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437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的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包括:LENS组件的左端面贴合FOG液晶屏,中框支架活动安装在所述FOG液晶屏的左端,所述中框支架与FOG液晶屏连接处设置有泡棉胶,后罩壳安装在所述中框支架的左侧,背光films组件安装在所述中框支架与后罩壳的夹层中,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后罩壳的左端面,一体式hook组件设置在所述后罩壳左端面下侧,包胶件包覆在所述后罩壳的表面,此方案解决了窄边框设计的要求与内部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窄边框造型美观的同时也满足了工程设计要素的合理需求,相比传统背光模组,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能够降低材料与生产成本,同时解决了屏模组装配强度弱、装配工艺复杂的缺点。艺复杂的缺点。艺复杂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
,具体为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上的需求及要求也逐步的提高,针对于汽车行业,汽车内饰中的中控显示屏也逐步采用液晶触控技术,液晶触控显示屏通过背光模组提供的白光与显示器配合显示出更多丰富的画面,一般背光模组的结构方式采用直下式或侧入式,而美观的液晶触控显示屏也必须要求背光模组安装的边框为轻薄且窄边框。
[0003]目前车载行业中,为了满足全面屏的需求来提高内饰的美观程度,轻薄化且窄边框显示屏得以普及。
[0004]传统背光模组结构形式复杂,导致显示屏黑边宽度无法满足当下窄边框设计的需求,并且显示屏偏厚,无法实现轻薄化的设计理念。
[0005]同时,一体式安装结构形式,解决了屏模组装配强度弱、装配工艺复杂的缺点,此种形式拆装简单,便于后期维护。
[0006]此外,金属后罩壳采用包胶形式,解决了表面高亮黑外观工艺的难点。新型背光的结构也有效改善了显示屏的漏光问题。
[0007]为此,我们提出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包括:
[0010]LENS组件;
[0011]FOG液晶屏,FOG液晶屏贴合在所述LENS组件的左端面,且FOG液晶屏与LENS组件夹层中设置有光学胶;
[0012]中框支架,中框支架活动安装在所述FOG液晶屏的左端,所述中框支架与FOG液晶屏连接处设置有泡棉胶;
[0013]后罩壳,后罩壳安装在所述中框支架的左侧,所述后罩壳与LENS组件连接处设置有结构胶;
[0014]背光films组件,背光films组件安装在所述中框支架与后罩壳的夹层中;
[0015]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后罩壳的左端面;
[0016]一体式hook组件,一体式hook组件设置在所述后罩壳左端面下侧;
[0017]包胶件,包胶件包覆在所述后罩壳的表面。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中框支架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卡扣,所述后罩壳的内壁设置与卡扣
匹配的挡墙特征。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中框支架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凸起卡块,所述后罩壳的内壁设置有与凸起卡块匹配的卡槽。
[0020]进一步的,所述后罩壳的左端面设置有上毛毡与下毛毡,且通过上毛毡与下毛毡对阵设置。
[002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预留有销孔,销孔的内壁设置有螺钉,且安装支架内孔贴合有PET膜片,防止异物及灰尘进入。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式hook组件与下毛毡之间形成有导向定位卡槽。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解决窄边框设计的要求与内部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实现窄边框造型美观的同时也满足了工程设计要素的合理需求;
[0025]2、相比传统背光模组,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能够降低材料与生产成本;
[0026]3、提高产品的平面度,有效改善显示屏漏光问题;
[0027]4、解决了金属后罩壳无法喷涂高亮黑油漆的缺陷;
[0028]5、安装支架与镁铝合金后罩壳为一体式,解决了显示屏与IP配合强度弱、装配工艺复杂的缺点,此种形式拆装简单,便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后罩壳与中框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B处局部放大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后罩壳上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后罩壳上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左视图;
[0036]图8为本技术D处局部放大图;
[0037]图9为本技术E处局部放大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C

C剖面图。
[0039]图中:1、结构胶;2、LENS组件;3、泡棉胶;4、FOG液晶屏;5、光学胶;6、包胶件;7、中框支架;8、背光films组件;9、后罩壳;10、安装支架;11、一体式hook组件;12、卡扣;13、挡墙特征;14、凸起卡块;15、卡槽;16、PET膜片;17、上毛毡;18、下毛毡;1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请参阅图1

10,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包括:LENS组件2;FOG液晶屏4,FOG液晶屏4贴合在LENS组件 2的左端面,且FOG液晶屏4与
LENS组件2夹层中设置有光学胶5;光学胶5 将FOG液晶屏4与LENS组件2粘接在一起,保证连接有较强的粘合强度,中框支架7,中框支架7活动安装在FOG液晶屏4的左端,中框支架7与FOG液晶屏4连接处设置有泡棉胶3;泡棉胶3采用的为双面泡棉胶,可同时将中框支架7与FOG液晶屏4粘合连接固定;后罩壳9,后罩壳9安装在中框支架7 的左侧;后罩壳9采用铝镁合金制备的壳体,减少了传统背光的后铁壳,实现了窄边框设计的可能性,后罩壳9与LENS组件2连接处设置有结构胶1,背光films组件8,背光films组件8安装在中框支架7与后罩壳9的夹层中;背光films组件8安装通过中框支架7与后罩壳9限位固定安装,安装支架 10,安装支架10设置在后罩壳9的左端面;一体式hook组件11,一体式hook 组件11设置在后罩壳9左端面下侧;包胶件6,包胶件6包覆在后罩壳9的表面,安装支架10安装时配合一体式hook组件11,上毛毡17与下毛毡18 设置在后罩壳9的左端面,上毛毡17与下毛毡18对阵设置。
[0042]请参阅图3和图4,中框支架7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卡扣12,后罩壳9的内壁设置与卡扣12匹配的挡墙特征13,通过卡扣活动卡接在挡墙特征的外侧,使得中框支架7限位卡接安装在后罩壳9的内测,中框支架7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凸起卡块14,后罩壳9的内壁设置有与凸起卡块14匹配的卡槽15,通过凸起卡块14活动配合卡槽15,在加强中框支架7与后罩壳9连接时的稳定性时,还将背光films组件紧密限位安装在两者夹层中;
[0043]请参阅图5

10,后罩壳9的左端面设置有上毛毡17与下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包括:LENS组件(2);FOG液晶屏(4),FOG液晶屏(4)贴合在所述LENS组件(2)的左端面,且FOG液晶屏(4)与LENS组件(2)夹层中设置有光学胶(5);中框支架(7),中框支架(7)活动安装在所述FOG液晶屏(4)的左端,所述中框支架(7)与FOG液晶屏(4)连接处设置有泡棉胶(3);后罩壳(9),后罩壳(9)安装在所述中框支架(7)的左侧,所述后罩壳(9)与LENS组件(2)连接处设置有结构胶(1);背光films组件(8),背光films组件(8)安装在所述中框支架(7)与后罩壳(9)的夹层中;安装支架(10),安装支架(10)设置在所述后罩壳(9)的左端面;一体式hook组件(11),一体式hook组件(11)设置在所述后罩壳(9)左端面下侧;包胶件(6),包胶件(6)包覆在所述后罩壳(9)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光模组及一体式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煦朱瑞宝时乐张福周伟李展行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安鑫创江苏汽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