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端子机的线束取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18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端子机的线束取直机构,包括机壳,机壳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外壁上缠绕有线束本体,转盘一侧的机壳底部设有下限位轮,线束本体远离下限位轮一侧的机壳内壁上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下方的机壳内部设有活动板,活动板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限位轮,下限位轮远离转盘一侧的机壳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线束本体进行弹性限位处理,进而降低了线束本体位于转盘的外壁产生松动脱落的现象,还能够对不同厚度的线束本体进行取直处理,进而提高了线束取直机构的适用范围,而且降低了线束运转中产生的灰尘流入至空气中,进而提高了线束取直机构使用时的环保性。而提高了线束取直机构使用时的环保性。而提高了线束取直机构使用时的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端子机的线束取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端子
,具体为一种线束端子机的线束取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线束端子机一般是指线束加工中所用到的一种器械,它可以把五金头打压至线束端,然后再对其进行导通处理,线束端子机在使用过程中需将线束卷放卷后剪断在线束端部打端子,而放卷后的线束呈较为弯曲的状态,致使剪断后线束的弯曲状态影响打端子的成品率,进而需使用到相应的线束取直机构,以便对弯曲的线束进行取直处理。
[0003]目前的线束取直机构能够较好的对弯曲的线束进行取直处理,其一般是采用上压辊与下压辊对线束进行辊压处理,以使得线束呈直线的状态,而线束一般缠绕于转盘上,部分线束取直机构不便于对线束本体进行限位处理,导致线束本体易位于转盘上产生松动脱落的现象,进而影响线束本体的传动效果,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端子机的线束取直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部分线束取直机构不便于对线束本体进行限位处理,导致线束本体易位于转盘上产生松动脱落的现象,进而影响线束本体传动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端子机的线束取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外壁上缠绕有线束本体(13),所述线束本体(13)的一端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所述转盘(9)一侧的机壳(1)底部设有下限位轮(11),所述下限位轮(11)的顶端与线束本体(13)的外壁相触碰,所述线束本体(13)远离下限位轮(11)一侧的机壳(1)内壁上固定有定位板(19),所述定位板(19)下方的机壳(1)内部设有活动板(23),所述活动板(23)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限位轮(10),所述上限位轮(10)的底部与线束本体(13)的外壁相触碰,所述下限位轮(11)远离转盘(9)一侧的机壳(1)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12),所述第二导向辊(12)的外壁与线束本体(13)的外壁相触碰,所述第二导向辊(12)上方的机壳(1)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4),所述第一导向辊(4)的外壁与线束本体(13)的外壁相触碰,所述第一导向辊(4)一侧的机壳(1)内壁上设有下连板(14),所述下连板(14)的顶端设有等间距的下压辊(15),所述下压辊(15)的顶端与线束本体(13)的外壁相触碰,所述线束本体(13)远离下连板(14)一侧的机壳(1)内部设有上连板(2),所述上连板(2)的底端设有等间距的上压辊(3),所述上压辊(3)的底部与线束本体(13)的外壁相触碰,所述机壳(1)表面的一端通过合页安装有机门(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端子机的线束取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远离线束本体(13)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净化箱(6),所述净化箱(6)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洁君邹清王修超季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夏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