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128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象观测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主支撑柱,主支撑柱底部固定有底座,底座上方位于主支撑柱一旁固定有导杆,导杆外侧设有防雷结构,防雷结构包括外框架,外框架一侧固定有短通孔,导杆插设在短通孔中,外框架一侧位于短通孔旁设有长通孔,长通孔内固定有挡台,长通孔内插设有避雷针,避雷针底端固定有引雷导线,引雷导线一端固定有接地端,导杆顶部与主支撑柱之间固定有连接桥,连接桥底面固定有轮台,轮台上铰接有滑轮,外框架顶端固定有牵引绳,底座上方固定有电机,电机一端固定有传动轴。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升降避雷结构,有辅助支撑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辅助支撑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辅助支撑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象观测防雷
,具体是指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野外气象站是专门用于野外环境监测的气象站,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光合辐射、蒸发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多种气象参数,需要使用避雷针进行预防,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现有的野外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装置多固定在气象观测站顶部,时间长了,连接结构会在野外环境的风吹日晒下变得松动,导致损坏,并且一般的野外气象观测点多为一根独立的支撑柱支撑,过于单薄,野外环境复杂多样,如果遇到大风恶劣天气容易歪倒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升降避雷结构,有辅助支撑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柱,用作主支撑,所述主支撑柱底部固定有底座,用作固定,所述底座上方位于主支撑柱一旁固定有导杆,便于防雷结构的升降,所述导杆外侧设有防雷结构,所述防雷结构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一侧固定有短通孔,所述导杆插设在短通孔中,所述外框架一侧位于短通孔旁设有长通孔,所述长通孔内固定有挡台,用于固定避雷针,所述长通孔内插设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底端固定有引雷导线,所述引雷导线一端固定有接地端,用于将雷引入地下,防止伤害观测装置,所述导杆顶部与主支撑柱之间固定有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底面固定有轮台,所述轮台上铰接有滑轮,所述外框架顶端固定有牵引绳,能够牵引防雷结构上升,所述底座上方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固定有传动轴,所述牵引绳一点绕过滑轮固定在电机传动轴侧面,用于回收牵引绳。
[0005]首先启动电机,使传动轴旋转,传动轴旋转将会拉紧牵引绳,从而带动防雷结构沿着导杆向上滑动,直到避雷针高过主支撑柱高度,然后将接地端深入地下,然后便可以起到避雷的效果。
[0006]所述主支撑柱顶端固定有台架,所述台架上方固定有太阳能板、风速变送器、风向变送器,用于进行各项数据检测。
[0007]所述主支撑柱一侧上方固定有主机箱,用于电量与数据储存。
[0008]所述主支撑柱侧面下方均匀固定有三个铰接台,三个所述铰接台上均铰接有辅助支撑腿,用作辅助支撑。
[0009]所述长通孔内侧固定有绝缘套,防止将雷引导到该装置上。
[0010]所述底座、三个辅助支撑腿均固定在地面上,起到固定作用。
[0011]所述避雷针升起高度大于主支撑柱高度,方便引雷。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增加了导杆与能够升降的防雷装置,能够在不使用时放下,避免风吹日晒,遭到野外恶劣环境的摧残,增加了三个辅助支撑腿,能够辅助主支撑柱固定,增加了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的A部结构剖视图。
[0016]附图中:
[0017]1、主支撑柱;2、导杆;3、防雷结构;4、引雷导线;5、连接桥;6、滑轮;7、牵引绳;8、电机;1.1、底座;1.2、台架;1.3、太阳能板;1.4、风速变送器;1.5、风向变送器;1.6、主机箱;1.7、铰接台;1.8、辅助支撑腿;3.1、外框架;3.2、短通孔;3.3、长通孔;3.4、避雷针;5.1、轮台;8.1、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为了解决野外气象观测站的防雷装置多固定在气象观测站顶部,时间长了,连接结构会在野外环境的风吹日晒下变得松动,导致损坏,并且一般的野外气象观测点多为一根独立的支撑柱支撑,过于单薄,野外环境复杂多样,如果遇到大风恶劣天气容易歪倒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柱1,用作主支撑,所述主支撑柱1底部固定有底座1.1,用作固定,所述底座1.1上方位于主支撑柱1一旁固定有导杆2,便于防雷结构3的升降,所述导杆2外侧设有防雷结构3,所述防雷结构3包括外框架3.1,所述外框架3.1一侧固定有短通孔3.2,所述导杆2插设在短通孔3.2中,所述外框架3.1一侧位于短通孔3.2旁设有长通孔3.3,所述长通孔3.3内固定有挡台,用于固定避雷针3.4,所述长通孔3.3内插设有避雷针3.4,所述避雷针3.4底端固定有引雷导线4,所述引雷导线4一端固定有接地端,用于将雷引入地下,防止伤害观测装置,所述导杆2顶部与主支撑柱1之间固定有连接桥5,所述连接桥5底面固定有轮台5.1,所述轮台5.1上铰接有滑轮6,所述外框架3.1顶端固定有牵引绳7,能够牵引防雷结构3上升,所述底座1.1上方固定有电机8,所述电机8一端固定有传动轴8.1,所述牵引绳7一点绕过滑轮6固定在电机8传动轴8.1侧面,用于回收牵引绳7。
[0020]本技术中所述主支撑柱1顶端固定有台架1.2,所述台架1.2上方固定有太阳能板1.3、风速变送器1.4、风向变送器1.5,用于进行各项数据检测。
[0021]本技术中所述主支撑柱1一侧上方固定有主机箱1.6,用于电量与数据储存。
[0022]本技术中所述主支撑柱1侧面下方均匀固定有三个铰接台1.7,三个所述铰接台1.7上均铰接有辅助支撑腿1.8,用作辅助支撑。
[0023]本技术中所述长通孔3.3内侧固定有绝缘套,防止将雷引导到该装置上。
[0024]本技术中所述底座1.1、三个辅助支撑腿1.8均固定在地面上,起到固定作用。
[0025]本技术中所述避雷针3.4升起高度大于主支撑柱1高度,方便引雷。
[0026]本实施例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当进行作避雷工作时,首先启动电机8,使传动轴8.1旋转,传动轴8.1旋转将会拉紧牵引绳7,从而带动防雷结构3沿着导杆2向上滑动,直到避雷针3.4高过主支撑柱1高度,然后将接地端深入地下,然后便可以起到避雷的效果。
[0027]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柱(1),所述主支撑柱(1)底部固定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方位于主支撑柱(1)一旁固定有导杆(2),所述导杆(2)外侧设有防雷结构(3),所述防雷结构(3)包括外框架(3.1),所述外框架(3.1)一侧固定有短通孔(3.2),所述导杆(2)插设在短通孔(3.2)中,所述外框架(3.1)一侧位于短通孔(3.2)旁设有长通孔(3.3),所述长通孔(3.3)内固定有挡台,所述长通孔(3.3)内插设有避雷针(3.4),所述避雷针(3.4)底端固定有引雷导线(4),所述引雷导线(4)一端固定有接地端,所述导杆(2)顶部与主支撑柱(1)之间固定有连接桥(5),所述连接桥(5)底面固定有轮台(5.1),所述轮台(5.1)上铰接有滑轮(6),所述外框架(3.1)顶端固定有牵引绳(7),所述底座(1.1)上方固定有电机(8),所述电机(8)一端固定有传动轴(8.1),所述牵引绳(7)一点绕过滑轮(6)固定在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周其云朱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