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24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控制电路板和插针件,第一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安装腔,控制电路板位于第一安装腔内,插针件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且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插针件贯穿于第一安装腔延伸至外界;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模块和转换板,电源模块与转换板电连接,插针件与转换板电连接;加热箱体,包括壳体主体和加热装置,壳体主体内部形成第二安装腔,插针件部分贯穿于壳体主体进入第二安装腔,插针件与转换板连接,控制装置与壳体主体可拆卸连接,加热装置与电源模块电连接。通过增设转换板,可以使控制电路板和电源模块成为独立的模块组合使用,同时能够对产品不同的操控模式需求或部件故障,针对性地替换、检修。检修。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取暖器是一种用于取暖的设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目前的电取暖器的控制部分与电源部分大多采用电线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且控制部分损坏后更换不方便,目前市面上也有取暖器控制部分采用插针式方式与电源部分连接,一旦电源部分中与控制部分连接的地方不适配或损坏,有可能导致更换整个电源部分,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取暖器的控制部分更换不方便、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取暖器。
[0004]一种取暖器,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控制电路板和插针件,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插针件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插针件贯穿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1)、控制电路板(12)和插针件(13),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形成第一安装腔(101),所述控制电路板(1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所述控制电路板(1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内,所述插针件(13)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2)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2)电连接,所述插针件(13)贯穿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延伸至外界;电源组件(2),所述电源组件(2)包括电源模块和转换板(21),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转换板(21)电连接,所述插针件(13)与所述转换板(21)电连接;加热箱体,所述加热箱体包括壳体主体(31)和加热装置,所述壳体主体(31)内部形成第二安装腔(301),所述加热装置和电源组件(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301)内,所述插针件(13)部分贯穿于所述壳体主体(31)进入所述第二安装腔(301),所述插针件(13)与所述转换板(21)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与所述壳体主体(31)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控制前壳(111)和控制后壳(112),所述控制前壳(111)盖设在所述控制后壳(112)上,所述控制前壳(111)和所述控制后壳(112)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01),所述控制后壳(112)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3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后壳(112)设有第一限位柱(1121),所述第一限位柱(1121)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壳体主体(31)形成与所述第一限位柱(112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302),所述第一限位柱(1121)部分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302)并进入所述第二安装腔(3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1121)上形成螺纹槽,所述转换板(21)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1121)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201),所述转换板(21)与所述控制后壳(112)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勇祝焱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