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128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其控制总管经过第一控制歧管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经第一控制软管连接第一气控阀的软管端,第一气控阀的出气端经第一供气软管连接空气分配盘的高压空气接口,第一气控阀的进气端经高压歧管连接高压总管;控制总管经过第二控制歧管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经第二控制软管连接第二气控阀的软管端,第二气控阀的出气端经第二供气软管连接空气分配盘的低压空气接口,第二气控阀的进气端经低压歧管连接低压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压缩空气仅供给有需要的功能站,暂无需要功能站仅供给少量冷却所需的低压空气,尽最大可能减少“空排”以节约能耗。约能耗。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属于压缩空气供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发展,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节能降耗成为生产企业成本优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易拉罐生产用缩翻一体机的压缩空气耗用,常常因设备启停过程中,处于空载的功能站大量消耗非必需的压缩空气,造成能源浪费。
[0003]传统技术中,缩翻一体机的压缩空气供给系统,采取总体控制的方式,即各个缩颈站及整圆站的压缩空气直接引自总管路,同时开启或关闭,并不区分具体某功能站内有无负载(罐体)。这样,在设备处于货流出入过程时,上游的少数功能站刚有罐体进入缩颈阶段,下游各功能站仍处于空载状态,同理,在设备处于货流排空过程时,下游的少数功能站仍有罐体处于缩颈或整圆阶段,上游各功能站已处于空载状态,这两种情况下,空载站的压缩空气均直接排向外部常压空间,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解决设备启停过程中,处于空载的功能站大量消耗非必需的压缩空气,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包括控制总管、第一电磁阀、第一气控阀、空气分配盘、第二气控阀、第二电磁阀、高压总管和低压总管;
[0006]所述控制总管经过第一控制歧管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经第一控制软管连接所述第一气控阀的软管端,所述第一气控阀的出气端经第一供气软管连接所述空气分配盘的高压空气接口,所述第一气控阀的进气端经高压歧管连接所述高压总管;
[0007]所述控制总管经过第二控制歧管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经第二控制软管连接所述第二气控阀的软管端,所述第二气控阀的出气端经第二供气软管连接所述空气分配盘的低压空气接口,所述第二气控阀的进气端经低压歧管连接所述低压总管。
[0008]作为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供气软管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所述第一压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气软管。
[0009]作为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气软管连接有第二压力开关,所述第二压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供气软管。
[0010]作为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优选方案,所述高压总管连接至空压机,所述高压总管上设有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一减压阀用于调控所述高压总管的压力。
[0011]作为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优选方案,所述低压总管连接至空压机,所述低压总管上设有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减压阀用于调控所述低压总管的压力。
[0012]作为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总管连接至空压机,所述控制总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控阀和所述第二气控阀的通断。
[0013]本技术设有控制总管、第一电磁阀、第一气控阀、空气分配盘、第二气控阀、第二电磁阀、高压总管和低压总管;控制总管经过第一控制歧管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经第一控制软管连接第一气控阀的软管端,第一气控阀的出气端经第一供气软管连接空气分配盘的高压空气接口,第一气控阀的进气端经高压歧管连接高压总管;控制总管经过第二控制歧管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经第二控制软管连接第二气控阀的软管端,第二气控阀的出气端经第二供气软管连接空气分配盘的低压空气接口,第二气控阀的进气端经低压歧管连接低压总管。本技术在压缩空气总管路上针对各个功能站引出歧管,每个歧管上加装阀门,通过阀门实时控制压缩空气的供给与切断,实现压缩空气仅供给有需要的功能站,暂无需要功能站仅供给少量冷却所需的低压空气,尽最大可能减少“空排”以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供给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示意图。
[0018]图中,1、控制总管;2、第一电磁阀;3、第一气控阀;4、空气分配盘;5、第二气控阀;6、第二电磁阀;7、高压总管;8、低压总管;9、第一控制歧管;10、第一控制软管;11、第一供气软管;12、高压歧管;13、第二控制歧管;14、第二控制软管;15、第二供气软管;16、低压歧管;17、第一压力开关;18、第二压力开关;19、第一减压阀;20、第二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1]对比图1,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包括控制总管1、第一电磁阀2、第一气控阀3、空气分配盘4、第二气控阀5、第二电磁阀6、高压总管7和低压总管8;
[0022]其中,控制总管1经过第一控制歧管9连接第一电磁阀2;第一电磁阀2经第一控制软管10连接第一气控阀3的软管端,第一气控阀3的出气端经第一供气软管11连接空气分配盘4的高压空气接口,第一气控阀3的进气端经高压歧管12连接高压总管7;
[0023]其中,控制总管1经过第二控制歧管13连接第二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6经第二控制软管14连接第二气控阀5的软管端,第二气控阀5的出气端经第二供气软管15连接空气分配盘4的低压空气接口,第二气控阀5的进气端经低压歧管16连接低压总管8。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气软管11连接有第一压力开关17,第一压力开关17用于控制第一供气软管11。第二气软管连接有第二压力开关18,第二压力开关18用于控制第二供气软管15。高压总管7连接至空压机,高压总管7上设有第一减压阀19,第一减压阀19用于调控高压总管7的压力。低压总管8连接至空压机,低压总管8上设有第二减压阀20,第二减压阀20用于调控低压总管8的压力。控制总管1连接至空压机,控制总管1用于控制第一气控阀3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总管(1)、第一电磁阀(2)、第一气控阀(3)、空气分配盘(4)、第二气控阀(5)、第二电磁阀(6)、高压总管(7)和低压总管(8);所述控制总管(1)经过第一控制歧管(9)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2);所述第一电磁阀(2)经第一控制软管(10)连接所述第一气控阀(3)的软管端,所述第一气控阀(3)的出气端经第一供气软管(11)连接所述空气分配盘(4)的高压空气接口,所述第一气控阀(3)的进气端经高压歧管(12)连接所述高压总管(7);所述控制总管(1)经过第二控制歧管(13)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6);所述第二电磁阀(6)经第二控制软管(14)连接所述第二气控阀(5)的软管端,所述第二气控阀(5)的出气端经第二供气软管(15)连接所述空气分配盘(4)的低压空气接口,所述第二气控阀(5)的进气端经低压歧管(16)连接所述低压总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分站供给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刘杰奎田野牛波张彦磊程王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昇兴沈阳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