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25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包括用于倾斜设置的爬梯,爬梯上端转动连接于爬架的上层楼板的洞口对应侧,爬梯下端用于置于爬架的下层楼板上,爬梯下端设有加长段,加长段可拆卸连接爬梯下端或者伸缩连接于爬梯下端,爬梯下端能够向上转动至与上层楼板平齐,爬梯下端能够通过加长段支撑于洞口的另一侧。其能够保证爬梯的正常上下通行的能力,且爬梯下端能够向上转动至与上层楼板平齐,然后通过加长段支撑于洞口的另一侧,通过爬梯填补上层楼板的洞口后,使得能够以水平的爬梯作为操作面进行施工,无需额外在洞口处搭设一个不规则的操作平台,其操作方便,施工更加简单,且降低了安全隐患,且工作人员能够直接经过洞口,无需绕行。无需绕行。无需绕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


[0001]本技术涉及爬架楼梯
,特别是一种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房建工程中,普遍采用爬架进行防护,爬架上一般采用不可移动定型的爬梯用于上下爬架水平楼板层,具体方法是在爬架的上层楼板开洞,然后在上下两层的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之间搭设定型化爬梯;这种方法的弊端:
[0003]一是工人施工时路过此爬梯时无爬架的楼板,需要绕行至楼层内部来移动到爬梯的另一侧,当爬架楼板毗邻墙体时,需要原路返回至无墙体处楼板才能绕行,增加工人的绕行时间从而影响到施工效率。
[0004]二是工人在洞口处施工时,无爬架的上层楼板,只能在爬架的定型化爬梯上施工,故需要根据定型化爬梯尺寸额外搭设一个不规则的操作平台,安全隐患大,移动复杂且占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爬架采用定型化爬梯连通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上层楼板开洞使得工人在洞口处施工时需要额外搭设一个不规则的操作平台,存在操作不便而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包括用于倾斜设置的爬梯,所述爬梯上端转动连接于爬架的上层楼板的洞口对应侧,所述爬梯下端用于置于爬架的下层楼板上,所述爬梯下端设有加长段,所述加长段可拆卸连接所述爬梯下端或者伸缩连接于所述爬梯下端,所述爬梯下端能够向上转动至与所述上层楼板平齐,所述爬梯下端能够通过所述加长段支撑于所述洞口的另一侧。
[0008]本方案中,爬架的上层楼板和下层楼板一般较窄,故洞口一般沿上层楼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洞口一般为长条形。爬梯的长度方向一般对应于洞口的长度方向设置。爬梯上端转动连接于爬架的上层楼板的洞口对应侧,爬梯下端置于爬架的下层楼板上,使得爬梯能够被稳定支撑,保证安全的上下通行能力。且爬梯下端能够绕爬梯上端向上转动至与所述上层楼板平齐,然后通过加长段支撑于所述洞口的另一侧,通过爬梯填补上层楼板的洞口后,使得能够以水平的爬梯作为操作面进行施工,无需额外在洞口处搭设一个不规则的操作平台,其操作方便,施工更加简单,且降低了安全隐患,且爬梯填补上层楼板的洞口后,工作人员能够直接经过,无需绕行。
[0009]优选的,所述爬梯包括若干踏板和对应所述踏板的踢面,所述踏板与相邻且不对应的所述踢面之间具有空隙,所述踏板和对应所述踢面通过铰接装置连接,所述踏板和/或对应的所述踢面能够以所述爬梯宽度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当所述爬梯下端通过所述加长段支撑于所述上层楼板的另一侧时,所述踏板和/或所述踢面能够用于填充所述空隙。
[0010]其中,踢面下侧连接于对应的踏板的内侧。所述踏板与相邻且不对应的所述踢面之间具有空隙,即踢面与上侧的踏板之间具有空隙。通过将所述踏板和对应所述踢面通过铰接装置连接,使得当所述爬梯下端通过所述加长段支撑于所述上层楼板的另一侧时,即爬梯水平设置且稳定支撑后,所述踏板和/或对应的所述踢面以所述爬梯宽度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所述踏板和/或所述踢面能够用于填充所述空隙,进而使得爬梯水平设置时,能够形成一个没有空隙的平板,有利于施工的安全。
[0011]优选的,所述铰接装置为转动合页,所述转动合页的转动轴向为所述爬梯宽度方向,连接方便,有利于转动操作。
[0012]优选的,所述爬梯包括位于其两侧的梯段端部支撑和位于其宽度方向中部的梯段中间支撑,所述梯段端部支撑和所述梯段中间支撑均沿所述爬梯长度方向设置,所有所述梯段端部支撑等高设置,所述梯段中间支撑低于所述梯段端部支撑,所述梯段中间支撑上端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洞口对应侧,所述梯段端部支撑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洞口对应侧,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均沿所述爬梯宽度方向设置;
[0013]所述踢面连接于所述梯段中间支撑上方,所述踏板外侧底部固定有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沿所述爬梯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底部支撑能够通过固定件支撑于两侧的所述梯段端部支撑;当所述梯段端部支撑和所述梯段中间支撑向上转动至水平时,所述踢面和所述踏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梯段端部支撑和所述梯段中间支撑均能够通过所述加长段支撑于所述洞口的另一侧。
