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底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
技术介绍
[0002]在篮球鞋、跑鞋等专业运动领域,为了提高或改善运动表现,会在鞋底中复合碳纤维板等具有高度结构刚性以及优秀形变恢复能力的加强构件,但该些加强构件虽然起到了对运动员或使用者的助力作用,其本身较高的结构强度却导致用户穿着时舒适度的下降,甚至由于该种碳纤维板的结构强度过高,导致鞋底在弯折时的形变无法较好地贴合用户脚掌的弯曲,进而造成用户在较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在跖骨处出现不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该加强构件能够在增强鞋底弹力、改善运动表现的同时,提高用户穿着时的舒适度。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对应于足底沿前后方向至少适于由前掌位置延伸至足弓位置,并对应形成有前掌部和足弓部;所述前掌部由四个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构件(20)对应于足底沿前后方向至少适于由前掌位置延伸至足弓位置,并对应形成有前掌部(22)和足弓部(21);所述前掌部(22)由四个沿左右方向分布并由所述足弓部(21)向前延伸的支撑单元形成,各所述支撑单元由内至外依次为第一支撑单元(31)、第二支撑单元(32)、第三支撑单元(33)和第四支撑单元(34);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10%至12%;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二跖骨和第三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7.6%至9.5%;所述第三支撑单元(33)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三跖骨和第四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5.7%至7.5%;所述第四支撑单元(34)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四跖骨和第五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3.8%至5.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其特征是,各所述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后端至所述足弓部(21)之间的宽度不小于该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其特征是,各所述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前端至该支撑单元前端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艺,潘紫晓,沈照旭,许源河,刘娇,杨翊,苏加明,杨淳博,焦提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