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53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该加强构件对应于足底沿前后方向至少适于由前掌位置延伸至足弓位置并对应形成有前掌部和足弓部,前掌部由四个沿左右方向分布并有足弓部向前延伸的支撑单元形成,各支撑单元从内至外对应跖趾关节的宽度依次减小;该鞋底复合有上述的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能够增强鞋底弹力、改善运动表现的同时,提高用户穿着时的舒适度。用户穿着时的舒适度。用户穿着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底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

技术介绍

[0002]在篮球鞋、跑鞋等专业运动领域,为了提高或改善运动表现,会在鞋底中复合碳纤维板等具有高度结构刚性以及优秀形变恢复能力的加强构件,但该些加强构件虽然起到了对运动员或使用者的助力作用,其本身较高的结构强度却导致用户穿着时舒适度的下降,甚至由于该种碳纤维板的结构强度过高,导致鞋底在弯折时的形变无法较好地贴合用户脚掌的弯曲,进而造成用户在较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在跖骨处出现不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和鞋底、鞋,该加强构件能够在增强鞋底弹力、改善运动表现的同时,提高用户穿着时的舒适度。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对应于足底沿前后方向至少适于由前掌位置延伸至足弓位置,并对应形成有前掌部和足弓部;所述前掌部由四个沿左右方向分布并由所述足弓部向前延伸的支撑单元形成,各所述支撑单元由内至外依次为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第三支撑单元和第四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10%至12%;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二跖骨和第三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7.6%至9.5%;所述第三支撑单元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三跖骨和第四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5.7%至7.5%;所述第四支撑单元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四跖骨和第五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3.8%至5.5%。
[0006]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后端至所述足弓部之间的宽度不小于该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
[0007]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前端至该支撑单元前端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
[0008]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单元的厚度由后至前逐渐减小或保持一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厚度为100%至120%标准厚度;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厚度为80%至100%标准厚度;所述第三支撑单元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厚度为80%至100%标准厚度;所述第四支撑单元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厚度为60%至80%标准厚度;所述标准厚度根据所述加强构件采用的材料确
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构件为碳纤维材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标准厚度为1mm。
[0012]进一步的,在侧视投影上,所述前掌部至所述足弓部的弯曲度为15
°
至20
°

[0013]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贴合于所述中底底面;所述中底适于与所述大底复合固接以形成所述鞋底。
[001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鞋,包括上述的鞋底和复合于该鞋底的鞋面。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令前掌部由四个支撑单元形成,并依据跖骨位置设置相应的支撑单元的位置,第一支撑单元不仅仅与第一跖骨对应,其还横跨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因此其位置相较于常规的加强构件要更加偏向于外侧,从而减轻了鞋底弯折时加强构件对第一跖骨处的施力,同时又可通过鞋底将足底的用力传递至第一支撑单元,或是从第一支撑单元处接受加强构件的形变恢复力;
[0017]在通常结构中,鞋底前掌弯折施力的大半部分对应于第一跖骨的位置,该加强构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支撑单元依次排列,四个支撑单元的末端均与加强构件的足弓部连接,通过将各支撑单元分离,可以在保证前掌部弯折总刚度的范围相比于全掌型的加强构件而言仅有微小降低的情况下,同时又可以避免该加强构件对应于第一跖骨处的结构刚性过强而导致在使用时使第一跖骨出现损伤,即通过将受力分散于其他支撑单元,以在该加强构件前掌部总的结构刚性满足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第一跖骨的保护性以及穿着的整体舒适性;
[0018]在该加强构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支撑单元在跖趾关节处的宽度依次减小,并且此处的宽度与该鞋底对应的足底尺寸的宽度具有对应关系,该种宽度设置可以在不改变该加强构件整体弯折刚性的情况下,增加第一支撑单元受力形变时的形变程度,也就可以增加对应的第一跖骨处的活动度,降低第一跖骨处承受的压力;
[0019]此外,前掌部的形变力会传递至足弓部,而足弓部与鞋底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在鞋底弯折时,前掌部能够通过将力传递至鞋底以至于足底,再快速地恢复形变,从而为鞋底的滚动性以及对用户的助力更为显著。
[0020]2、令支撑单元在对应跖趾关节之后的部分的宽度不小于对应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可以保证支撑单元在受力弯折时能够将力有效地传递至该加强构件的足弓部,从而保证该加强构件在鞋底中位置的稳定性以及提高该加强构件对鞋底的支撑性,还可保证该加强构件的形变恢复时能够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助推性能。
[0021]3、令支撑单元在对应跖趾关节之前的部分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对应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支撑单元可以在鞋底前端逐步收缩以适配鞋底的形状,并且该种宽度的减小不会对支撑单元的作用产生影响。
[0022]4、支撑单元的厚度可以前薄后厚,从而提高前掌部跖趾关节区域的弯折形变的力传递至足弓部的有效性,也可以使厚度保持一致,仍可以起到大致相当的效果。
[0023]5、令各支撑单元在跖趾关节处的厚度减小,并且此处的厚度与该加强构件所采用
的材料有关,这种厚度上的减小可以使得越靠近外侧的支撑单元所能提供的结构强度越小,同时保证靠近内侧的支撑单元所能提供的结构强度越大,对应足底跖趾关节处的形变程度,越大的结构强度可以提供越大的形变性能,从而保证该加强构件具有足够的功能性。
[0024]6、以碳纤维材质制备该加强构件,碳纤维材质具有优异的抗形变性能以及较高的结构强度,能够有效地保证该加强构件对用户运动的助推效果。
[0025]7、标准厚度在以碳纤维材质制备加强构件时选择为1mm,该标准厚度作为各支撑单元的厚度的参考基准,能够使得各支撑单元的厚度处于合理范围之内,避免支撑单元之间的强度变化不相匹配以及各支撑单元各自的结构强度不适当的问题出现。
[0026]8、令前掌部至足弓部的弯曲度为15
°
至20
°
,更为符合人体足底前掌位置的生理结构曲线,在未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可提供较好的舒适性,在运动时又可保证鞋底踩踏地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构件(20)对应于足底沿前后方向至少适于由前掌位置延伸至足弓位置,并对应形成有前掌部(22)和足弓部(21);所述前掌部(22)由四个沿左右方向分布并由所述足弓部(21)向前延伸的支撑单元形成,各所述支撑单元由内至外依次为第一支撑单元(31)、第二支撑单元(32)、第三支撑单元(33)和第四支撑单元(34);所述第一支撑单元(31)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10%至12%;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2)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二跖骨和第三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7.6%至9.5%;所述第三支撑单元(33)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三跖骨和第四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5.7%至7.5%;所述第四支撑单元(34)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足底的第四跖骨和第五跖骨之间设置,且其前后方向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为该足底宽度的3.8%至5.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其特征是,各所述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后端至所述足弓部(21)之间的宽度不小于该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鞋底的加强构件,其特征是,各所述支撑单元在对应于跖趾关节区域前端至该支撑单元前端之间的宽度小于或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艺潘紫晓沈照旭许源河刘娇杨翊苏加明杨淳博焦提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