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频器用电缆,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变频器用电缆在使用中,电缆内部热量堆积,影响电缆的传输效率的问题,包括变频器插头、变频器电缆、电缆保护层、铜带屏蔽层、铜线芯、填充层和电缆支撑架;所述变频器电缆固定连接在变频器插头的后方;所述电缆保护层设置在变频器电缆的外周后方;所述铜带屏蔽层固定连接在无卤阻燃层的内周;所述铜线芯共设置六组,六组铜线芯分别固定连接在铜带屏蔽层的内部;所述填充层设置在铜线芯与铜带屏蔽层之间;所述电缆支撑架固定连接在铜线芯的内部,方便了检修人员对变频器电缆的检修定位,提高了变频器电缆的散热效果,实现对变频器电缆的灭火操作,增加了电缆使用时的安全性。使用时的安全性。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用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变频器用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变频器电缆的结构包括三根主线绝缘线、三根零线绝缘线,在主线绝缘线和零线绝缘线外依次设置内绕包层、铜带层、外绕包层和外护套层,形成3+3线芯结构,使电缆具有较强的耐电压冲击性,能经受高速频繁变频时的脉冲电压,对变频电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0003]现有申请号为:CN20141023332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变频器专用电缆,线芯至少三个以上构成同轴结构,每个线芯外用分相分套分相,三相同轴线芯绞合成缆填充成缆经包带绕包成圆形,所述的成缆包带外用复合带屏蔽包绕,再通过内衬层挤包后由铠装层包绕,所述的复合带屏蔽与内衬层之间加装有引流线,包绕后的护层外加装护套构成电缆。该电缆结构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优异的弯曲性能,有效地抑制高次谐波的传播,提高了电缆及电机设备的寿命。
[0004]基于上述,现有的变频器用电缆在使用中,由于变频器需要长时间进行电流的输出,导致电缆内部容易产生较大的热量,电缆内部热量堆积,影响电缆的传输效率,同时电缆过热还存在安全隐患。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变频器用电缆,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器用电缆,以解决现有的变频器用电缆在使用中,由于变频器需要长时间进行电流的输出,导致电缆内部容易产生较大的热量,电缆内部热量堆积,影响电缆的传输效率,同时电缆过热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7]本技术一种变频器用电缆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变频器用电缆,包括变频器插头、变频器电缆、电缆保护层、无卤阻燃层、铜带屏蔽层、铜线芯、填充层和电缆支撑架;
[0009]所述变频器电缆固定连接在变频器插头的后方;
[0010]所述电缆保护层设置在变频器电缆的外周后方;
[0011]所述无卤阻燃层固定连接在电缆保护层的内周;
[0012]所述铜带屏蔽层固定连接在无卤阻燃层的内周;
[0013]所述铜线芯共设置六组,六组铜线芯分别固定连接在铜带屏蔽层的内部;
[0014]所述填充层设置在铜线芯与铜带屏蔽层之间,填充层为阻燃填充材料;
[0015]所述电缆支撑架固定连接在铜线芯的内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器电缆包括有:防断槽、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检修显示灯;
[0017]所述防断槽设置有多组,多组防断槽分别开设在变频器电缆与变频器插头的连接处;
[0018]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在变频器电缆的内部前端;
[0019]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在变频器电缆的内部前端,并且第一连接端插接连接在第二连接端的内部;
[0020]所述检修显示灯固定连接在变频器电缆的外周上端,并且检修显示灯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检修显示灯的正极与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检修显示灯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电缆保护层包括有:保护支撑件;
[0022]所述保护支撑件为高密度聚乙烯结构,保护支撑件设置在电缆保护层内部,并且保护支撑件为网格状结构。
[0023]进一步的,所述电缆保护层还包括有:散热支撑筒;
[0024]所述散热支撑筒设置有多组,多组散热支撑筒分别固定连接在变频器电缆的外周。
[0025]进一步的,所述铜带屏蔽层包括有:内衬屏蔽层;
[0026]所述内衬屏蔽层为铜合金结构,内衬屏蔽层采用编织工艺,内衬屏蔽层固定连接在铜带屏蔽层的内部。
[0027]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支撑架包括有:中空防火层和保持架;
[0028]所述中空防火层开设在电缆支撑架的中间位置,中空防火层的内部设置有惰性气体;
[0029]所述保持架共设置六组,六组保持架分别固定连接在电缆支撑架的外周,并且铜线芯的内部。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通过检修显示灯的设置,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接触时,此时检修显示灯的电路连通,检修显示灯发出光亮,当变频器电缆出现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根据检修显示灯是否发出光亮来判断变频器电缆的故障部位,方便了检修人员对变频器电缆的检修。
[0032]本技术通过防断槽的设置,防断槽有效的避免了变频器电缆与变频器插头的连接处断裂,延长了变频器电缆的使用寿命。
[0033]本技术通过保护支撑件的设置,保护支撑件提高了电缆保护层的抗压性能,延长了变频器电缆的使用寿命。
[0034]本技术通过散热支撑筒的设置,散热支撑筒提高了变频器电缆内部的零件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变频器电缆的散热效果,同时散热支撑筒还实现了对变频器电缆的支撑作用,避免了变频器电缆被压坏,进一步延长了变频器电缆的使用寿命。
[0035]本技术通过中空防火层的设置,当中空防火层变频器电缆发生火灾时,此时中空防火层被烧断,中空防火层内的惰性气体被排出,实现对变频器电缆的灭火操作,增加了电缆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了经济损失。
[0036]本技术方便了检修人员对变频器电缆的检修定位,提高了变频器电缆的散热效果,实现了对变频器电缆的支撑作用,避免了变频器电缆被压坏,进一步延长了变频器电
缆的使用寿命,实现对变频器电缆的灭火操作,增加了电缆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了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技术的防断槽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4是本技术的电缆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0041]图5是本技术的中空防火层结构示意图。
[0042]图6是本技术的内衬屏蔽层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44]1、变频器插头;2、变频器电缆;201、防断槽;202、第一连接端;203、第二连接端;204、检修显示灯;3、电缆保护层;301、保护支撑件;302、散热支撑筒;4、无卤阻燃层;5、铜带屏蔽层;501、内衬屏蔽层;6、铜线芯;601、填充层;7、电缆支撑架;701、中空防火层;702、保持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器插头(1)、变频器电缆(2)、电缆保护层(3)、无卤阻燃层(4)、铜带屏蔽层(5)、铜线芯(6)、填充层(601)和电缆支撑架(7);所述变频器电缆(2)固定连接在变频器插头(1)的后方;所述电缆保护层(3)设置在变频器电缆(2)的外周后方;所述无卤阻燃层(4)固定连接在电缆保护层(3)的内周;所述铜带屏蔽层(5)固定连接在无卤阻燃层(4)的内周;所述铜线芯(6)共设置六组,六组铜线芯(6)分别固定连接在铜带屏蔽层(5)的内部;所述填充层(601)设置在铜线芯(6)与铜带屏蔽层(5)之间;所述电缆支撑架(7)固定连接在铜线芯(6)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频器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电缆(2)包括有:防断槽(201)、第一连接端(202)、第二连接端(203)和检修显示灯(204);所述防断槽(201)设置有多组,多组防断槽(201)分别开设在变频器电缆(2)与变频器插头(1)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端(202)固定连接在变频器电缆(2)的内部前端;所述第二连接端(203)固定连接在变频器电缆(2)的内部前端,并且第一连接端(202)插接连接在第二连接端(203)的内部;所述检修显示灯(204)固定连接在变频器电缆(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壮雄,林楚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宇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