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转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099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讯转换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下发控制信号的上位机;用于将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的百兆网口通讯模块;用于将百兆网口通讯模块发送的串行信号转换为CAN信号的主控模块;用于接收主控模块发送的CAN信号的CAN通讯模块,CAN通讯模块包括第一CAN通讯模块和第二CAN通讯模块;用于接收CAN通讯模块发送的CAN信号的下位机,CAN通讯模块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执行进程数据,并将执行进程数据发送给主控模块,通过将网口通讯转换为CAN通讯实现了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并且通过同时搭载了第一CAN通讯模块和第二CAN通讯模块,增加了对下位机控制的数量,提升了系统的带载能力,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损失。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损失。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讯转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讯转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工业控制中,上位机(例如计算机、微型电脑)和下位机(例如电机设备、传感器设备)之间的通信尤为重要,上位机需要给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或接受下位机发送上来的执行进程数据,但现在因控制下位机成本,网口通讯模块并不普及,取而代之的是控制器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讯模块。
[0003]目前,普通的上位机没有CAN通讯接口,只有网口通讯接口,并且在同类型系统设计中,一方面由于CAN通讯模块的带载能力小,节点数少,接口不足的问题,导致能控制的下位机的数量少并且会影响下位机的工作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网口通讯模块的电源模块设计缺陷问题,会导致上位机断连或上位机给下位机发送指令失败的问题,在生产中将造成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转换系统,用于通过将网口通讯转换为CAN通讯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提高通信的质量,并增加对下位机控制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的损失。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转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下发控制信号的上位机;用于将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的百兆网口通讯模块,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和所述上位机通过百兆网口连接,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包括百兆网口通讯芯片和网口驱动电路;用于将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发送的串行信号转换为控制器域网CAN信号的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通过串行外设接口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单片机和主控配置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CAN信号的CAN通讯模块,所述CAN通讯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CAN通讯模块包括第一CAN通讯模块和第二CAN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AN通讯模块发送的CAN信号的下位机,所述下位机和所述CAN通讯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CAN通讯模块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执行进程数据,并将所述执行进程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0006]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和用于功能性指示的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和百兆网口通讯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指示模块包括连接状态指示、传输速度指示和传输方式指示。
[0007]可选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供电电源VCC1、保险丝F1、第一磁珠L1、第二磁珠L2、第三电感L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有极电容E1、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二二极管D2;
[0008]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供电电源VCC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险丝F1的另
一端和所述第一磁珠L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磁珠L1的另一端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VIN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磁珠L1和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公共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磁珠L1和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公共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BOOT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磁珠L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磁珠L2的另一端输出5伏特(V)电压;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磁珠L2输出5V电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VSNS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公共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感L3的公共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PH引脚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有极电容E1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磁珠L2和第三电感L3的公共端,所述第一有极电容E1的负极接地。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1;
[0010]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二磁珠L2的一端输出的5V电压,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
[0011]可选地,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二供电电源VCC2、第四磁珠L4、第五磁珠L5、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二有极电容E2、第三有极电容E3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V1;
[0012]所述第四磁珠L4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源VCC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磁珠L4的另一端和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V1的VIN引脚连接;所述第三有极电容E3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四磁珠L4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V1的公共端,所述第三有极电容E3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磁珠L4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V1的公共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磁珠L5的一端和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V1的VOUT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磁珠L5的另一端输出3.3V电压;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磁珠L5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V1的公共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有极电容E2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五磁珠L5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V1的公共端,所述第二有极电容E2的负极接地。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
[0014]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五磁珠L5的一端输出的3.3V电压,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CAN通讯模块包括第一CAN驱动电路,所述第一CAN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供电电源VCC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一CAN驱动芯片U2;
[0016]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源VCC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CAN驱动芯片U2的TXD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源VCC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所述CAN驱动芯片U2的RXD引脚连接,所述CAN驱动芯片U2的S引脚和GND引脚分别接地,所述CAN驱动芯片U2的VCC引脚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源VCC2的输出端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CAN通讯模块还包括第一CAN去耦电路;所述第一CAN去耦电路包
括第二供电电源VCC2、第四有极电容E4和第六电容C6;
[0018]所述第四有极电容E4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源VCC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有极电容E4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有极电容E4和第二供电电源VCC2的公共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0019]可选地,所述百兆网口通讯芯片的型号为W5100S。...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讯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于下发控制信号的上位机;用于将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的百兆网口通讯模块,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和所述上位机通过百兆网口连接,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包括百兆网口通讯芯片和网口驱动电路;用于将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发送的串行信号转换为控制器域网CAN信号的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百兆网口通讯模块通过串行外设接口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单片机和主控配置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CAN信号的CAN通讯模块,所述CAN通讯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CAN通讯模块包括第一CAN通讯模块和第二CAN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AN通讯模块发送的CAN信号的下位机,所述下位机和所述CAN通讯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CAN通讯模块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执行进程数据,并将所述执行进程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和用于功能性指示的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和百兆网口通讯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指示模块包括连接状态指示、传输速度指示和传输方式指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供电电源(VCC1)、保险丝(F1)、第一磁珠(L1)、第二磁珠(L2)、第三电感(L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有极电容(E1)、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供电电源(VCC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磁珠(L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磁珠(L1)的另一端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VIN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磁珠(L1)和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公共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磁珠(L1)和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公共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BOOT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磁珠(L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磁珠(L2)的另一端输出5伏特(V)电压;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磁珠(L2)输出5V电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VSNS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公共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感(L3)的公共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开关电源降压稳压器(U1)的PH引脚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有极电容(E1)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磁珠(L2)和第三电感(L3)的公共端,所述第一有极电容(E1)的负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第一电阻(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英利王波谢啸虎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高精生物诊断分析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