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弹性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器件领域中传统的连接方式为平面压接,其通过待连接的两个电子器件的抵接以实现电连接,但是由于铜柱加工误差,或者工装固定铜柱的精度不够等因素,容易使两个接触面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接触不良。而且这一连接方式下,由于间隙会导致接触面变小,而在大电流流过时发热增大,会在接触时产生电弧,长时间使用会使接触面烧糊,产生安全隐患。
[0003]因此,亟需一种弹性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连接结构,能够保证待连接部件的有效抵接,从而避免大电流通过接触面由于间隙而导致的接触不良。
[0005]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弹性连接结构,包括:
[0007]连接件,包括均为金属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08]弹性组件,包括安装盒和鱼鳞片,所述鱼鳞片为金属弹性件,所述鱼鳞片设置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鱼鳞片包括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包括均为金属件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弹性组件(3),包括安装盒(32)和鱼鳞片(31),所述鱼鳞片(31)为金属弹性件,所述鱼鳞片(31)设置于所述安装盒(32)内,所述鱼鳞片(31)包括两端连接且中部分离的第一弹性层(3111)和第二弹性层(3112),所述安装盒(32)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上,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抵压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所述第二连接件(2)能够从所述弹性组件(3)背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一侧抵压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均包括多个形变条(3110),每个所述形变条(3110)的弹性形变程度一致或不完全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条(3110)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围设形成形变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3111)的多个所述形变条(3110)和所述第二弹性层(3112)的多个所述形变条(3110)均沿所述鱼鳞片(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片(31)还包括连接部(312),所述连接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雨,韩亮,张平化,孟凡己,
申请(专利权)人:凡己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