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静接触系统和与静接触系统连接的动接触系统,所述动接触系统包括推动杆,在推动杆的下端部依次套接有内绝缘衬套、动触片、外绝缘衬套;所述静接触系统包括绝缘座,绝缘座的下端设有多个接触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比内部仅增加微动开关,通过增程机构驱动内部的开关单元转换的行程开关,本开关的电接触部分更加可靠,电接触部分通过冗余弹性接触设计,两个接触片相互对称安装并联控制一组电路信号,另外两个接触片相互对称安装并联控制另一组电路信号;保证了开关在长期按压或自由状态下能承受来自6个自由度的强振动和强冲击而始终保持可靠接触。击而始终保持可靠接触。击而始终保持可靠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密封行程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属于机电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设备的发展,对勤务面板控制设备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一种能在强振动、强冲击、淋雨环境下,并能控制污水处理系统打开或者关闭输出信号的防水行程开关,如,机载的勤务面板控制设备在降落时受到的振动强度大、冲击强,要求在强振动、强冲击条件下行程开关触点不断开,不能出现闪烁信号,以避免误触发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信号。
[0003]目前的大多行程开关内部仅增加微动开关,如公开号为CN21470574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超大行程的防水密封行程开关,该开关通过增程机构驱动内部的开关单元转换,但是由于微动开关接触结构的特点,其承受过大的振动容易造成触点断开,进而出现闪烁信号,无法满足部分机载的勤务面板控制设备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密封行程开关。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静接触系统和与静接触系统连接的动接触系统,所述动接触系统包括推动杆,在推动杆的下端部依次套接有内绝缘衬套、动触片、外绝缘衬套;所述静接触系统包括绝缘座,绝缘座的下端设有多个接触片;所述推动杆通过压簧与绝缘座相接触。
[0007]所述外壳为T型法兰盘结构,T型的下端结构为圆形,在外壳内设有导向腔,推动杆位于导向腔内。
[0008]所述外壳内设有U型槽和内腔沉台阶,在U型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并在O型密封圈上涂抹有低温润滑脂,动接触系统通过O型密封圈与外壳连接。
[0009]所述静接触系统的上端部通过内腔沉台阶与外壳连接,下端部通过固定环与外壳连接。
[0010]所述固定环与外壳扣铆连接,固定环与外壳连接处涂抹有环氧树脂胶。
[0011]所述内绝缘衬套、动触片、外绝缘衬套通过压紧螺母与推动杆紧固,在压紧螺母与推动杆之间涂有螺纹胶。
[0012]所述接触片有4片,4片接触片对称分布,其中2片并联为一组,控制信号的一端,另外2片并联为另一组,控制信号的另一端。
[0013]所述绝缘座上设有T形台阶,接触片与T形台阶连接,并通过绝缘固定座与T形台阶紧固。
[0014]所述绝缘固定座与绝缘座、接触片之间涂抹有环氧树脂胶。
[0015]所述绝缘座上设有沉台盲孔,在沉台盲孔内设有定位垫圈。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对比内部仅增加微动开关,通过增程机构驱动内部的开关单元转换的行程开关,本开关的电接触部分更加可靠,电接触部分通过冗余弹性接触设计,两个接触片相互对称安装并联控制一组电路信号,另外两个接触片相互对称安装并联控制另一组电路信号;保证了开关在长期按压或自由状态下能承受来自6个自由度的强振动和强冲击而始终保持可靠接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动接触系统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静接触系统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
外壳,2
‑
动接触系统,3
‑
O型密封圈,4
‑
静接触系统,5
‑
压簧,6
‑
