降的问题。
[00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包括肩颈防护区10、蓄暖区20及两侧锁温区30,肩颈防护区10设置于羽绒被的被头处,并对应人体肩颈的位置;蓄暖区20设置于羽绒被的中部,并位于肩颈防护区10的下方;两侧锁温区30分别设置于蓄暖区20的两侧;其中,肩颈防护区10、蓄暖区20及锁温区30均包括多个格子,肩颈防护区10的格子面积大于蓄暖区20和锁温区30的格子面积;肩颈防护区10的单位充绒量大于两侧锁温区30的单位充绒量,两侧锁温区30的单位充绒量大于蓄暖区20的单位充绒量。本技术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多分区结构,在各分区填充不同羽绒量以达到不同的需求,实现羽绒被肩颈防护区贴身防风,两侧保暖锁温,中部储暖的目的。
[0025]请参阅图1,具体的,羽绒被包括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羽绒填充物,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上、下设置并相互连接,例如直接缝合或通过立高连接,形成被体空腔,羽绒填充物填充至被体空腔内形成完整羽绒被。其中,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可采用全涤磨毛面料或其他面料,羽绒填充物包括灰鹅绒、灰鸭绒、白鹅绒或白鸭绒等一种或多种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肩颈防护区,设置于羽绒被的被头处,并对应人体肩颈的位置;蓄暖区,设置于所述羽绒被的中部,并位于所述肩颈防护区的下方;及两侧锁温区,分别设置于所述蓄暖区的两侧;其中,所述肩颈防护区、蓄暖区及锁温区均包括多个格子,所述肩颈防护区的格子面积大于所述蓄暖区和所述锁温区的格子面积;所述肩颈防护区的单位充绒量大于所述两侧锁温区的单位充绒量,所述两侧锁温区的单位充绒量大于所述蓄暖区的单位充绒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颈防护区沿所述羽绒被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羽绒被的宽度一致,沿所述羽绒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35~45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颈防护区被绗缝线或立衬条划分为多个第一格子,所述第一格子在所述羽绒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35~45cm,在所述羽绒被宽度方向的尺寸为30~50cm,每个所述格子的充绒量为30~60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肩颈防风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暖区被绗缝线或立衬条划分为多个第二格子,所述第二格子在所述羽绒被长度方向的尺寸为35~45cm,在所述羽绒被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钱江莲
申请(专利权)人: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