[0014]当所述爬梯呈倾斜设置用于上下通行的时候,因为所述梯段端部支撑高于梯段中间支撑,踢面连接于所述梯段中间支撑上方,踏板外侧底部固定有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沿所述爬梯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且通过固定件支撑于两侧的所述梯段端部支撑,使得踏板能够被支撑水平且稳定,同时踢面倾斜设置,保证上下通行安全。而当需要转动爬梯至水平并通过所述加长段支撑于所述洞口的另一侧时,因踢面连接于所述梯段中间支撑上方,与梯段中间支撑固定,即当爬梯下端向上转动时,踢面会跟随梯段中间支撑一起绕第一转动轴向上转动,且梯段端部支撑绕第二转动轴向上转动,最终使得梯段端部支撑和所述梯段中间支撑向上转动至水平时所述踢面和所述踏板能够位于同一高度,踏板能够支撑于梯段中间支撑,形成稳定的平面支撑,有利于在上层楼板洞口处的施工和通行。
[0015]优选的,所述梯段中间支撑上端设有梯段孔,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过所述梯段孔,所述梯段孔为条形孔,所述梯段孔沿所述爬梯长度方向设置;
[0016]所述底部支撑为转动套管,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所述梯段端部支撑,所述转动套管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转动套管能够绕所述固定轴转动。
[0017]本方案中,爬梯的踏板始终通过转动套管支撑于两侧的所述梯段端部支撑,在用于上下通行时,其稳定性更高。且将爬梯下端向上转动时,通过梯段孔的调节,梯段端部支撑和所述梯段中间支撑转动过程中,踏板能够通过转动套管绕所述固定轴转动来调节与梯段端部支撑的角度,最终与梯段端部支撑平行,与踢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其不会影响爬梯的转动过程,且转动前后踏板始终支撑于梯段端部支撑,并被转动前后踏板限制,其使用稳定性更好,转换效果最好。
[0018]优选的,所述踏板和所述踢面的宽度之和适配相邻两个所述铰接装置的间距。使
得爬梯水平支撑于洞口两侧时,踏板和所述踢面能够水平填充相邻两个铰接装置之间的间隙,形成覆盖更广且支撑更稳定的平面,有利于在上层楼板洞口处的施工和通行。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固定在所述洞口两侧下方的爬架立管;
[0020]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下挂钢板,所述下挂钢板上端连接所述洞口对应侧的固定横管。
[0021]连接方便,且连接后爬梯使用时稳定性更高。
[0022]优选的,所述梯段中间支撑和所述梯段端部支撑之间均为方通构件。
[0023]优选的,所述梯段中间支撑上端设有固定钢板,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能够带动所述梯段中间支撑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通过设置固定钢板,便于安装,且便于所述梯段中间支撑的转动。
[0024]优选的,所述加长段为伸缩方通,所述伸缩方通能够沿所述爬梯长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倾斜设置的爬梯,所述爬梯上端转动连接于爬架的上层楼板的洞口(19)对应侧,所述爬梯下端用于置于爬架的下层楼板上,所述爬梯下端设有加长段,所述加长段可拆卸连接所述爬梯下端或者伸缩连接于所述爬梯下端,所述爬梯下端能够向上转动至与所述上层楼板平齐,所述爬梯下端能够通过所述加长段支撑于所述洞口(19)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包括若干踏板(2)和对应所述踏板(2)的踢面(3),所述踏板(2)与相邻且不对应的所述踢面(3)之间具有空隙,所述踏板(2)和对应所述踢面(3)通过铰接装置连接,所述踏板(2)和/或对应的所述踢面(3)能够以所述爬梯宽度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当所述爬梯下端通过所述加长段支撑于所述上层楼板的另一侧时,所述踏板(2)和/或所述踢面(3)能够用于填充所述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为转动合页(1),所述转动合页(1)的转动轴向为所述爬梯宽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爬架的上下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包括位于其两侧的梯段端部支撑(6)和位于其宽度方向中部的梯段中间支撑(18),所述梯段端部支撑(6)和所述梯段中间支撑(18)均沿所述爬梯长度方向设置,所有所述梯段端部支撑(6)等高设置,所述梯段中间支撑(18)低于所述梯段端部支撑(6),所述梯段中间支撑(18)上端通过第一转动轴(91)转动连接于所述洞口(19)对应侧,所述梯段端部支撑(6)通过第二转动轴(92)转动连接于所述洞口(19)对应侧,所述第一转动轴(91)和所述第二转动轴(92)均沿所述爬梯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踢面(3)连接于所述梯段中间支撑(18)上方,所述踏板(2)外侧底部固定有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沿所述爬梯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底部支撑能够通过固定件支撑于两侧的所述梯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信宇黄磊群潘建铭曾建平黄玉生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桥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