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镇流器的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68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技术领域中的用于电子镇流器在荧光灯异常情况下的保护电路和阴极预热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护电路包括过流采样触发电路、控制电路和维持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阴极预热电路包括全波整流滤流电路和延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无论电子镇流器的逆变器是在正常工作下还是在保护状态下,都具有极低的功耗,且电路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镇流器在荧光灯异常情况下的保护电路和阴极预热电路。 现有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保护电路或是不完善,使得在荧光灯异常情况下(如灯阴极去激活、灯阴极短路),电子镇流器的逆变器仍处于间歇工作状态,有极大的功耗,如市售的新光牌DZ系列电子镇流器,或是电路复杂、成本高、功耗较大,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1102460.3所公开的“逆变器的异常状态保护电路”,其采样电路在逆变器正常工作时有较大的功耗。现有的电子镇流器阴极预热电路也存在着线路复杂,静态功耗大及成本高的问题,如市售的宇波牌DZY1040电子镇流器,它的阴极预热电路中采用集成电路,在静态时仍有功耗。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无论电子镇流器的逆变器是在正常工作下还是在保护状态下,都具有极低的功耗,并且电路简单、成本低的电子镇流器的逆变器保护电路以及与现有技术相比静态功耗极微、电路简单、成本低的电子镇流器阴极预热电路。 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电路包括过流采样触发电路、控制电路和维持电路。过流采样触发电路接于电源滤波输出的负端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用于从电子镇流器逆变器输出端的高频电感上取样,当灯异常而使逆变电路出现大电流时,采样电感将信号送至触发元件并使之触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过流采样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其公共地端接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的负端,其输出端接电子镇流器逆变器中的功率三极管的基极,用于当采样触发电路有信号输出时,控制电路的一路输出使该功率管截止,迫使逆变器停振,控制电路的另一路输出去触发维持电路。维持电路并接于电源整流滤波的输出端,维持电路的输出端接电子镇流器的启动电阻和启动电容的联接点,用于维持电子镇流器的状态不被再次起动。 本专利技术的阴极预热电路包括全波整流滤波电路和延时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交流输入端并接于电子镇流器逆变器输出端谐振电容的两端,延时电路接全波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的正、负两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阴极预热电路方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阴极预热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本专利技术的过流采样触发电路(1)包括串联的采样电感L2二极管D2和电阻R8,二极管D2的正极接于电感L2的一端,电容C1并联在上述串联支路的两端,并联后电容C1与电感L2的连接点接于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的负端,即参考地D端,触发二极管D4的一端接于电阻R8和电容C1的连接点,另一端作为采样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E。采样电感L2是绕于电子镇流器逆变电路的高频电感L1上的。当逆变器输出端出现大电流时,电感L1上感应的电压升高,使电容C1上的电压大于触发二极管D4的触发电压与执行电路中的三极管T 的b-e结导通电压之和,触发二极管D94导通,电容C1通过触发二极管D4放电,输出触发信号。 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由电阻R9、三极管T 、电阻R7和二极管D8组成。电阻R9的一端接采样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E,另一端接三极管T 的基极,三极管T 的发射极接参考地D,其集电极作为控制电路的一个输出端B,该输出端B接逆变电路中的功率三极管T4的基极,功率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于参考地D。