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58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包括臂环、气筒、自动进水结构和气囊;气筒包括外壳、密封头、气瓶和瓶塞;外壳设置在臂环的一侧;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充气口;密封头设置在外壳的一端;气瓶设置在外壳和密封头内;瓶塞设置在外壳的另一端;瓶塞一端设置有进水槽;自动进水结构包括撞击杆、顶针、压缩弹簧和水溶片;撞击杆活动穿过瓶塞;顶针设置在撞击杆的一端,并且顶针伸入外壳正对气瓶的瓶口;压缩弹簧套设在撞击杆的外侧,并且压缩弹簧的一端顶压在瓶塞的内侧以及撞击杆的外侧之间;水溶片设置在压缩弹簧的外侧,并且水溶片过盈卡设在瓶塞的内壁;气囊的进气口套设在充气口的外侧。本申请有利于水域救援或找回无人机。人机。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


[0001]本技术属于水域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具体涉及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

技术介绍

[0002]一方面,市场上已有的个人穿戴式水域应急救援装备如救生手环、救生臂环均需要人为动作才可启动充气。而可以遇水自充气的救生衣、救生腰带等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只可穿在肩背,不能做到体积更小、更轻便、穿戴在手腕或手臂。
[0003]另一方面,无人机进行水域协助救援或无人机掉在水里后无浮力支持,一旦沉入水中难以找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
[0005]本技术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0006]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包括臂环、气筒、自动进水结构和气囊;所述气筒包括外壳、密封头、气瓶和瓶塞;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臂环的一侧;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密封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气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密封头内;所述瓶塞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所述瓶塞一端设置有进水槽;所述自动进水结构包括撞击杆、顶针、压缩弹簧和水溶片;所述撞击杆活动穿过所述瓶塞;所述顶针设置在所述撞击杆的一端,并且所述顶针伸入所述外壳正对所述气瓶的瓶口;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撞击杆的外侧,并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顶压在所述瓶塞的内侧以及所述撞击杆的外侧之间;所述水溶片设置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外侧,并且所述水溶片过盈卡设在瓶塞的内壁;所述气囊的进气口套设在所述充气口的外侧。
[0007]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臂环包括臂环带、调节扣和车缝魔术贴;所述臂环带活动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调节扣设置在所述臂环带的一端;所述车缝魔术贴设置在所述臂环带的另一端;所述车缝魔术贴穿过所述调节扣倒扣粘合套设在所述调节扣的外侧。
[0008]优选地,还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充气口和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盖扣合在所述盒体的顶部。
[0009]优选地,所述盒盖的一侧与所述盒体的一侧铰接;所述盒盖的底部设置有扣环;所述盒体的顶部设置有扣槽;所述扣环过盈卡接在所述扣槽内。
[0010]优选地,所述外壳的端口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口,该密封口与所述外壳内部连通;所述顶针通过所述密封口伸入所述外壳。
[0011]优选地,所述气筒还包括过盈套;所述过盈套一端旋合在所述密封槽内;所述过盈套另一端旋合在所述瓶塞内;所述过盈套套设在所述水溶片的外侧。
[0012]优选地,所述撞击杆外侧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压缩弹簧中部卡设在所述限位环的
外侧;所述水溶片设置在所述限位环的外侧。
[0013]优选地,所述撞击杆的一端设置有拉手环。
[0014]优选地,所述进水槽上设置有呈十字型的四个进水槽孔,并且所述瓶塞的外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进水槽孔的十字末端连通的四个进水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市场上普通的防溺水救生手环的基础上,替代了人为动作启动杠杆式扳手触发充气,把触发装置重新设计成用水溶片顶住压缩弹簧蓄力,水溶片遇水溶解后将压缩弹簧力释放,带动撞击杆压下顶针,顶针向前刺破气瓶封口后将气瓶中的冷冻二氧化碳通过充气口迅速释放进气囊中,气囊充气自动形成充满气体具有浮力的膨胀气囊。因此,本技术携带轻便,且只要使用者或无人机一旦浸泡进水中,气囊就会迅速完全充满气体带来托浮力,方便救援或找回无人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充气状态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去气囊)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过盈套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水溶片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防漏气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顶针以及气瓶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瓶塞示意图。
[0023]标识说明:1

臂环,11

臂环带,12

调节扣,13

车缝魔术贴,2

气筒,21

外壳,22
‑ꢀ
密封头,23

气瓶,24

瓶塞,25

充气口,26

密封槽,27

密封口,28

过盈套,3

气囊,4

撞击杆,5

顶针,6

压缩弹簧,7

水溶片,8

固定座,9

收纳盒,91

盒体,92

盒盖, 93

漏水孔,10

拉手环,20

进水槽孔,30

进水孔,40

口哨,50

指南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或胶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
[0025]请参考图1

7,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包括臂环1、气筒2、自动进水结构和气囊3;所述气筒2包括外壳21、密封头22、气瓶23和瓶塞24;所述外壳21设置在所述臂环1的一侧;所述外壳21的外侧设置有充气口25;所述密封头22设置在所述外壳21的一端;所述气瓶23设置在所述外壳21和密封头22内;所述瓶塞24设置在所述外壳21的另一端;所述瓶塞24一端设置有进水槽;所述自动进水结构包括撞击杆4、顶针5、压缩弹簧6和水溶片7;所述撞击杆4活动穿过所述瓶塞24;所述顶针5设置在所述撞击杆4的一端,并且所述顶针5伸入所述外壳21正对所述气瓶 23的瓶口;所述压缩弹簧6
套设在所述撞击杆4的外侧,并且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顶压在所述瓶塞24的内侧以及所述撞击杆4的外侧之间;所述水溶片7设置在所述压缩弹簧6 的外侧,并且所述水溶片6过盈卡设在瓶塞24的内壁;所述气囊3的进气口套设在所述充气口25的外侧。
[0026]优选地,所述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臂环;气筒;所述气筒包括外壳、密封头、气瓶和瓶塞;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臂环的一侧;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密封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气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密封头内;所述瓶塞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所述瓶塞一端设置有进水槽;自动进水结构;所述自动进水结构包括撞击杆、顶针、压缩弹簧和水溶片;所述撞击杆活动穿过所述瓶塞;所述顶针设置在所述撞击杆的一端,并且所述顶针伸入所述外壳正对所述气瓶的瓶口;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撞击杆的外侧,并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顶压在所述瓶塞的内侧以及所述撞击杆的外侧之间;所述水溶片设置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外侧,并且所述水溶片过盈卡设在瓶塞的内壁;气囊;所述气囊的进气口套设在所述充气口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臂环包括臂环带、调节扣和车缝魔术贴;所述臂环带活动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调节扣设置在所述臂环带的一端;所述车缝魔术贴设置在所述臂环带的另一端;所述车缝魔术贴穿过所述调节扣倒扣粘合套设在所述调节扣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水自充气防溺水救生手臂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和盒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擎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