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开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00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开包装袋,包括方形的袋体,所述的袋体的上端固定有盐袋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自封条,所述的袋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自封条位于空腔的上沿,所述的袋体的两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位于自封条的上方,袋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拉带,所述的U形拉带的两端分别位于自封条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袋体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的引导槽位于缺口和U形拉带之间,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与自封条的长度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结构,以便于将自封条打开的目的。以便于将自封条打开的目的。以便于将自封条打开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开包装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易开包装袋。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包装袋在食品包装领域已经十分普遍。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31572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封式复合纸塑袋,由袋体、纸层、编织布层、塑料薄膜层、自封条等组成。整个袋子为四方结构,袋体的中间层为编织布层,袋体的外表面为纸层,纸层上印刷图纹信息,袋体的内表面为塑料薄膜层;纸层和编织布层之间通过粘结剂经涂塑压实粘结成一体,粘结剂呈点阵排列分布;纸层的接合面凹凸不平,塑料薄膜挤出流延在纸层的接合面上形成塑料膜层覆盖包装;袋体上下两端胶粘压合,袋体表面上靠近袋口位置设有自封条,自封条是由凸条与凹条组合制成。
[0004]用户在使用时,通过袋体两侧的缺口将袋体的上端撕开,使自封条漏出,继而双手把握自封条上方的袋体,将自封条从两侧打开。由于手指握持的面积较小,且自封条的摩擦力较大,对于手臂力量较小的儿童而言,打开这种自封式复合纸塑袋是较为费力、不便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易开包装袋,达到儿童将袋体打开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开包装袋,包括方形的袋体,所述的袋体的上端固定有盐袋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自封条,所述的袋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自封条位于空腔的上沿,所述的袋体的两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位于自封条的上方,所述的袋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拉带,所述的U形拉带的两端分别位于自封条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袋体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的引导槽位于缺口和U形拉带之间,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与自封条的长度方向平行。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缺口将袋体撕开,沿着袋体的宽度方向将袋体撕裂,并且,通过引导槽的引导作用,使袋体的撕裂线不易穿过U形拉带,继而将手指穿过U形拉带,对两个U形拉带施加往相互远离的作用力,由于自封条位于U形拉带的内部,对U形拉带施加拉力时,袋体能够同时对自封条的上下两侧施加作用力,以轻松将自封条拉开,U形拉带给了儿童更好的着力点,以更便于将自封条拉开。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袋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带,所述定位带的两端固定于袋体上,所述的定位带朝向袋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双面胶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着缺口将袋体撕开,得到塑料带,为了避免随地乱丢塑料带而造成环境污染,将塑料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双面胶带固定于定位带上,在袋体的上方形成一个提手,以便于人们提着袋体,同时不会乱丢塑料带而造成环境污染。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自封条包括凸条和凹条,所述的凸条固定于袋体一侧的内壁上且沿袋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的凹条固定于袋体的内壁上且与凸条相对
设置,所述的凸条上具有圆柱部,所述的凹条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的圆柱部用于嵌设于定位槽中。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凸条和凹条施加往相互靠近的作用力,是圆柱部嵌入到定位槽中,通过凹条与凸条自身的弹力作用使定位槽狂圆柱部夹紧,即自封条闭合,使袋体内的食品不易倒出。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凸条的圆柱部上开设有连接槽,多个所述连接槽沿着凸条的长度方向排布。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两个U形拉带施加往相互远离方向的作用力时,凸条上的圆柱部产生形变,凸条能够沿着连接槽弯折,以减小因凸条自身的弹力而产生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更轻松地将凸条与凹条分离。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槽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凸条更利于弯折,同时便于生产制造。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袋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减震结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结构提升袋体的减震性,有效提升对袋体内食品的保护作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减震结构包括防撞环、通气孔和粘贴片,所述的防撞环固定于袋体的外壁上,所述的通气孔开设于防撞环的外壁上,所述的粘贴片固定于防撞环上且封堵通气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气孔对防撞环充气,防撞环鼓起,再将粘贴片贴合并固定于防撞环上,使通气孔被粘贴片密封,通过防撞环内的气体缓冲作用,以提升对袋体的保护作用,不易冲击而损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体现自封条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体现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体现防撞环的剖面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袋体;11、空腔;2、自封条;21、凸条;211、圆柱部;22、凹条;221、定位槽;3、连接槽;4、缺口;5、U形拉带;51、引导槽;6、定位带;61、双面胶带;7、减震结构;71、防撞环;72、通气孔;73、粘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所示,一种易开包装袋,包括方形的袋体1,袋体1采用两片塑料片固定而成;袋体1内具有空腔11,该空腔11用以存放食品。在袋体1的上端固定有盐袋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自封条2。
[0027]自封条2采用PE材料制成,包括凸条21和凹条22。凸条21固定于袋体1一侧的内壁上且沿袋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凹条22固定于袋体1的内壁上且与凸条21相对设置。凸条21上具有圆柱部211;凹条22上开设有定位槽221,所述的圆柱部211用于嵌设于定位槽221中。
[0028]在凸条21的圆柱部211上开设有连接槽3,多个连接槽3沿着凸条21的长度方向排布;连接槽3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
[0029]自封条2位于空腔11的上沿,在袋体1的两端开设有缺口4,缺口4位于自封条2的上方。在袋体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拉带5,U形拉带5的两端分别位于自封条2的上下两侧。U形拉带5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
[0030]在袋体1上开设有引导槽51,引导槽51位于缺口4和U形拉带5之间,引导槽51的长度方向与自封条2的长度方向平行。引导槽51的深度为塑料片的厚度的1/3,通过移动的细线在塑料片表面切割形成。
[0031]在袋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带6,定位带6的两端固定于袋体1上。定位带6朝向袋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双面胶带61。
[0032]袋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减震结构7。该减震结构7包括防撞环71、通气孔72和粘贴片73。防撞环71采用塑料制成,固定于袋体1的外壁上。通气孔72开设于防撞环71的外壁上,通过该通气孔72对防撞环71注入空气或者氮气,使防撞环71鼓起,再将粘贴片73通过固定胶固定于防撞环71上,使粘贴片73封堵通气孔72。
[0033]鼓起的防撞环71因气体的缓冲作用,能够极大提升袋体1的抗冲击性。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开包装袋,包括方形的袋体,所述的袋体的上端固定有盐袋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自封条,所述的袋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自封条位于空腔的上沿,所述的袋体的两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位于自封条的上方,其特征是:所述的袋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拉带,所述的U形拉带的两端分别位于自封条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袋体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的引导槽位于缺口和U形拉带之间,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与自封条的长度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开包装袋,其特征是:所述的袋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带,所述定位带的两端固定于袋体上,所述的定位带朝向袋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双面胶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开包装袋,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封条包括凸条和凹条,所述的凸条固定于袋体一侧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招方明朗胡显严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双创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