当控制电路输入端有信号时,三极管T 饱和导通,箝位三极管T4的b-e结电压为0.4伏左右,迫使三极管T4截止,使逆变电路停止工作。电阻R7的一端接于采样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E,另一端接于维持电路中的三极管T2的基极F端。当采样触发电路输出信号时,通过电阻R7给三极管T2的基极提供信号,使维持电路中的双稳态电路状态发生翻转。二极管D 并接于采样触发电路(1)的输出端,用于箝位三极管T b-e结所承受的反压。 本专利技术的维持电路(3)由一个双稳态电路和一只二极管D1组成。双稳态电路包括串联电阻R1、电阻R 和电阻R6,串联电阻R2、电阻R4和电阻R5,上述两个串联支路都并接于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的正端,即参考点A。三极管T1的基极接于电阻R4和电阻R5的连接点,集电极接于电阻R1和电阻R 的连接点,发射极接参考地D。三极管T2的基极接于电阻R 和电阻R6的连接点,集电极接于电阻R2和电阻R4的连接点,发射极接于参考地D。二极管D1的负极接于三极管T2的集电极,正极作为维持电路的输出端K。输出端K接于电子镇流器的启动电阻R18和启动电容C6的连接点。双稳态电路在电源接通后,在正常情况下,保持三极管T1饱和导通,三极管T2截止。当三极管T2的基极F端有自控制电路(2)的通过电阻R7来的信号时,双稳态电路的状态发生翻转,三极管T2由截止变为饱和导通,箝位电容C6的电压为1伏左右,使得电子镇流器的启动触发二极管D6不能被再触发导通,镇流器逆变器不能再被启动,达到完全维持保护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全波整流滤波电路(4)由四只二极管和一只电容C4组成,它是采用常用的全波整流滤波电路形式。其交流输入端接于电容C5的两端,电容C4并接于全波整流输出的两端,全波整流输出的直流正端为I端,负端为J端。 本专利技术的延时电路(5)有串联的电阻R11、电容C2、电容C 和电阻R12,该串联支路并接于全波整流滤波电路(4)的输出端I与J两端,电阻R11的一端接端点I,电阻R12的一端接于J端。电阻R10也并接于端点I与端点J两端。功率场效应管的漏极接于端点I,源极接于端点J,栅极接于电容C3和电阻R12的连接点,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接于电容C2和电容C3的连接点,其正极接于端点J。延时电路(5)的另一种形式为串联的电阻R1 、电容C7、稳压二极管D6,该串联支路的电阻R1 的一端接于端点I,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接于J端。三极管T7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接于端点I和端点J,基极接于三极管T6的发射极。三极管T6的集电极接于端点I,基极接于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于电容C7和稳压二极管D6的连接点,电阻R14并接于电容C8上。电阻R10并接于端点I与端点J两端。延时电路(5)的第三种形式为电感L 和二极管D7的串联支路,电感L 的一端接于端点J,二极管D7的负端接由电阻R15和电容C10组成的串联支路的一端,电容C9并联于电感L 和二极管D7串联支路的两端,由电阻R15和电容C10组成的串联支路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8的基极,三极管T8的集电极接于二极管D7的负极,三极管T8的发射极接于三极管T9的基极,三极管T9的集电极接于端点I,发射极接于端点J。电阻R16一端接于三极管T8的基极,另一端接于端点J。电阻R17的一端接于三极管T9的基极,另一端接于端点J。延时电路(5)中的场效应管T5和三极管T7用作电子开关,在电源接通后的一段时间内,被驱动导通,箝位电容C5的电压较低。三极管T6或三极管T8是用于驱动三极管T7或T9。电阻R11、电容C2、C3和电阻R12<如图4(a)>或电阻R1 、电容C7、电容C8<如图4(b)>或电阻R15、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镇流器的保护电路,它包括过流采样触发电路、控制电路和维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流采样触发电路接于电源滤波输出的负端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用于从电子镇流器逆变器输出端的高频电感上取样;所述的控制电路输入端接过流采样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其公共地端接电源整流滤波输出的负端,其输出端接电子整流器的逆变器中的功率三极管的基极,用于当采样触发电路有信号输出时,控制电路的一种输出使该功率管截止,迫使逆变器停振,控制电路的另一种输出去触发维持电路;所述的维持电路并接于电源整流滤波的输出端,维持电路的输出端接电子镇流器的启动电阻和起动电容的联接点,用于维持电子镇流器的状态不被再次启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电力电子技术产业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