定位垫圈,7
‑
固定环,8
‑
推动杆,9
‑
内绝缘衬套,10
‑
动触片,11
‑
外绝缘衬套,12
‑
压紧螺母,13
‑
绝缘座,14
‑
绝缘固定座,15
‑
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5所示的一种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静接触系统4和与静接触系统4连接的动接触系统2,所述动接触系统2包括推动杆8,在推动杆8的下端部依次套接有内绝缘衬套9、动触片10、外绝缘衬套11;所述静接触系统4包括绝缘座13,绝缘座13的下端设有多个接触片15;所述推动杆8通过压簧5与绝缘座13相接触。
[0026]所述外壳1为T型法兰盘结构,T型的下端结构为圆形,在外壳1内设有导向腔,推动杆8位于导向腔内。
[0027]所述外壳1内设有U型槽和内腔沉台阶,在U型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3,并在O型密封圈3上涂抹有低温润滑脂,动接触系统2通过O型密封圈3与外壳1连接。
[0028]所述静接触系统4的上端部通过内腔沉台阶与外壳1连接,下端部通过固定环7与外壳1连接。
[0029]所述固定环7与外壳1扣铆连接,固定环7与外壳1连接处涂抹有环氧树脂胶。
[0030]所述内绝缘衬套9、动触片10、外绝缘衬套11通过压紧螺母12与推动杆8紧固,在压紧螺母12与推动杆8之间涂有螺纹胶。
[0031]所述接触片15有4片,4片接触片15对称分布,其中2片并联为一组,控制信号的一端,另外2片并联为另一组,控制信号的另一端。
[0032]所述绝缘座13上设有T形台阶,接触片15与T形台阶连接,并通过绝缘固定座14与T形台阶紧固。
[0033]所述绝缘固定座14与绝缘座13、接触片15之间涂抹有环氧树脂胶。
[0034]所述绝缘座13上设有沉台盲孔,在沉台盲孔内设有定位垫圈6。
[0035]实施例2
[0036]外壳1为圆形的T型法兰盘结构,法兰盘的锥形沉台用于螺钉安装;动接触系统2则由内至外穿过外壳1的导向腔,依靠静接触系统4的导向和压簧5的弹性势能作用动态固定在外壳1上;O型密封圈3安装于外壳1的U型环形槽中,并均匀涂抹低温润滑脂于O型密封圈3上,以保证O型密封圈3、动接触系统2和外壳1三者之间的滑动密封性;静接触系统4上端部安装在外壳1的内腔沉台阶上,另一端则通过固定环7压紧,固定环7一端则被扣铆接固定在外壳1上,固定环7和外壳1连接处均匀涂抹环氧树脂胶,以实现静态密封;定位垫圈6装于绝缘座13沉台盲孔内,主要起到为压簧5提供导向定位的作用;在开关底部涂一层环氧树脂胶以实现静态密封。
[0037]图2所示,动接触系统2包括由推动杆8,内绝缘衬套9,动触片10,外绝缘衬套11,压紧螺母组成12。其中内绝缘衬套9、动触片10和外绝缘衬套11依次穿过推动杆8,通过压紧螺母12旋紧固定在推动杆8上,并均匀涂抹螺纹胶,以达到紧固压紧螺母12的作用。
[0038]图3所示,静接触系统4包括由绝缘座13,绝缘固定座14,接触片15组成,4个接触片15均匀对称分布,其中2个并联为一组控制信号的一端,另外两个并联为另一组,控制信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有静接触系统(4)和与静接触系统(4)连接的动接触系统(2),所述动接触系统(2)包括推动杆(8),在推动杆(8)的下端部依次套接有内绝缘衬套(9)、动触片(10)、外绝缘衬套(11);所述静接触系统(4)包括绝缘座(13),绝缘座(13)的下端设有多个接触片(15);所述推动杆(8)通过压簧(5)与绝缘座(13)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T型法兰盘结构,T型的下端结构为圆形,在外壳(1)内设有导向腔,推动杆(8)位于导向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有U型槽和内腔沉台阶,在U型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3),并在O型密封圈(3)上涂抹有低温润滑脂,动接触系统(2)通过O型密封圈(3)与外壳(1)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触系统(4)的上端部通过内腔沉台阶与外壳(1)连接,下端部通过固定环(7)与外壳(1)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共泽,李贤富,侯星舟,姚虔伦,姜邹,潘成明,凯林章,程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